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谈预算2-预算编制方法
金蝶云社区-好好吃饭
好好吃饭
1人赞赏了该文章 1,337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05月03日 13:47:26

1、预算编制大致的逻辑和顺序

简单说,预算编制一定是一个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最后又自上而下的一个闭环:

一是在顶层设计中,必须结合当年的市场情况和经营情况(就是所谓的盘家底)先确立预算编制的前提;二是要求各级预算责任主体按预算前提要求,测算自己责任区的情况。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是要充分考虑悲观、客观和乐观各种情景,同时在顶层设计中要将最终需要的内容和数据设置统一的模板便于后续汇总;三是将各级责任主体的测算数据进行汇总并大致了解各种情境下的情况,同时对于与自身认知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与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沟通了解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摸盘子);四是与经营层进行充分的沟通,将摸底情况进行报告并提出相关有关控盘建议(注意这个也很重要,老是喜欢把球踢给领导的职能肯定是做不好的);五是将经营层的战略意图与责任单元进行沟通,并基本确定预算年度的重点工作方向(分蛋糕和定调子);最后把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财务预算和控制目标(立标准),开展预算年度工作。

总结一下,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可能会导致过程不一样。但对于财务来说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顶层设计很重要,把编制前提和需求尽可能细化,把大家放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对话;二是过程中要充分沟通,与经营层沟通,与责任单元沟通,闭门造车会很累,也会被领导和同事不待见。

2、预算编制前提

我个人认为,预算编制前提是预算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之一。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预算编制前提就像语法,只有语法一致或统一了,大家说话才能有共同的基础。因此就像看审计报告我不会先去看主表数据而是会先看披露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一样,对于预算我首先审核的就是其编制前提。不夸张的说前提定的准才是见企业管理水平或财务负责人功力的,具体做预算那是小朋友或初级岗位才去关心的事情。很滑稽的事情是很多企业预算编了一堆,但居然没有预算编制前提,那这个预算到底在说什么呢?我只能呵呵了。一般而言,企业应当关注这么几个前提:

(1)收入前提:这个在下一个章节会展开说。不同企业的收入前提应当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标准产品的企业就是量价前提,而非标准产品的就是以合同为前提。总之就是把每个企业收入的核心影响因素将其固化和量化。

(2)变动成本前提:这个我归纳合并写了。变动成本主要包括了原料、机物料、燃动力等。变动成本的编制前提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价,在市场较为平稳的时候可以拿今年的平均价作为参考,而在市场波动起伏的时候就比较复杂了,我建议可以由公司层面组织专题研究,这样一方面能够更精确的预判,另一方面也能规避财务部门的责任;二是量,变动成本肯定与产品、销量有内在联系,因此必须结合收入前提进行判断;三是投入与成本的转换关系,一般是个比例值。说白了就是生产成本最终转化营业成本的比值,这个往往是大家编制预算时会疏忽的,而我觉得恰恰对最终损益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3)固定成本前提:固定成本主要包括了折旧、摊销、租赁成本、人工成本等,相对较易。房租、固定资产折旧基本都是能够锁定的。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人工成本,由于每年社保会有自然调整,因此在考虑预算前提时千万表忘记了,否则到时候等于变向减薪了。

(4)费用前提:费用比较杂,费用的背后其实就是企业预算年度的经营、管理活动。所以费用前提的基础是能够清晰的盘点预算年度的主要经济行为。我想主要提示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叫抓大放小,做预算切忌芝麻绿豆一把抓,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费用也就是经济活动穷尽,把主要的一些经济行为如每年度的客户座谈会、节日的福利、对应销售规模预计的公共关系费等进行判断,对于一些诸如印刷费、绿化费之类的统一进行归类作为不可预见费进行判断;第二个原则叫责任包干,就是很多地方提到的预算归口管理。比如公务用车费,肯定是综合部门或办公室管理的,所有的责任前提包括后续的预算控制都应当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分析和控制(在后面章节会展开)。

(5)资金前提:之所以把资金前提从资产前提中单列,主要是因为它非常重要。资金前提要关注四方面内容:一是经营资金前提,主要需要设定收入与回款的关系、应收账款回笼的比例以及回笼资金中票据的比重;二是投资资金需求,大家都知道投资总额与资金支付并不是同一回事情,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资金前提要提前预判;三是筹资资金前提,包括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的金额与成本;四是外币资金前提,主要是考虑外币业务、资产、负债的体量以及人民币的汇率预设。

(6)其他资产前提:这个我也归纳合并写了。很多人认为编制预算最无聊的就是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因为预测一年以后某一个时点的数据有啥意义呢?我同意一半,即我要刻意追求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但是对于整个资产结构和权益负债结构要有一个判断前提。比如我公司销售规模1个亿,赊销率控制在10%以下,所以我的应收账款肯定不能超过1000万。再比如我今年新增借款不能超过资产总量的5%等等。其实质并不是要填一个数字,而是对整体的资源配置做到总体平衡和心中有数。

(7)经营环境前提:这个其实很重要,但其实也是最难的,因此我放在了最后。我看到过很多对经营环境前提变成了照抄国务院经济工作报告,GDP多少,CPI多少,PMI多少,PPI多少,这个除了大致能够判定经济环境,对企业有啥意义呢。做的好的是应当能够把这些宏观数据转化为对企业的增、减利分析,同时能够客观的对市场容量、竞争对手、产品需求进行定量分析。这个说实话有点难,从我有限的认知,我还没看到哪个企业这块能做的很好。

啰嗦那么多总结一下,其实一份有质量的预算关键是能够说清楚预算中的数据都是怎么来的,这样在后面预算的执行和分析都会比较清晰和省力

3、收入预算的编制      

在实务操作界,我听到的对收入预算编制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我把它称为“收入起点观”,即遵循书本上的精神,把收入预算作为一切预算的起点,按部就班的编制预算;另一种观点称为“收入倒逼观”,即我先确定明年的利润目标,排定明年的主要费用,按毛利率水平倒推收入目标。两种观点都有很多拥趸,造成了很多人对收入预算编制没有方向,从而导致对所有的预算没有信心。我个人理解,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用哪种观点和方法取决于企业的业务模式。

(1)业务模式的类型

对于业务模式的分类有多种多样,按业态可以分成制造型、金融类、服务类、加工类、互联网类等。按产品可以分成项目型或订单型。但是这样分类还是没有办法直接与预算的编制进行挂钩。我仔细分析了影响预算编制的收入动因,主要是两个因子:第一个因子是时间因子,即从拿到订单到交付形成收入的时间跨度。这个因子在编制预算时主要会影响我对收入预判的依据;第二个因子是产品因子,即交付的产品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这个因子会影响我对收入判断的价值量确认和相应的成本匹配。

在时间因子维度,我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超过一年的称为长期,半年至一年的称为中期,短于半年的称为短期;在产品因子维度,我就将其分为标准产品和非标产品。这样就构成了两维六种分类,即标准长期、标准中期、标准短期、非标长期、非标中期和非标短期。

(2)收入目标的测算方法
没有办法写的太细,否则真变教材了。写几个原则吧:一是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收入测算的方式完全不同;二是对于长期型的企业,在意的肯定是在手合同的资源以及明年能够完成的进度;三是对于合同敞口的标准产品,最应关心的是其量、价的测算,即销售量是如何来的,目标市场在哪里,单价有什么影响因素。四是对于敞口的非标产品,关键是判断业务或合同的来源及方向,由于是非标,量价对它是没有意义的。

(3)关于目标管理的方法

有合同的还是比较好测算的,无法是进度或交货期估计错误。最难的还是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怎么合理确定目标或倒推目标。推荐几种方法:

一是比例递增法,即以现有销售为基础,采用比例递增原则核定目标。这个可能是用的最多,也是最方便的,即在现有基础上增长个百分比。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但缺点同样明显,太粗放了。适用于销售比较稳定、市场比较稳定的企业和产品;二是产能倒推法,即按照消化既有产能的百分比来设定销售目标。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与企业实际能力想结合,但缺点是缺乏对于市场的反映;三是总盘子倒逼法,即先确定总盘子利润目标,固定成本,再按既有毛利水平倒推收入水平。优点是可以确保总盘子完成,但缺点是拍脑袋的痕迹太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收入预算首先要分析企业自身的业务形态再确定编制方法,对于一定要拍脑袋的事项,也要尽可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避免财务部门自己瞎拍。

4、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

成本费用预算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碎”,主要是针对其范围。不同于收入主要是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的协同,成本费用分散在企业的各个犄角旮旯;第二个特点是“杂”,主要是针对其内容。简单来说哪里要花钱,哪里就要考虑做预算,第三个特点是“散”,主要是针对其金额。大到几个亿,小到几百块,金额的离散程度很高。因此刚刚接触预算的人往往在编制成本费用时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我呢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古龙先生有一本系列叫《七种武器》,我借用一下这个名称给大家总结一下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的七种武器:

武器1:归口管理责任制

如果细心的看客一定会发现,通篇以来我从来没有聊过预算体系。没错,不是不懂而是觉得没有太大作用,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办公室,预算联络员说白了最终就是财务挑大梁编制预算,没有必要用口水来码字,本来也不拿稿费。但是有一条我在预算编制前提里也说过了,就是可以没有体系,但是必须有分工。财务部门当仍不让的作为预算的综合管理部门,总体负责、平衡预算工作。而对应相关管理职责,公司应当且必须设置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来配合财务部门开展预算工作。

对于财务,设置归口管理责任制有三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提升预算精度,因为归口部门应当比财务熟悉情况;二是提升预算效率,人多好干活吗;三是也是最关键的是保护财务。对领导财务可以找个垫背的有啥不好;对兄弟部门,表明一个态度,我们并没有要分权的意思(成本费用对于企业是负担,对于花钱部门就是资源)。

如何设置归口部门是艺术,可以大而化,也可以化整为零。客观公正的说就是应当按照公司的分工,将成本费用划分责任田。比如人工成本,你说人力资源部不管合适吗?比如采购成本,不让采购部门负责也说不过去吧?这个容易,难的是归口部门做什么事情呢?我归纳为三项工作:一是制定相应的预算前提(这个前面说过了,不展开);二是平衡确定总盘子和小盘子,即对归口费用在公司层面和SBU层面进行总体协调;三是对相应的费用定调子,即确定管控重点和管控方式。这样后续是否超预算,为什么超预算是不是自然而然就由它来负责了呢。

至于财务如何发挥综合管理的职能呢,简言之一句话就是做好顶层设计,要告诉归口部门三个信息,一是我需要你提供给我什么样的数据和依据;二是告诉你公司对于这一块成本费用总体的配置方针;三是做个“闹钟”,时刻监督提醒归口部门尽好自己的义务。这样是不是能轻松很多。

武器2:BOM工作法

用过ERP的同学对BOM肯定不陌生。什么是BOM我就不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Baidu。BOM工作法其实就是借用BOM的思维逻辑和方式,将目标对象按其主要成本构成进行分解,从而相对精确的形成成本模型。

我举一个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明年我要推出一款新电视,这款电视有六个成本单元组成,分别是液晶面板、系统芯片、外构件、电器件、组装人工和车间费用,就是料工费吧,根据明年计划20000台产量分解后,可能就能比较精确的测算出该台电视的成本模型。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标准产品的成本预算和成本额较大的项目,例如产品制造成本、研发成本等项目。

武器3:非标标准化

如果说武器2适用于标准产品的成本预测,那武器3适合于对于非标准业务的成本预测。

再举一个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某家事务所要编制成本预算,一种方式是参考现有人员的人工薪酬和历史业务毛利率,在已经确认的收入目标基础上乘以历史平均毛利率,确定了成本预算。另一个事务所呢觉得这个方式太粗放,就做了一个改进,把事务所人员分为合伙人、现场经理、业务骨干及业务助理四档,把每一档上一年度的人工薪酬进行加权平均,再根据明年的项目计划,把每个计划按人员工时量去分配形成成本预算。

在工作负荷比较饱满且人员总量或人员结构没有大幅变动的前提下两者的结果可能差不多,但大家可以设想下,如果上面的假设前提不一致,那种方式更为合理呢?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未来滚动预算的管理,那种方式又更为合适呢?我希望把这个话题留个大家进行讨论。

武器4:零基预算法

说实话对于企业来说预算是把双刃剑。好的方面,它告诉你最多会花多少钱,坏的方面,它也告诉花钱的人你可以花多少钱。

零基预算就适合用于那些无线性关系的成本费用。换言之如果参考历史,就会让老实人吃亏,鞭打快牛。最为典型的就是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广告费这类显性资源。

最为合理的零基预算就是花钱的人告诉你,你准备把这个钱花到哪里,有什么效益。比如会议费,营销部今年开了五个客户营销会,明年是不是只开三个呢?这样是不是成本就降低了。但是显然这个比较理想化,最常见的就是营销部门往往对付你来一句可以啊,那我就不花钱了,接不到合同你别怪我。所以,武器4往往要结合下面这种武器。

武器5:成本动因法

所谓成本动因法,就是把与成本费用消耗的关联因素与最终的目标数据进行配对。就拿上述的业务招待费来说,既然你说了不花钱接不到合同,那我逆向思维,你要花多少钱就必须得接多少合同。把新签合同总量和质量与业务招待费进行捆绑,哪怕我业务招待费上增加一点,但对企业总体是没有影响的。

成本动因法另一个好处是能够与成本消耗部门找到一个共同的桥梁。比如说办公费,你说拿今年的费用上浮下浮一个百分比,业务部门能服气吗,要跟你搞死。那我换种方式,找到办公费最大的成本动因,那不就是人吗。我按历史年度平均一个人的办公费作为标准,按每个部门的人头去核定办公费,那又有谁能够不服气呢。

所以简单来说,成本动因法并不是让你去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让你能够将成本费用与关联的事项进行挂钩,更合理的去确定成本。

武器6:化零为整法       

前文也说过了,预算编制中切忌“芝麻西瓜一把抓”。当然你企业中管理资源过剩我没有意见。那么对于很多零敲碎打的小费用,我们就可以不用化零为整法。即把一些同一归口部门的费用,统一纳为一类费用进行管理。例如把物业费、绿化费、保洁费等等这些小费用,归为后勤服务费,由办公室统一进行管理。

武器7:借力法

所谓借力法就是借用一些公共信息和资源,解决自己能力无法达到的问题。例如对于汇率和利率的判断,你让央行行长可能都无法准确的预算下一年度的利率汇率变化,那么作为微观体的企业财务预测错是正常的。因此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平台的预测,来确定可能的成本费用。

5、关于损益预算的其他影响因素

对于损益预算来说,收入和成本费用是主要影响因素。但除此之外,还要几个方面的细节需要关注:

(1)税金:损益预算涉及的税金有两部分,一是营业税金及附加,会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这块主要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对于营业税、消费税,还是要根据收入预算中涉税部分,按应税税率进行计算,对于附加的税费,按实际承担的比例进行测算。二是所得税,不影响利润总额,但会对净利润产生影响。对于这一块我就不多说了,但一方面要注意税法和会计处理上的一些递延性差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研发费加计扣除的影响。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按投资属性分别进行预判。对于权益法计价的股权投资,尽可能拿被投资企业的预算作为依据,如果被投资单位还没有预算,那就只能按历史经验预估一个;对于成本法计价的股权投资,主要考虑其预算年度的投资返利;对于债券投资,一般按票面利率计算即可(当然企业本身购买时存在溢、折价的也可以根据实际利率法计算,这个是会计问题就不展开了);对于处置投资的收益,我个人建议除非有确切的把握,否则不确定性太大,还不如暂时不要去预计。

(3)公允价值计价带来的浮盈浮亏:这块很难测算,因为如果你能够准确预估金融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的未来价值,又何必做一个苦逼的小财务,直接去投行更有前途。还是个人建议,对于这一块与其花很大的尽力去预测,还不如索性谨慎性的留白,后续操作的空间更大。

(4)营业外收支: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建议重点把握两块内容。一是政府及地方开发区的一些扶持政策,虽然国家刚刚发文要慢慢收紧这一块,改变地方政府招商方式,但我认为短期内对企业还是会有持续的助力;二是预算年度内企业是否存在大额固定资产的处置,如果有需要对这一块进行充分的预计。

好了,我觉得到这里为止,领导最关心的损益预算基本能够完成了。大家这样做下来,是不是觉得比纯粹的按当年做基数拍脑袋更靠谱呢?

6 、资金预算 

我认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条就是之前说的损益预算,则另一条就是接下去要说的资金预算。两者有交叉,但更多的是互补。损益预算说的是“账面那点事”,资金预算说的是“兜里那点事”;损益预算是“围合”,把原先空旷的场地变成一块块责任田,资金预算是“动线”,把资源(其实就是钱)怎么样更合理的规划和配置;损益预算是“搭积木”,搭的好坏影响的是公司和归口责任者,资金预算是走“华容道”,走的好不好直接影响财务部门的业绩。说了那么多,总结一句话,我认为资金预算对于财务部门来说更重要。

对于资金预算,我理解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经营层面,核心是经营性收款和付款的预判;第二个层面是投资层面,也有很多地方将其分解为资本性预算;第三个层面是融资层面,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资本杠杆一根也不能少;第四个层面是存量资金运作层面,也是能够体现财务业绩的工作。


转载自财务经理人论坛  作者:xiaweiyi


图标赞 1
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