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相依or势同水火?政府与园区的七种典型关系
金蝶云社区-运营佳宁
运营佳宁
1人赞赏了该文章 451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2年07月20日 17:03:27
封面

文章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园区在线

导读

理论上讲,在产业地产领域,政府与园区是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承载着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重任;同样,园区开发商们也要在政府的庇护与支持下才能获得好的发展。


不过,话虽如此,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竞争越激烈,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越是复杂。对政府而言,不管园区不行,管多了也不好;站在园区的角度,与政府离得远不行,太近了、处处听政府话也不行....


今天,园区在线(ID:YQZXGZH)就和大家来谈谈政府和园区的几种常见关系。


正文:

01 内卷型


「内卷」是这两年相当出圈的一个词儿。放在园区行业,指由于园区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供需失衡,各方为了争夺利益,不断增加资源投入,总体效率不增反降。


由于大家同在一片土地上,难免有功能和职能上的交叉。比如,一家园区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也是某个经开区/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受地方政府管辖;而地方政府的高新区、经开区,其管委会与政府在职能上也有诸多重叠之处。


政府招商局、商务局、高新区、经开区、民营园区......各方都有自己的地盘,代表着各自的利益。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家规模企业选址,同一片区域,同时有几个主体在争。其中,地方政府行政级别最高、管辖范围最广,但项目主导权可能不及地方的高新区、经开区;民营园区政策最少、成本最高,在招商引资中处于劣后地位。


在园区在线(ID:YQZXGZH)看来,内卷型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角色错位。在市场上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本应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的服务者,但具体到实际中,由于招商引资绩效与领导的政绩息息相关,哪怕一墙之隔,企业投资与税收产出的归属就截然不同。于是,很多地方政府便同时扮演了利益争夺者的角色,和园区在招商引资上较劲。


02 躺平型


「内卷」的政府或园区,往往实力差距不太大,当这个差距大到无法弥补,某一方便会因为厌倦和绝望主动「躺平」。


比如,很多地方的高新区、经开区,虽然挂着政府派出机构的名头,但并没有独立的财权事权,一应事宜仍需看地方政府的脸色行事,长此以往,干部的积极性被消磨殆尽,大家干脆「躺平」,有项目找过来全部推给政府,等政府对接、评审,谈好入驻条件后再分配给园区。而政府看到园区态度消极,心生厌倦,对园区愈发不信任,手里的权力抓得更紧了,久而久之,便导致了一方忙碌、另一方「躺平」的尴尬局面。反之,如果园区管辖范围较大、行政级别很高,管委会也可能慢慢走向膨胀。


而政府聘请的园区运营商们,也经常陷入被动「躺平」。由于难以满足政府日益增长的需求,很多运营商便干脆抱着干一年是一年的心态,先想方设法把第一年的运营费忽悠到手,然后便开始漫长的摆烂之路,软硬件一切从简,随时做好卷铺盖走人的准备,有这样的心态,园区也就自然做不好了。


03 怨偶型


怨偶型关系多见于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在政企博弈的过程中,如果双方能够达到平衡,或者某一方对对方有足够的包容,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把对方当成对手,互相提防,则可能变成一对怨偶。


比如,在政绩压力和思维作祟下,政府对园区会有非常高的期待,希望你把全部资源都导进来;而当园区向政府要东西,则经常会得到类似「我已经给你土地,怎还问我要政策」、「我的要求就在这里,怎么赚钱是你自己的事儿」这样的回答。而园区那边也有一肚子苦水,毕竟房地产行情不比当年,卖又不能卖,租又不好租,政府还三天两头的来催进度,简直不近人情,长此以往,双方的关系就由「夫妻」变成了「怨偶」,最终结局也只能是一拍两散。


04 钓鱼型


做园区的都知道,园区拿地,好拿,也不好拿。其中,不好拿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地,因为这些城市企业多、人才多、资金充沛,园区容易做,所以拿地竞争十分激烈。但在三线以下城市的高新区、经开区,产业用地并不难拿。为了激发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一些地方政府还会拿着手头的资源「钓鱼」,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比如税收减免、土地供应等,给投资者「画饼」,只要你来,什么条件都能谈。


而当开发商决定签约,满心欢喜地踏入园区行业,才会发现江湖险恶。在国发2017【5号文】的约束下,地方政府突破法律法规制定优惠政策的空间已经几乎消失,很多政策根本无法落实。而当初对开发商承诺的规划、愿景、配套,有多少能落地更是不得而知。而园区的性质又决定了每个环节都少不了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园区被拿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5 手足型


手足型关系是指政府与园区开发商共谋利益,政府为了地方财政或政治升迁,额外让渡给开发商一些收益,以换取企业投资。


与国家关心长远利益不同,地方政府的任期并不长(一般只有3年左右),而地方官员的晋升又与招商引资息息相关。因此,一些干部会出于吸引投资的目的以低价出让土地,甚至会通过设置排他性条款定向出让给企业建园。而这种关系也会产生几个不良后果,一是大量低价征收土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是土地利用粗放,企业围而不建,造成国有资源流失;三是引进的企业层次普遍较低,甚至不乏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四是靠卖地满足政绩需要,透支了未来发展动力。三年时期一过,官员拍拍屁股走人,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但损害的是整个城市的利益。


06 父子型


父子型关系,指园区隶属于政府,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为企业(城投公司)提供土地资源、优惠政策和融资贷款,并对企业的一切活动拥有决定权。企业则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运营,并承担部分社会职能。


在父子型关系中,双方特殊的政治关联让企业享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得政府资源与银行贷款,而当园区经营困难时,政府也会为企业提供各种政策性支持以防止企业破产。作为回报,城投公司要承担实现政府目标与社会建设的任务。

07 协调型


协调型关系是政府与园区的最理想状态,其中政府负责顶层规划、政策制定与企业服务。园区负责招商引资和产业孵化,双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合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角色多是家长或管家式的,即政府起主导作用,企业为政府「打工」,双方之间的协作关系是被淡化的。但近些年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以及构建服务政府政策的逐步完善,政府与园区在构建协调型关系上也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接下来说一下政府与园区如何建立良性的博弈机制。


一、园区如何与政府打交道?


政府对园区的态度,往往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亲近,在达成初步意向前,政府对投资商笑脸相迎,认真倾听企业的需求。


第二个阶段是提防,在达成初步意向,签订合约之前,双方要经过漫长的谈判博弈。在这一阶段,政府会产生警惕心理,去抠合同上每一个细节,判断你是否有投机倾向。


第三个阶段是厌烦,在正式签约之后,项目建成之前。园区在线(ID:YQZXGZH)曾说过,当合同签订的一瞬间,政府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而你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园区开发建设期间,你需要跑各种部门、办各手续,而且经常要催着政府办,久而久之,政府难免产生厌烦情绪。


第四个阶段是催促,当项目结顶之后,政府只会关心一件事——招商。如果进度不尽如人意,园区必然会迎来「连环夺命催」;当然,哪怕完成了既定目标,政府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园区来说,和政府打交道,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领会政府的诉求。当政府亲近你时,切勿感情用事,要从经营的角度出发做决策;当政府提防你时,一定要谨言慎行,尽量保持言行一致,切勿让政府产生误会;当政府不耐烦时,要以平常心面对,耐心沟通解释,让经办人领会事情的紧迫和重要性;当政府催促时,要守住自己的经营节奏与阶段目标,并给予政府适时反馈。


二、政府如何与园区打交道?


园区与政府打交道也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画图纸,在开发商展露拿地意向之后,各种规划图、概念图跃然纸上。


第二个阶段是搞关系,确定签约之前,开发商会找各种关系、各种资源,以确保能够拿到最优厚的条件。


第三个阶段是诉苦,开发建设阶段,开发商往往会找各种理由和政府「诉苦」,以获得政府在融资贷款、行政审批、政策性扶持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个阶段是打太极。开发商追求利益,政府追求产业,冲突在所难免。当园区无法完成阶段性目标时,便会和政府打太极、找缓冲。


对政府来说,在与企业的交往中,首先不要被企业的大概念蒙蔽双眼,要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当企业想和你套近乎、搞关系时,要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做到「君子之交」;当企业和你诉苦时,要认真辨别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需求,对企业的真需求要及时、妥善解决,这样才能赢得企业的信任;当企业完不成目标,和你打太极时,一定要依法、依规处理,把违法违规违约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社区推广图.png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区在线

作者:不思量1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2i8tEsxiJqkj4HZjnVl0A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