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的未来能不能看得清?
金蝶云社区-CarterZhou
CarterZhou
0人赞赏了该文章 282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2年07月01日 11:28:29
封面

      在房地产行业经历历史转折的时刻,地产开发短期遭受重挫,各方对其均持有避而远之之态,与地产开发关联甚密的业务都或多或少受到波及,短期内看不清未来,看不清趋势的人不在少数。

       地产开发毕竟是相对重的资产,与金融端有较深的捆绑,所以在风险属性上更易被认定为风险不易管控,虽然高风险高回报,但是倘若有风险爆发,影响面也更广,所以当风向逆转,或者短期内市场出现转向,也容易引致各方的逃离。而在此时,本着避险的考虑,资金依赖度低,风险相对可控的业务类型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物业管理是伴随地产开发而生的业务,跨度小,难度小,风险可控,迎合趋势,成为各方争相布局的主要业务领域。

       但是物业管理到底是不是个好的生意?客观上说,物业管理确实掀起了一波风潮,仿佛趋势已来,但即使趋势存在,与个体关系又会有多大,趋势是趋势,个体是个体,有趋势不代表个体能把握住这一趋势,把握好这一机会。从收并购、品牌焕新、上市等一系列动作来看,至少短期内反映出企业对于物业管理业务的看好。尽管物业管理业务带有轻资产属性,但是在服务行业的范畴内,企业想要完全做好,也非绝无难度。


image.png

       物业管理虽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竞争仍处在最初阶段,企业间尚未形成鲜明的梯队和等级,规模仍是竞争的焦点。因为物业管理本身属于服务行业范畴,规模的高低意味着对于消费者群体和流量把握的多少,先发的扩大规模更容易更快的在行业内掌握话语权和领导地位。

      当前来看,物业管理呈现三大特征:

      第一、收入规模上看,企业仍处在规模增长期。2021年收入达到历年峰值,50家企业的营业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为47%,也达到2019年至2021年的增速最高值。


       第二、利润率虽在上升,但竞争力尚有待提升。2021年,50家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为13.11%,较2020年提升0.07个百分点,但各企业之间差异明显,净利润率最大值超20%,50家企业中,有10余家企业净利润率仅为个位数,最低值仅为3%,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超2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image.png

image.png

       
       第三、竞争处在初级阶段,稳健的梯队尚未形成。
发展成熟的行业有个鲜明特点:梯队稳定、梯队特征明显,而当前来看,企业梯队尚未形成,断层明显,2021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仅有5家,而第一名是第二名的2倍有余,有62%的企业,即31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在20亿以下,16家企业的营业总收入仅为个位数。


       在初级竞争的行业中,由于尚未形成鲜明的格局,所以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为尚未有成型的,适合企业自身的模式出现,所以企业本身探索的可能性更高。在服务主导的阶段内,物业管理业务直接服务于消费者,能够直接把握未来的流量入口,如果能够形成自身明确的发展模式、盈利模式,物业管理仍是可供选择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若无鲜明的模式,仅仅为了赶潮流而进入物业管理这一行业,最终的收获未必能如预期。

image.png

       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即使行业风潮掀起,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能迎风起来,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也绝非易事,而物业管理本身是不是个伪命题?企业所从事的物业管理业务是不是个伪命题?企业是否能找到清晰的发展模式,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物业管理本身并无真伪之分,在容量庞大的房地产行业,物业管理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可供挖掘的空间庞大,行业有发展壮大的基础。而对企业而言,物业管理业务未必都是好的业务,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没有明确且可持续的盈利点,业务于企业而言意义并不大。

       现阶段,对于想要从事物业管理业务发展的企业,或者想要进一步将业务规模发展壮大的企业,企业可能仍然需要理清三大问题,找到清晰的发展模式是核心,当找到清晰可见的模式,企业一定期限内的可持续发展才更有保障,更可见。

      盈利模式是否清晰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其一为收入,其二为成本及费用,当两者之间的差额越大,企业的盈利空间越广阔。


      其一、偏重对外,企业的业务选择,业务本身创收的多寡和盈利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盈利的关键所在,决定了利润的中间状态,即毛利润及毛利润率情况,实现企业本身最大化的创收。


      其二、偏重于内部,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强,成本和费用管理能力强,能够腾挪出更大的空间,企业及时应变,随时调整,解决好即使成本上升,企业仍能赚钱的问题,不会因成本的上升而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当前来看,物业管理本身属于服务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有明显改变,这就决定了物业管理就必须要面临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成本上升、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当收入增速低于成本增速,也就意味着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在减弱,利润被摊薄,这对企业而言,并不正向。


image.png

      

       如何解决好成本上升的问题?借助科技化手段,在可控的范围内,以机器取代人工,采用科技化的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提升人员效率。龙湖在人员提效上有两个做法,第一、无人化管理,采用数字化工具,如结合AIOT技术,在一些门岗、停车场,包括巡场设备、机房、管井等实现无人化管理,以减少无效岗位,实现效能提升;第二、城市聚焦,管理聚焦。无论是地产开发,还是商业资产运营,龙湖集团均保持着城市深耕战略,龙湖已开业的61个项目商业项目,只聚焦在重庆、成都、上海、杭州、北京等13座核心城市,未来一百二十多个购物中心仍将聚焦在有限的城市内。地产开发业务2000亿的规模聚焦在几十座城市内,相较于同体量,但布局分散在100座城市,200座城市的企业,龙湖在管理上具有显著优势,相同的管理范围,需要的人员安排可能更少,人均管理效能更高,管理效率能够相应提高,龙湖的人均管理面积已经由最初的3000平米,上升至9000平米,预计很快将突破10000平米。


       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管理的难度也在提高,相应劳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人员的需求量同样相应提升,单单靠增加人员的话,运营成本会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倘若仅靠减少人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都有下滑的风险,这于企业而言也将形成负向反馈。所以,聚焦化的布局,加之科技化的附能,能够最大化提高人均管理坪效,同时不影响服务质量,不影响客户满意度,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一举多得

       第三、拉通各业务的供应链系统,集中化采购,减少采购成本。物业管理所需物料相对比较杂碎,若是单一采购,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议价空间有限,倘若将各个业务条线的供应链打通,战略采购,集中采购,在成本端能够掌握一定优势,获得比以前更低,或者比同行更低的采购成本,为企业留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客户需求的持续性问题

      物业管理很难做,很大原因在于物业管理不同于地产开发销售,非一次性交易,要一直服务于消费者和住户,是个持续性动作,与消费者和住户之间也需要把保持长久的依赖关系,这就为企业提出挑战?其一、消费者和住户的需求是否具有阶段性,偶然性?其二、如果需求是阶段性的,那么将怎样转变为更长期的需求依赖,即如何更好的提高消费者和住户的粘性?

      消费者的需求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同时不可捉摸,难以预测,如果服务一直做的很好,消费者也易形成惯性思维,服务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倘若服务质量略有不足,消费者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或反感心态,企业在未来的服务和消费者管理上所将遇到的难度将更大。消费者的需求依赖通常具有阶段性,一定阶段内,由于特定的原因,消费者对于物业管理需求提升或者对物业管理的依赖性增强,但这种需求的粘性有过多的既定因素存在,当这种因素退去,人们的需求也会减弱,客户的粘性也会减弱。

       典型如疫情这一因素的冲击,为了防疫的需求,人们足不出户,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自由,亦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限制,倘若有人能够在这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解决了人们“足不出户”的生活痛点,人们的需求依赖性显然是会提高的。特别是在城市封闭管理,社区封闭管控的情况下,居民生活物质采购上遇到极大困难,此时若物业管理企业能够解居民燃眉之急,满足居民生活之需,如为消费者提供物资采购服务、快递外卖送上门、垃圾等上门收取等等,可想而知,居民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依赖度、信任度都会有明显提升,这是特定因素催化之下的暂时性情感依赖,当疫情这一因素去除,居民对于物业管理的态度是否又会回到原处?因为从本质上而言,多数时候,居民与物业管理之间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被服务与服务的关系,享受服务容易,为服务付费并不容易,提供有偿的服务容易,持续热情积极的无偿服务也并不容易,如何提高居民的粘性对物业管理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物业管理的规范化问题

      物业管理的规范化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对内的管理,主要指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一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服务等能力;另一方面,做好对相关人员的利益保障;


      其二、对外的管理,包括对社区住户、商户、企业、政府等的管理,对社区住户的管理主要指对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做好精准化迎合需求;对于商户、企业、政府的管理主要指与这类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有良好沟通和互动,以便了解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需求。


      由于疫情的突发,物业管理的内部管理更加显性化,特别是应急管理能力的缺乏问题,由于疫情封控需求,物业管理人员也处在封闭管理中,无法有效上岗,导致物业管理人员的不足,无法有效做好社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如垃圾的清运等等,这毫无疑问会引起住户不满;另外,即使能够上岗的人员,由于防疫物资(防护服、食物、住所等)缺乏、待遇低等因素,面临较大的风险,上岗的意愿也并不强,选择辞职也属于常规选择,这就反映了物业管理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所呈现出的弊端,在做好住户服务管理之前,先要做好内部人员管理和服务,管理包括人员基本的技能培训、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如工资、住所、物资等等,只有内部的人员管理到位,才有可能服务好外部,赚得利益。


       在无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管理中所存在的弊端也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识别,物业管理主要做好基础物业管理服务,基本上与客户之间可以两不干扰,不存在过深过密的联系,互不影响。管理上可能存在粗放化、滞后性、不充分的问题,对社区的管理处在初级的阶段,对于住户的了解并不充分,并不精准,当问题出现,迟迟找不到问题源头,因而也很难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之法,管理效率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也不太容易提升服务的满意度。


       举例而言,社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未必熟知每个业主的具体情况,包括每个楼栋的住户人数,各个住户的具体人员构成及成员情况,如是否有老人、是否有孩子等等,所以可以相对精准的掌握各个住户的需求。另外,也可能因人员安排的不合理,当住户有问题产生时,反馈迟迟得不到回应,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也容易引起住户的不满,如此,做好物业管理的难度只会有增无减。


      疫情期间,物业管理企业、从业人员与住户之间的关系似乎更紧密,但同时又变的更脆弱,居民由于被封闭管理时间久,心理上产生了逆反和疲惫感,会产生冲出牢笼的冲动,但作为物业从业者,语言上的劝阻是需要的,但是强制性阻拦却并不适用,因为即使是语言上的劝阻也容易引起与住户之间的矛盾。在配合防疫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人群配合度不高,不愿意下楼做核酸等情况,而作为物业管理的一方,也无法采取强制性举措,这可能也是单靠物业管理一方难以有效解决的,更上层的制度性的规定或能促使这一问题的解决。足不出户的居民,对于社区疫情信息有强烈的知情意愿,但是物业管理方、政府、住户之间也存在着信息的不一致性,当住户无法第一时间获知信息,毫无疑问会将怨愤发泄到物业管理一方,这也将加剧物业管理方与住户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物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image.png

       服务于人的生意绝对不容易做的成功,任何服务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能够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已属不易,企业所能做无非最大限度上去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从实际需求出发,让客户更有粘性,需要对社区内住户充分了解,扁平化管理,专人负责具体楼栋居民的具体情况,每个楼层,每个住户的具体情况。


      在了解到客户的具体情况之后,如何提高客户粘性?其实,增加客户粘性也是在寻求迎合住户需求与实现盈利之间的平衡。归根到底无非两个方面:其一、有便利可享;其二、有便宜可得。在基础的保安、保洁等业务领域内,更多的围绕客户需求做探索,医、食、住、用、行、教、养等,若形成了闭环型发展模式,解决了居民日常生活时时刻刻所需,客户的粘性大概率能够有所提升。


社区推广图.png

本文转载自:嘉和家业物业服务研究院

作者:亿翰研究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SQJa7eVzJtK4wp5sA8sVw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