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实务】--P7其他行业成本核算--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案例(零售企业)--2024-01-02原创
金蝶云社区-言鱼
言鱼
132人赞赏了该文章 1,124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4年01月02日 18:41:32

P7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 前言

P1我们了解了成本核算基础;

P2讲了一些实务上的经验与方法;

P3讲了成本项目的归集与分配,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内容;

P4介绍了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相关核算;

P5详细说明了简化分批法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

P6详细说明了分步法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

本篇我们进入P7章节,介绍一下非制造行业的相关成本计算;



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案例(零售企业)

一、零售企业“售价法”成本核算案例


1、售价金额核算法

       零售企业与批发企业相比,业务经营的特点是:经营品种繁多,销售对象为广大消费者,交易次数频繁,数量零星。因此,零售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具备按照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设置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条件。

       为适应零售商品经营特点,简化记账工作,零售企业除了少数贵重商品采用数量金额核算法,以及鲜活商品由于售价往往按商品鲜活程度大小而变动,不宜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而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法以外,其他商品一般均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不仅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还是一种商品管理制度。这种方法以商品售价核算库存商品,库存商品按商品柜组进行明细核算,为了反映商品进价成本,应将售价高于商品进价成本的差额,单独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售价金额核算法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实物负责制

       商品零售企业一般先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或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将商品划分为若干柜组(区域),各柜组(区域)确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的全部商品负责,在柜组内部也要明确分工,商品的购、销、存等环节均由专人负责。在会计核算上,“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

【一般常见的场景:超市经营(分为粮油区、日化区、生鲜区等)、商场经营(楼层、专柜等)】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

       财会部门对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均按售价登记,除贵重物品外,一般不记数量,只记录金额,其账面余额就是各柜组(区域)实物负责小组所经营的商品。“库存商品”总账记载商品的售价总金额,以售价金额对实物负责人所经营的商品实行控制。这是售价金额核算的基本内容。同时,为了使会计核算与商品管理结合起来,使“库存商品”账户有利于实物负责人控制和保管商品,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库存商品”账户应采用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售价记账(即:零售价【零售价均认为是含税的】)。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用以反映“库存商品”账户中商品的售价与进价的差额,按照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计入该账户的贷方,月末应根据商品存、销比例分摊和结转已销商品所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为期末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


       当“库存商品”账户采用含税售价记账时,“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①将含税售价与进价的差额综合反映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对商品不含税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及购进的商品未实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不加区别,这种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但核算不准确;

②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设置“进销差价”和“待实现销项税”两个明细账户,分别核算商品不含税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及购进商品未实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这种处理方法较准确。


(4)建立商品实地盘点制度

       由于“库存商品”账户只登记金额、不登记数量,因此,必须加强库存商品的实物管理来保证商品的安全与完整。期末,为了核算各实物负责小组库存商品的实有数额,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以确定库存商品的数量,并分别乘以销售单价,求得库存商品按售价计算的结存商品,再与营业柜组库存商品明细账核对,以保证账实相符。

   

   

2、零售企业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

       零售企业商品采购成本与批发企业一样,不但包括进价,还包括商品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按规定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增值税,不计入商品的采购成本。为了反映企业购入商品的采购成本,零售企业仍可设置“在途物资”账户,核算购入商品的采购成本企业购入商品时,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示的价款,借记“在途物资”账户;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根据结算方式和应付或实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账户。待商品验收入库时按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进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将其转化分标准会计分录,具体如下:

--购入商品: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等


--商品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商品进销差价


       为了分别对商品的售价和进销差价进行核算,商品验收入库时,由各柜组根据供货单位的发货单所列的品种、规格、数量和单价进行验收,填制“收货单”。收货单中不仅要填列商品品种、规格、数量和进价,还要填列商品的售价以及进销差价。



【案例1】

       某百货商店(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3%)从电视机厂购进彩电 10 台,每台购进价格 1 000 元,货款10 000元,税款 1 300 元,商品由家电柜组验收,核定含税售价每台 1 695 元。根据专用发票和转账支票等有关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解析】购进时

借:在途物资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300

    贷:银行存款                                                      11 300


②财务部门收到家电柜组转来的收货单,结转商品采购成本为:

不含税售价 = 1 695÷ (1+13%)= 1 500(元)

商品进销差价 = (1 500 - 1 000)X 10 = 5 000(元)

待实现销项税 = 1 500 X 13% X 10 = 1 950(元)


③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商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一一彩电        16 950

贷:在途物资                                       10 000

       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             5 000

                           一一待实现销项税       1 950


假定本月购进的电视机全部销售,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6 9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 9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 950

   贷:库存商品           16 950


④结转商品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5000

       商品进销差价一一待实现销项税   19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950



⑤计算该批商品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1950

   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一一销项税额    1950



其实可以将③④⑤进行合并分录,这样好理解,但是实际上,由于零售企业商品过多,因此会将不同的工作进行合并分工,因此不会按照每一个商品、每一笔业务合并处理:


借:银行存款         16 9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 000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一一销项税额    1 9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 000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5 000

       商品进销差价一一待实现销项税    1 950

   贷:库存商品                                         16 950





3、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


       从上例可知,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的零售企业,在商品销售后按售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商品的销售毛利并没有反映出来。因此,月末还需计算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按已销商品实现的销项税额,借记“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按已销商品实现的销项税额,借记“商品进销差价一一待实现销项税”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使“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最终反映的是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

       零售企业由于交易次数频繁,采用随时结转销售成本的做法工作量很大,为简化核算工作,商品销售时不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购进商品的进销差价,平时集中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中归集。由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销售是按售价登记,反映不出已销商品进价成本,因而账面上也就反映不出销售商品所实现的毛利。

       为了正确反映商品销售的经营成果以及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每月月末需将全部商品进销差价在已销品和结存商品之间分配,将已销商品应分配的进销差价月末一次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贷方,这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按售价反映的借方发生额减去其贷方反映的应分配进销差价,结果就是按进价反映的商品销售成本。


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计算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所谓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的存、销比例分摊进销差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先求出全部商品的综合差价率,然后乘以本月商品的销售额,计算出已销商品应分配的进销差价。

综合差价的计算公式为:



                                          (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综合差价率 = ——————————————————————————————————————    X  100%

        (月末不含税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 月末不含税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 + 月末不含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发生额)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 本月不含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发生额  X  综合差价率


【案例2】

    某百货商店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 13%)月末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计算调整前的有关资料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账户余额:106 400 元

“库存商品”账户余额:248 600 元

“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135 600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发生额:474 600


【解析】

不含税“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 248 600 ÷(1+13%) = 220 000(元)

不含税“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 = 135 600 ÷(1+13%)= 120 000(元)

不含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发生额 = 474 600 ÷ (1+13%)= 420 000(元)

综合差价率= 106 400 ÷(220 000 + 120 000 + 420 000) X 100% = 14 %

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420000 X 14% = 58 800(元)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   58 8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8 800

本月已销商品实现的销项税额= 474 600  ÷ (1 + 13%)X 13% = 54 600(元)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一一待实现销项税       54 6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4 600

采用综合差价率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计算手续简便。但由于零售公业经营的商品品种繁多,各类商品差价率不同,各类商品的存销比重也有所不同,所以全部商品按同一个差价率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果不准确。因此、适合各类商品差价率比较接近的零售企业使用。




(2)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

       所谓分类差价率计算法,是按照企业各类(柜组)商品的存、销比例分类计算各类(柜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和综合差价率法的计算原理相同,只是按商品类别(柜组)先计算出各类商品的进销差价率和各类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然后汇总求和,计算出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要求“库存商品”账户、“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账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主营业务收入”账户都必须按类别或按照各类(柜组)设置明细账户。


【案例3】


       某百货商店(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 13% )采用分类差价率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计算调整前的有关资料见各类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资料汇总表,计算出日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见各类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表


各类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资料汇总表(单位:元
商品类别
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月末不含税“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月末不含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发生额
针织40 800120 000
220 000
服装60 800140 000240 000
鞋帽10 500160 000260 000
日化36 00080 000160 000
文化18 00060 000120 000
合计260 600560 000100 0000




各类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资料汇总表(单位:元
商品类别
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①
月末不含税“库存商品”账户余额②
月末不含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发生额③

进销差价率

④=①÷(②+③)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⑤=③ X ④

针织40 800120 000
220 00012%
26 400
服装60 800140 000240 00016%38 400
鞋帽10 500160 000260 00025%65 000
日化36 00080 000160 00015%24 000
文化18 00060 000120 00010%12 000
合计260 600560 000100 0000——165 800


由于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范围比重和差价率计算范围窄,所以,其计算结果较准确,但计算手续繁琐。



(3)实际差价计算法

       实际差价计算法是企业通过库存商品的实地盘点计算出库存水平的进销差价,倒挤出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的方法。

       采用实际差价法,必须和商品的实物盘点结合起来。在商品盘点清单上列出全部商品的实有数量,并逐一计算出全部商品的进价总金额、含税售价总金额、不含税售价总金额,计算出全部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然后用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减去全部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就是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案例4】

       某百货商店(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 13%)采用实际差价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年末进行库存商品盘点,按进价计算的结存商品总金额为 646 000 元,按含税售价计算的结存商品总额为1 130 000元,“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账户余额为 488 000 元。

【解析】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过程如下:

库存商品不含税售价总金额 = 1 130 000 ÷ (1+13%)= 1 000 000(元)

库存商品进销差价=1 000 000 - 646 000 = 354 000(元)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488 000 - 354 000 = 134 000(元)


采用实际差价法,核实出的结存商品进销差价与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账户余额作比较;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属于负结转,说明以前月份多转了商品进销差价少算了销售成本,虚增了毛利,应进行如下分录调整: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


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属于正结转,说明以前月份少转了商品进销差价,多计了商品销售成本,应进行如下分录调整:

借:商品进销差价一一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E N D--


~下期见~


图标赞 132
132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