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高手与普通会计的差距在哪里?原创
金蝶云社区-猫大叔身份
猫大叔
21人赞赏了该文章 1,409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1年09月27日 16:09:11

其实最初大伙的收入差距并不大,都是从应届毕业生开始,因为刚毕业,大家对管理几乎没有概念,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只会机械操作。他们发现自己学校里的知识大部分都用不上,仿佛十几年的学白上了。

但这时收入低点没关系,年轻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再过两年,他们分成三类人,大多数人平平凡凡的当一辈子会计,少部人中规中矩的升职加薪,当主办、主管、财务经理,极少数人达到财务总监层次甚至更高层面。

收入嘛,几万到几百万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第一类人是平凡的人,这里没有贬义,任何一个单位都大量平凡的人,有的财务岗位不用精英可能做得更好。一个财务部,有那么两三个普通人可以当定海神针,但前提是这类人要认清自己位置,踏实肯干,不争不强。

这类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善于沟通,表达能力有欠缺,分析能力不行,对事务背后的逻辑往往看不透、说不明,说白了就是不会换位思考。

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身边喜欢看国产电视剧的人往往很难升职,喜欢看烧脑美剧或电影的人往往层次会高一点,因为后者更善于动脑分析。

什么都不看的人收入最高,因为他们是领导了,没那个时间。。。


第二类人是能按年龄一步步升职加薪中层管理者,他们才是企业管理的中流砥柱,公司健康运转的最大保障。他们对自己的职场和人生有一定规划,知道自己上面的领导何时退休或升职,知道自己身边的潜在对手是那个,自己在公司处于什么位置,有无继续留下的必要。

中层干部都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知道上传下达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其他部门相处,该强势的时候一定要强势,该让步时也会变通处理。

我经常说:在经营稳定的前提下,一名合格的财务负责人要保证公司未来三年任务能够达标,不管你用什么手段。

合格的财务负责人要能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又能站在公司领导的角度为其排忧解难,两者往往会有矛盾之处,掌握住这个平衡才能取得领导的信任。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集团做财务考核指标调整,允许一些处于孵化期的子公司按其行业特性定制一到两个指标单独评分。这本来是个送分题,因为这类公司正处于发展期,收入利润都不理想,这时提出对自己考核有利的指标,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纳成为公司考核的加分项。

但就这么简单事,还有人不能理解,找了几个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之类的通用指标报上来,拜托,你们公司都亏损了,还考核净资产收益率,不是找抽吗?

要我说,脑子不会转弯的财务都不适合当负责人!


第三类,也是站在金字塔顶的财务人,日常都不做账了,只做顶层设计和管理工作。前面两类人也创造价值,但不太好量化,年终只能按职务拿平均奖。金字塔顶的人创造的价值很好量化,年终给老板赚了多钱(或省了多少钱)都能算出来,拿高薪也是理所当然。

财务总监们大多都会做投融资管理工作,这里的投融资管理不是书本上的那么简单,什么融资有银行借款、发公司债、发行股票几种形式之类,那都是给学生看的,到了这个层次,打出来的都是组合拳,一般人很难想像!通常我们称之为资本运作的高手!


企业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再好行业,再好的技术,再好的管理,没有资金,光靠一年一年的利润支撑,也很难在行业中立足,因为技术、管理都是可以复制的,要想生存就要快速做大做强,占领更多的市场,让对手吃不掉你。

所以就有了”加杠杆“一说,加杠杆就是利用手上的资源尽可能的融资投资,把融资和投资最大化。假如公司产品的利润是15%,市场上的资金成本是6%,那就要加杠杆,多借钱,扩大再生产,借别人的钱给自己创造价值,理论上讲,资金成本只要在15%以下,杠杆都可以往上加。当然风险也会成倍放大,一旦市场变化,资金链支撑不住,企业就可能被破产清算。

资本运作的高手知道企业应该在何时加杠杆,何时降杠杆,通过这一加一降为企业创造价值,降低融资成本。


下面我举个例子,为了便于理解数字可能有夸大,但都有现实案例:

一、明股实债,加杠杆除低融资成本

有一个上市公司正处于疯狂扩张期,老板急需巨额资金,只能借款,又要求融资成本不能过高,最好年化5-7%,还要是长期的三年以上的。

公司之前能从银行贷的款基本都贷过了,能抵押的资产也都抵押了。了解行情的都知道要达上述条件只有发公司债一个办法,而且公司的信用评级还不能低,最少双AA以上才有可能。

问题是公司资产负债率很高,评双A根本没有可能,要想发公司债只有降低资产负债率!

正常做法资金紧张又想降低负债率只有增资扩股,但老板又不想稀释股权,现在会计们是不是很绝望?让我们看看财务(当然是高级财务)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找到几个想借钱给公司的债权人,但这些人要得利率都很高,在10%以上,不符合老板要求,这没关系,可以想办法置换。

第一步让这几个债权人投资成立一家B合伙公司,注册资本一共5个亿;

第二步让B合伙公司投资A集团的全资子公司C,一共投资5亿,占股49%,这样全资子公司变成了控股子公司,但控制权没变,可以并表!

到了这一步,5亿的资金已经如数到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大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但还有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债权人的目的是借款不是做长期投资,要解决债权人退出的问题。

第三步公司开始发行5亿的公司债,由于资产负债率降低,顺利拿到了双A,年化在6%左右;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公司用发债得来的5个亿加上应付的利息,直接回购了之前卖出的B公司49%的股权,名义的投资者,实际的债权人们于是顺利退出!

同时,原本年化10%以上的债务成本经过一系列组合拳变成了6%,足足降低了4%的资金成本,5个亿的借款,4%一年就是2000万!


二、抬高PE,再次加杠杆,为下一步投融资做准备

扩大再生产,产能饱和了,但市场上赚钱的路子还不少,老板还想融资,这时只能抬高股价了,拉高PE值了。

先找几个投资公司、基金之类抬轿子的(也可过桥,用自己的资金,但风险较高,不合法),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把股价拉高(这时可以多讲故事),本来行业PE是50,一步到位拉到100再说。

股价变高不难,难的是变现!拉这么高,投资人很难找到接盘侠出货,所以一步要想办法降PE。


三、增资扩股并购,降PE不降股价

一家年利润只有3个亿的上市公司,原本按行业PE,市值也就150亿左右,经过一系列炒作PE值可以拉到100倍,市值可以高达300亿,问题市值拉高容易,炒家想高位出货就难,拉高了的股份早晚会降下来。这时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并购把PE降下来。

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公司,行业利润高,市场成熟,但因为不符合政策要求不能上市(如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这类企业上不市估值很低,PE可能只有10倍左右。我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公司,增资扩股把它们并进来。

假设上市公司增发10%的新股,就是30亿,买下一家估值30亿,年利润有3亿的制造企业,成功后这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就变成了330亿,年利变成了6亿元,PE就变成了55倍,一下就降了近一倍,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之前人为拉高的市值就会变得合理,会有新的投资者进来,之前的投资人就可以获利离场。至于实际控制人,如果他控股50%,这一轮的操作,他的财富就可以增长到70-80亿!

不违法,一切按规定操作,即融了资,又投了资,拉高了股价,又稳住了股价,为下一轮扩张打下了很好基础,你说说看,这样的财务高手值多少钱?

图标赞 21
2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