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
一般只反映现金收付及人欠、欠人事项,多数情况下不记录资金的来源
问题:
在业务复杂情况,债权增多,股东投入,整体盈利状况的情况下,一旦出错很难发现
复式记账:
特点:
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口诀: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复式记账的好处:
1、区分不同种类的来源及去向
2、易于检查,避免错误
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资金在一个时点上的使用情况及其来源)
若要知道资金在两个时点上的变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可以把两个时点的资产进行相减;
另一种是运用另一个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反映资金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是资金的使用结果(去向),是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金的来源,是贷方。不管什么情况下,两边必定相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金流入企业------->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增加
资金流出企业------->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减少
资金在企业内部流转-->等式两边不变,但是资产里面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确认收入----------->左右两边同时增加
费用配比----------->左右两边同时减少
利润计算----------->等式两边不变,但是所有者权益里面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资产:
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分类:
第一种:
现金资产:货币资金。
非现金资产:不以现金形式存在的资产。
第二种:
流动资产:企业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
非流动资产:企业不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票据:客户出具的商业汇票。
应收账款:客户口头承诺没有票据。
预付账款:预付给供应商的货款。预付款项多数不会以现金形式收回,而是得到货物、原料、设备等实物或服务。
隐性资产:
定义:
可能是一项经济资源,对企业有价值,但是没有以资产的名义记录到会计系统,或者在会计报表里面没有体现出来。
资产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谨慎性原则:当出现争议的时候,尽可能少地尽可能晚地记录这项资产。
例如品牌(人力资源,商业关系,社会关系,待执行的商业合同)不属于资产,它是一项隐性资产。
如何确定商业活动中的资源是资产还是隐性资产:
1、企业有没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
2、能不能可靠地用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
3、这一项资源,是不是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来记录
负债:
定义: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注意事项:
1、过去事项------->当下亏欠
2、履行义务------->未来某时点经济利益流出
分类:
按流动性(偿还期限与压力)分:
流动负债(偿还压力大,偿还期限短):
短期借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借款,还款期限较短。
应付及预收款项:欠供应商的款。
应付账款:
预收款项:欠客户的款,一般以服务或者货物进行偿还。
应交税金:欠政府的款。
长期负债(偿还压力小,偿还期限长):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隐性负债:
诉讼
担保
其他:例如七天无条件退货的承诺
净资产:
资产-负债=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就是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所有者权益包括两部分,一是所有者直接投入的资本,这一方面一般是不能轻易变动的;二是企业累积经营成果。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权责发生制与收入: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会计三要素,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无法充分反映企业核心的经营成果获得过程。所以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利润、收入、成本三个要素进行补充。
利润=收入-费用
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收支作为确认的依据。(会计记账的时候不允许使用,只允许使用权责发生制。因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收付和履行义务之间存在时间差)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作为确认的依据。
收入: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营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分类:
1、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3、投资收益
4、营业外收入
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收入确认的条件:
1、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义务已经履行
2、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注意:款项是否收回不是收入确认的条件。
费用与利润:
费用: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会导致所有者剩余索取权下降,所有者权益减少。
不是由于利润分配的那些活动,都叫做费用。
费用与收入是配比的一种关系。
费用确认:
配比原则:
费用与收入进行匹配的方法:将相关联的收入在同一会计期间入账(包括期间及金额上的"配比")。
费用与收入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2、其他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成本
3、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4、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有些费用无法与收入一一对应,例如: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税金及附加
资产减值损失
所得税
利润:
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是正的,代表所有者权益上升,利润是负的,代表所有者权益下降,利润的很多特点都体现在收入和费用这两个要素上。其金额是通过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来确定的。
利润=营业利润+利得、损失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税后利润)
对于销售活动的记录涉及到三步,1、确认收入,2、费用配比,3、利润计算;利润的计算一般是放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的时候才进行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