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对话徐少春: 有质量的增长靠心力资源原创
金蝶云社区-徐少春身份
徐少春
232人赞赏了该文章 1.4万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2年06月14日 11:09:48

01.jpg

导读:

当“黑天鹅”转化为“灰犀牛”,当突发的遭遇战变成一场长期战役,企业如何发掘自身源源不绝的力量,在艰难的环境中实现韧性成长?前段时间哈佛商业评论与我的一场对话,特别分享给您,希望在这个时刻,可以给与您一点借鉴和启发。



近两三年以来,中国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外部压力纷至沓来,短期行为频现,难免会冲击企业的长期规划,不利于实现基业长青。面对重重的压力,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提出,越是危机时刻,企业越应该从内部挖掘潜力,让企业最大的资源——心力资源(每一个人心中无尽的宝藏)发挥作用。企业只有重视心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量和智慧,才能不惧挑战和压力,顺利度过困难时刻。


成立于1993年的金蝶经过了多次成功转型,从DOS财务软件到Windows财务软件,从财务软件到企业ERP系统,再到如今实现业务上“云”。金蝶根据内外部情况不断进行变革,让公司的韧性越来越高,竞争力越来越强。在徐少春看来,公司变革成功的原因主要靠组织的灵活进化和激发人才潜力。


“砸”是徐少春推动金蝶变革的标志性动作。从2014年开始,砸笔记本电脑、砸服务器、砸ERP......每年5月,徐少春都要“砸”旧立新,为金蝶的变革定调。2022年5月7日,徐少春砸掉象征束缚HR传统管理思维的“牢笼”,推出一款数字化HR产品——星瀚人力云。这款以华为为原型的产品,填补了中国软件行业在人力资源数字化领域,面向大型、超大型企业的产品空白。它既能帮助中国大企业解决国外厂商“卡脖子”的问题,又能降低大企业自研自建系统的风险。星瀚人力云不仅仅是一个IT工具,其中还融入了很多华为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包括一些实践工具甚至是咨询成果。


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和方向是什么?金蝶30年来凝结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智慧是什么?是不是存在中国管理模式?带着这些问题,《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近期在位于深圳的金蝶总部采访了徐少春。



01 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心力资源管理


HBR中文版:从2014年到今天,你每年都要“砸”一次,为何金蝶如此热衷于自我革新?


徐少春:本质上,我们是一次又一次进行颠覆式创新。在软件行业,创新是永恒的主旋律。金蝶的很多新技术都是“砸”出来的,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了。2014年5月4日我砸掉了笔记本电脑,推出云之家,开始了移动办公。当年的8月8日我砸掉了客户的服务器,开启了金蝶云的转型,那个时候我们的云收入几乎为0。通过“砸”,我们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对客户是一种承诺,对同行是一种引领,对内是告诉员工我们没有退路了。


HBR中文版:这次你砸掉象征束缚HR传统管理思维的“牢笼”,从金蝶过去擅长的财税领域,转向HR数字化,是如何考虑的?


徐少春:根据金蝶的“平台+人财税+生态”战略,我们希望将人力资源打造成公司继财税领域后的第二增长曲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是数量式的增长,但未来40年,在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后,我们要依靠有质量的增长。有质量的增长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作用,挖掘人才红利,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或者说发挥出更大的心力资源。


HBR中文版:你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和方向是心力资源管理,应如何理解?


徐少春:我最近读了加里·哈默写的《组织的未来》,他在描述工作能力层次架构中提到,在企业当中,更有勇气、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更能做出大的贡献。这说明最能体现员工价值的不是专业知识、勤勉和付出,而是勇气、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勇气、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是来自我们内心的一种力量,员工在企业工作,尽了多少心最为关键。所以,一个企业最大的资源不是人力资源,而是心力资源。心力资源是什么?是每个员工心中无尽的宝藏。心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开放和挖掘我们每个人内心无尽的宝藏。


任正非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他在华为倡导“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承认劳动是公司价值创造的主体,用熵减与开放持续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用自我批判打造个体与组织纠偏的机制”,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极大地顺应了人性、激发了人性。我认为,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代表21世纪最新的方向。


02.jpg


HBR中文版:金蝶是如何进行心力资源管理的?


徐少春:激发组织活力和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是金蝶一直以来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特别重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他不是为某某干,而是为自己干。我们经营的核心是让员工尤其是骨干成为企业的主人。


过去30年,由于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金蝶每年都在变,组织也在调整,比如现在向平台型组织转变,用小团队、灵活组织项目团队等方式。这些变革都是为了激发我们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说过去30年,金蝶做对了什么,最重要的一条是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02 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


HBR中文版:2020年,金蝶提出“平台+人财税+生态”战略,你如何确定它是正确的?


徐少春:最近这几年我们通过总结、提炼,提出“平台+人财税+生态”战略。我认为战略正确与否,要看你的起心动念,过去我们想自己比较多,要把规模做大,现在我首先想到的是行业和生态。我提供一个平台软件,重点做其中的人财税SaaS(软件即服务)部分,更多的服务是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利他就是利己。我们常常讲“出发就是到达”,从出发点来讲,我觉得这个战略就是正确的战略。


这个战略还是聚焦的战略,我把苍穹平台做好,把财务、人力资源、税务做好,其他的主要靠生态。一旦聚焦后竞争优势就会变强,再加上生态的战略,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战略会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能够形成杠杆效应。



HBR中文版:你们提出,未来十年金蝶成为中国最强的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和世界级的企业SaaS服务商。信心来自哪里?


徐少春:我们判断,未来十年中国软件业规模要增长7倍达到4.5万亿元,其中软件规模达到1.5万亿元,服务规模达到2.9万亿元。这是金蝶发展的市场前景。


过去中国企业不愿意买软件,即便买了,价格也压得很低,影响了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产生软件巨头,这与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不匹配的。现在,中国企业开始追求有质量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软件的价值,因为软件能够帮助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去充满热情地创新和变革。目前,中国软件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下半场,这会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除市场因素外,我们的信心主要来自自己——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产品实力、服务能力等。



HBR中文版:请具体讲一讲?


徐少春:金蝶一直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每一位员工包括我自己都坚持落实到位。2018年我推出了“徐少春个人号”微信服务号,把我的个人号嵌到软件场景里面,客户打开软件界面,其中有一个浮窗是我的头像,一点击就可以跟我对话。


我把自己与680万的客户都链接起来,把我的人格都压上去了,每天花一到两个小时看公众号的反馈内容。我对客户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感恩并提供虔诚的服务,由于我以身作则,公司全体员工都感受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全员做到这样,公司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HBR中文版:过去三年,金蝶的市值增长近5倍,2021财年云订阅也有很高的增长,你用哪些指标衡量金蝶的成功?


徐少春:从科学上讲,我们用净推荐值、续费率等指标来看客户忠诚度。另一个层面上,我希望客户谈到金蝶时,不仅是产品和服务好,是金蝶这些人“真的对我们好”。我们跟客户的交易、服务关系,都是一种结缘,目的是让我们彼此成长,相互成就。我认为这就是新的商业文明。



03 领导者的心智模式决定企业起落


HBR中文版:你如何评价金蝶过去的30年?


徐少春:金蝶是行业的开拓者之一,我们见证了中国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培养了许多人才。


以十年为期,金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阶段,从开始创业到2001年2月15日在香港上市,这个阶段我们进行了很多创新,在行业中有很强的技术引领作用。这个阶段金蝶获得成倍增长,也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内地软件公司。第二个阶段是从上市到2011年,是“平稳发展阶段”,金蝶的版图不断扩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达到峰值。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到现在,由传统的软件公司向云服务商转型,这是创新变革的十年。从2014年开始,我每年一砸,就是要加快变革速度,到今天公司云业务收入占比超过六成,云转型战略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外部环境也是呈现周期性变化,伴随大的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企业自身就会有一个周期。像IT行业,十年就有一次大的变革,我们希望企业的发展周期能够与外部、行业的周期同频共振。通过变革,我们能够争取主动权,实现顺应发展周期,变得更有韧性。



HBR中文版:你如何判断何时需要变革?


徐少春:这是一种直觉,一种内心的洞察。说白了任何人如果对一个行业用心,就会有深刻的洞察。这么多年我的这颗心都倾注在软件行业上,所以对行业的变化会有直觉的判断。



HBR中文版:多次转型也让金蝶经历了巅峰与低谷间的起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怎样的领导力?


徐少春:领导者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企业的起落。所以金蝶过去的起起伏伏,我负最大的责任。前两年我有一个感悟,就是一颗纯粹的心灵能够敏锐感知事物的变化,一颗迷失的心灵会失去眼前的机会。我很高兴这几年自己的心智模式变得更加开阔,对行业的发展、事物的规律特别是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多新的认识。



HBR中文版:你如何利用心智模式帮助金蝶走出低谷?


徐少春:2012年,金蝶曾经历“至暗时刻”,当时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而我们还采取传统的软件授权模式,危机很大。金蝶要变成一个轻公司,变成一个能够引领行业新商业模式的公司,就必须主动变革。那段时间挑战重重,回到家里夜深人静,我一个人想怎么能够摆脱困境,就想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信念、坚持信任、坚持行动。坚持信念就是我们要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相信行业的美好未来。我也要相信自己和同事,勇于亮剑,所以2014年就有了砸服务器、砸笔记本电脑,把最难的时刻变为了最有希望的时刻。越是困难,企业越应该从内部挖潜,挖掘和发挥心力资源,充分依靠自己的资源应对复杂的外部挑战。



HBR中文版:目前,主要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企业遇到了许多困难,你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徐少春:每一个企业都会遇到困难,一个企业的规模、人数可以根据外部周期和自身周期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不断进行优化,这是每个企业的自主权。但是,我现在更倡导心力资源,企业更多应是以心为本,要善待每一个员工。我蛮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心怀大道,为天下去做事。只要我们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利他出发不害人,一个非常繁荣和美好的景象就会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我们作为领导者,要有这种心境和胸怀。


特别是现在的企业家,不仅仅要对公司负责,也要肩负社会责任。企业这么多员工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还有合作伙伴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我们作为企业家,要心怀大道让大家彼此成长,现在的领导者应该站在如此的角度思考。


当大家有这样的一种心境,我觉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这个就不是一句空话了。中国真正的强大是大家彼此携起手来,一起共同进步和成长。



HBR中文版:听起来你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它来自哪里?


徐少春:稻盛和夫是我十分推崇的企业家,他倡导的管理模式是以心为本,他讲的提升心性拓展经营很值得学习。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每位企业家要提升自身的心灵品质,如果说我们真正做到以心为本,实现员工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与员工共同发展,有这份发心,我相信天下人才为企业所用,企业的发展自会更好。



HBR中文版:2008年你发起“中国管理模式理事会”,你如何看待中国的管理模式?


徐少春:我们常常讲欧美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国有没有管理模式?这是我一直在探索、追寻的问题。早在2006年,我就提出了中国管理模式,曾经发表过“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的演讲,当时很多人不认可,一谈到中国模式就认为是落后的。现在我越来越有信心,觉得中国管理模式肯定存在。德鲁克曾经讲过“21世纪中国将与世界分享管理奥秘”,这个奥秘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中国哲学,中华圣贤传承的优秀文化,这是中国管理模式的核心。比如说金蝶的价值观是“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这就是中华文化在我们公司的应用,这就是一种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


中国管理模式是不是排外?不是,从金蝶的实践中看,我们的管理既有中国哲学,也有西方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我甚至认为,当中国企业真正传承和掌握中国哲学的精髓时,可以更好地使用西方的方法和工具。十多年来我也不断提炼、总结和提升金蝶的实践,希望能够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


*原文请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2年6月刊《金蝶徐少春:有质量的增长靠心力资源》。


03.gif

04.jpg

05.jpg


廖琦菁︱文  李全伟︱编辑

廖琦菁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高级撰稿。



06.jpg

07.png



图标赞 232
232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