财务报表操控与反操控---应收账款篇(续)原创
金蝶云社区-会计老兵身份
会计老兵
2人赞赏了该文章 526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11月03日 19:02:47

应收账款操控无论技术有多高明最终在财务报表上还是会存在一些蛛丝马迹,个人结合实务经验总结为在财务报表上的反映有三类:


第一类:应收账款存量不实:

应收账款存量的不实可以带来虚高的收入和利润。实务中一样存在二种,一种是虚增、另一种是虚减。


虚增我们很好理解主要通过增加应收账款来增加收入和利润,同时会伴有应收账款存量的大量快速的增长。


虚减存量实际上一样存在的。有通过业务的转移让原来主体负担债务和巨额的亏损,新建同行业的新主体带走原来的业务的应收账款来达到移花接木的目的。实际上大量存在于所谓的成功连续创业者明星或者是重组能人们让国企或者其他企业重生上,当然,还有大量的借壳上市等或者是重组中一样大量存在。通过洗澡将孩子生在别处,养大后再上市等。


虚增和虚减的背后都是会计准则来应收账款核算上的无力的表现。实际上计提坏账和减值都是基于企业内部的充分的业务最新鲜的信息才能进行判断,无论是企业的财务还是审计师,实际上都还是脱离业务一线的客户实际的,基本都基于历史的回款数据对此进行估计和计量。基本上出现坏账都是远远落后于行业或者经济的,财务报表上应收账款存量高速增长可能是企业一派欣欣向荣之时,客户订单一直不断增加,企业产能和资金一直是瓶颈,银行股东都不断的追加贷款和投资。但实际上这都基于对最终消费者到期按时、足额支付的预计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在P2P退潮后,回头来看实际上就是这一切的充分的表现,金融业更加会放大和提前来预演这一幕。实业中的海航集团可能是最完美的一出连续剧,一个高速增长的中国故事通过不断的从银行融资增长支撑起的一个天量级的大金控集团,到现在估计一样很难理清到底是哪出了问题?但从财务角度看一定是最终客户的应收账款出现了问题,让用财务杠杆并购来的资产泡沫破起来比吹起来更加快速。


第二类:应收账款分类失真:

应收账款能自定义吗?从个人经验来看,我的回答是能。从财务角度看应收账款的背后是收入,收入定义决定应收账款的定义。我来举二个例子说明此问题的神奇之处。


例子一:供应链企业的收入的总额法和净额法之争。


我们可以通过金融企业报表的格式与一般企业报表的格式看出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在收入的确认上运用的方法的不同。金融企业都是有天量的业务收入,但只将佣金手续费收入或者净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就是会计专业上所说的净额法。一般企业大多数是通过客户收入流入企业的全额来确认收入,净额对应的是一般企业的毛利率。但实务中出现的一类企业叫供应链金融企业,它的毛利率接近于金融企业,但与客户和供应商的法律合同或者说对货物与服务的控制权更加接近于非金融企业。所以,在实务中大多数供应链金融企业有天量的收入和低的惊人的毛利率。比如营收2020年半年报达到1632亿元的厦门象屿,营业成本就达到1605亿元,只有27亿左右的毛利,另外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为-1134亿元。


例子二:五洋建设应收应付的重分类对抵案例。


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12/201901/t20190125_350219.htm

“经查明,当事人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大信事务所为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洋建设)用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2012年至2014年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五洋建设在编制2012年至2014年年度财务报表时,违反会计准则,通过将所承接工程项目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对抵”的方式,同时虚减企业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导致2012年至2014年年度虚增净利润分别不少于3,052.27万元、6,492.71万元和15,505.47万元。五洋建设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对抵”的处理对其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影响金额远远超出了大信事务所2013年及2014年财务报表整体层面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而大信事务所在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加以验证的前提下,即认可了五洋建设关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对抵”的账务处理。”


案例分析:

五洋建设发债的案例从会计角度看实际上就是核心的问题出在了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对抵” 上。无论是后续杭州中院公开开庭审理496名债券投资者起诉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理中专业证人等对此问题的证言等都证明此问题的普遍性。从财务原理角度看只要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有抵销债权债务的协议实际上是可以进行账务下的重分类对冲应收应付款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被债权人起诉到法院呢?实际上背后一定是为发出债券达到发债的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进行了没有商业实质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


当然,实务中笔者还有经历过手工账下总账与明细账应收账款对不平的案例,后续的处理一样是出其不意冲减总账的应收与应付款。


第三类:应收账款流量不实:


应收账款的流量实际上就是收入以及收回现金,但实务中这二个最关键的环节,无论是审计师或者是监管部门都是关注不足的。当我们看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收入流入与利润表的营业收入时,都感觉公司的经营十分火热,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都很好。但实际上背后与企业的实际账务真的能对上的又有几家呢?以笔者的眼光来看基本上都不能说这二项能与企业的实际财务凭证全部对上。一方面财务报表是通过合并报表来进行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一合并抵销就会出现合并带来的各位合并报表与单体报表的差异,让合并报表的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审计只是有限保证,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全部检查所有纳入合并的公司的财务凭证,只进行有限的抽凭工作,很难发现存在于会计实务中的各种原因的会计处理信息失真。


在财务造假案例中大多数都与收入造假有关,源头都在应收账款的流量中,不论是记入损益表的营业收入还是记入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现金流入,都是因为有环节出现了漏洞才会让财务造假成为事实。



作者:胡俊,从事会计工作23年,其中3年在互联网企业、8年在外企担任财务经理。喜欢专研企业结账工作设计优化工作以及现金流管理工作。 公众号:会计老兵


图标赞 2
2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