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位数增长,苏宁银行金融科技之花结出普惠金融之果原创
金蝶云社区-曾响铃身份
曾响铃
1人赞赏了该文章 213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07月10日 10:40:13

image.png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美联储无限QE,2020年中国不设GDP目标,2万亿直达基层扶危纾困……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经济基本面迎来全面复苏阶段,作为市场中最活跃的存在之一,小微企业在复苏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等问题也被热议。


在中国有一群喊着帮助小微企业融资的民营银行,五年多来也一直以此为目标践行。


那么,多年前喊着普惠金融的众多民营银行,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01

喊了这么多年普惠金融,民营银行开花结果


在我国,民营银行有着非常特色的定位,虽然线下物理网点不多,但线上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业绩增速堪称直线上升。


事实上,历经5年的发展,民营银行资产规模已经形成了“三强鼎立”的格局,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苏宁银行率先突围,成了行业中的领头羊。


三强之中,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是2014年首轮获批的民营银行,有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平台背书,2018年营收率先突破十亿。不过,苏宁银行作为2017年才开业的“后来者”,能在短短两年间超过一众“先行者”,实在是堪称一匹黑马。


从年报来看,2017年和2018年苏宁银行营收规模分别为1.4亿元和4.5亿元,2019年,该行营收同比增长126%超过10亿元。而内部人士传出,苏宁银行2020年制定了20亿元的营收翻番目标。


根据新网银行、三湘银行、亿联银行、金城银行、振兴银行等民营银行披露的2019年财报,从增速上来看,苏宁银行在资产、营收、增速上都要强上一大截,基本上已经坐稳了三强位置。


不管怎么说,行业整体都走在一条快车道上,并且从各家银行的增速来看,行业的二八效应逐渐明显,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


从苏宁银行的经验来看,其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与其“科技驱动”的属性有很大关系,在特殊的金融背景下,“场景金融+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经营发展理念恰好契合大环境,从而把握了市场的脉络。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2017年成立初期,苏宁银行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要服务小微、服务供应链企业的路线,这意味着他们从一开始就志不在最容易赚钱的消费金融领域,而是撸起袖子给自己选了最苦的活、最难的路。


这是一种不注重短期盈利的路,却暗合了民营银行的发展潮流,真正在做普惠金融的实践。当然,这种长期主义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明显,2019年苏宁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接近500%,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不到10万元,在金融科技和场景金融的双驱动下,苏宁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结出了普惠金融之果。


当然,苏宁银行的“超车”也是行业的一个拐点,说明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已经快到了。


02

做实普惠金融,是三个能力的合力


从2014年以来,普惠金融实际上经历了设想、探索、实践、验证几个阶段,从苏宁银行的成功也可以看出,能否将三个方面的能力合而为一至关重要。



1、场景力,场景既要跨行业也要跨生态



苏宁银行之所以能够在普惠金融上率先开花结果,与其背靠苏宁产业生态圈,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分不开的。


在全国,苏宁拥有上万家各业态的门店,包括苏宁广场、零售云加盟店、家乐福、苏宁小店,以及面向不同兴趣群体所开设的各类专业店等,能够在不同的业态之间为客户提供服务。


而长期以来,苏宁一直在推行线上与线下的全渠道融合,这些零售场景来自于家用电器、数码3C、家装建材、日化快消、饮料等各个行业,所在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加盟商、消费者等等都可以成为苏宁银行可提供服务的群体。


除此之外,苏宁也与生态内外的各伙伴,结合彼此的优势资源,形成金融+教育、金融+医疗、金融+制造业、金融+社交等各种跨界金融服务,目前,途虎养车、美团、狮桥等平台已成为苏宁银行的合作伙伴,通过API技术,金融机构与商业场景连结成密不可分的生态网络。


基于生态圈的优势,苏宁银行利用专业化的服务、端到端的用户体验以及各业务条线紧密联动等配套服务的一体化,建立了自己的壁垒。



2、市场力,用户市场做小才能做大



普惠金融强调的是长尾效应,做小微市场其实就是做大用户规模。


比方说,众多的批发商、个体户店主、以及央行征信尚未覆盖的个人消费者等,这类“普惠客群”往往有较强的金融需求,但由于难以提供靓丽的财务报表,也没有传统金融机构看重的抵质押物,金融服务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苏宁银行恰恰瞄准了这一块的空白,在用户授权后对商户和消费者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风控、金融AI、区块链、物联网金融”等核心金融科技,有效地甄别风险,将监控难度大的小微市场的风险降低,自然也就将用户规模做大了。


据了解,苏宁银行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8.9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48.36亿元,增幅达到158.1%,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达到43.71亿元,增幅更是达到474.3%。


从“普惠”的角度来看,户均贷款是衡量银行是否切实服务“小微”的关键指标。2019年,苏宁银行对公贷款户均贷款金额为24.35万元,而小微客户户均贷款金额为9.01万元,服务对象称得上是小微中的小微。



3、技术力,技术可控背后要求成本效率可控



长久以来,困扰银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将线上和线下系统融合,消除割裂,达到研发和运营一体,降低研发和运维成本,提升承载能力。


在这一块,民营银行既然要做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就成了重中之重。


苏宁银行在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从产品上看,开发了很多优势系统。而且从宏观数据看来,2019年末,苏宁银行信息科技方面的员工占比达到了50%以上,全年研发费用占营收的7%以上,而A股上市银行中,这一比例最高的也仅3.7%左右。


但是,在强大研发下,苏宁银行的成本和效率控制能力也有目共睹。


以2019年8月苏宁银行自主研发的“云开”系统为例,它是一套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也因此让苏宁银行成了第2家成功自主研发核心系统的民营银行。


在效率上,它帮助把产品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并且还能将批量处理性能提升近5倍;成本上,硬件全部采用国产的X86服务器,大量使用JBOSS、MYSQL等深度定制的开源软件,全部软硬件采购成本控制在1000万元以内,且维保费用低廉,较同等规模银行核心系统的软硬件采购成本节约1500万元以上,后续每年可节约维保成本500万元。


03

新经济周期下做好普惠金融,

依然有三大前提


2020年,疫情是全球经济社会中的一只黑天鹅,银行业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新经济周期之下,普惠金融也迎来新的挑战,苏宁银行作为行业中的探索者和挑大梁角色,更是责无旁贷。



1、要赚钱的前提是不赔钱,抵御风险的能力成第一生命线



2019年,苏宁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同比大增126%,这一营收水平在民营银行中已经处于前五的位置,而且相比于其他民营银行来说,苏宁银行在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资产质量上,2019年不良率为0.88%,低于民营银行1%的平均水平,资本充足率12.39%,这足以看出苏宁银行整体经营稳健,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


另外,苏宁银行自主研发了征信系统,把线上推送预警信息与线下强大贷后管理双线融合。比方说,线上征信系统会对授信企业不间断实时的贷后监控,一旦发现预警信息,以秒级速度推送预警信息,而线下贷后管理也及时响应,科学审慎地排除预警信号,另外线下管理团队还会定期对客户、同业等进行走访,及时获知企业最新经营情况及财务情况。


除此之外,依托供应链和苏宁体系,对于某些没有固定资产抵押的企业,可根据企业经营模式进行动产动态质押。依据供应链模式,强化风控抓手,使用动产质押系统及时监控,增强贷后管理能力。


这一些抗风险手段和能力,无论是应对疫情之下的经济震荡,还是未来业务开展,都显得游刃有余。



2、安全的前提是用户感觉到安全,要技术占位,也要细节到位



民营银行发展历程较短,物理网点也很少,解决用户的信任问题,让用户感觉到安全必须要在技术和细节上双线发力。


苏宁银行构建了包括“星象”精准营销系统、“天衡”小微审批模型体系、“多普勒”小微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千寻”智能催收系统,涵盖了从营销获客、审批、贷后预警、逾期催收的全流程,实现了金融科技对微商金融业务的全流程赋能。


在对行业和企业风控分析的时候,包括但不限于行业供需、发展前景、CAGR、头部企业及市场占有率等维度,甚至是对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盈利模式及现金流进行全面剖析。


同时,苏宁银行也通过手机银行APP、微信银行、企业网银等线上自助渠道,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这既是技术的体验,也深化到了每一个细节和流程,尽可能降低银行的损失,从而在特殊时期获得更好的经营能力。



3、好产品的前提是特殊时期也能特殊照顾,产品既要“坚守”也要“灵活”



疫情期间引出了很多小微企业的问题,比如复工复产难、个人信贷紧张等。


在此情况下,苏宁银行在疫情期间迅速推出一系列定制化产品,例如专门针对个人“升级贷-复工款”、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微商贷-复工款”系列产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微商贷(复工款)是苏宁银行为江苏地区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提供的纯信用融资产品,额度最高为200万,利率在现行利率基础上统一下降0.5%;针对民生类的小微企业和优质存量客户,额度较基础产品还能加20%。


04

结语


总而言之,普惠金融的开花结果并非一日之功,方向和决心很重要,科技和场景能力也不可忽视,苏宁银行在普惠金融上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面对新的疫情形式,相信也能够通过自身强大的合力,成功度过这一次“大考”!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图标赞 1
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