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五年,是什么决定了平庸和优秀?
金蝶云社区-罗芳
罗芳
5人赞赏了该文章 177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09月21日 23:38:12

毕业五年就是一个分水岭。


那些原本你看不起的同学,忽然成为了公司的管理层,每天像空中飞人一般,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相反,那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却反而碌碌无为,每次聚会,都大叹,自己本事千里马,却遇不上伯乐,只能碌碌无为。 


同样是一份工作,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再疲于应付各种繁杂的事务,为什么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卓越呢? 怎样能够产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工作成果呢?平庸和优秀的差距究竟是在哪里?下面我就为你解读书中的精髓。


1、深度工作


什么是深度工作,这本书提到了两个概念: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作者认为,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2、深度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知识大爆炸、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现代社会,专业人士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两项核心能力:

  • 一是迅速掌握复杂事务、工具的能力;

  • 二是在质量和速度方面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这两项能力均取决于你的深度工作能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想掌握一门新的技能或知识,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而深度工作正是刻意练习必备的状态。


在谈到精英层次的能力时,作者非常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公式: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也就是说,要想使个人的工作产出能力达到最高水平,必须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的任务。


3、深度工作遇到的难点?


客观原因


首先,现代知识大爆炸使得我们淹没在知识碎片的海洋里,如果我们不进行专业知识的选择,就会使得大量时间用于浮浅地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什么都懂点,什么都不精,大家都浮在表面,无法深入下去。


现在社会也讲究通才,创造出不少“万金油”式的人,实际上知识系统越复杂,越需要专才,应该是绝大部分是专才,少部分是通才。


其次,互联网社交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使用,手机微信的应用,占用了人们大量时间。无论开会还是听课,大家都在旁若无人地看手机。


主观原因


我们主观上缺乏对深度工作的认识,缺少对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的行动安排。甚至,我们已经习惯了浮浅工作,还常常把浮浅的工作状态当成自己日理万机的一种成功工作状态。


4、深度工作四步走


第一步:克制使用手机


这是要深度工作最难的一关。但这关必须过。建议是把手机使用时间集中化,避免时不时看手机的坏习惯。


第二步:规划三个“深度”


深度学习应保证每天有1~2个小时的阅读,这种阅读最好在晚上九、十点钟。定期参加一些培训、研讨会、沙龙,这些也都属于深度学习。学习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也可以是两者兼有型,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深度学习,但时间应该保证。


深度思考应是在每天清晨醒来后进行的思考,每个月也应选一个周末的一天作为“思考日”进行深入思考,每年选一整周的时间作为“思考周”进行深度思考。


深度工作要在非常安静无打扰的环境中进行。深度工作就是要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在深度工作时不应处理一些杂事,要静下心来才能把工作做好,不受打扰和保持专注力的工作是完成深度工作的核心。


第三步:合理安排深度工作的时间


正常时候,每天上下午至少要保证有两个小时处于深度工作的状态,当然如果是要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可能深度工作的时间会更长些。


即使是深度工作,也要合理地规划时间,而不必一次工作时间过长,更不要经常通宵熬夜,因为人的耐受力有限,过长时间和过累工作是不可持续的。


保持深度工作的状态,就要给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和进展做成记分板,量化的记录会让人更专注工作。


请注意,即便是深度工作也不能订立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不能自我压力太大,因为在极度压力下,人会失去信心,这样反而无法进行深度工作。


总之,深度工作建立在清晰的工作目标和恰当的工作任务上。


第四步:保持好心情


深度工作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而使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给我们深度工作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要用快乐生活定期让大脑从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大脑的压力彻底转移和放松。


深度工作是科学和有效率的工作,深度工作培养人对于工作的专注和痴迷感。但深度工作绝不要求让人成为苦行僧和工作狂,而是通过深度工作创造的价值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财智书会

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