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
金蝶云社区-制造小宝
制造小宝
0人赞赏了该文章 131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2年03月01日 18:00:00

现代化工业企业都有持续改进的要求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因质量问题导致客户索赔时,需要明确企业内部的责任部门、提出整改措施,杜绝下次再犯。


这样的要求大家都很熟悉。但现实中的有些整改意见明显不合理性,也不能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某次质量问题,整改措施是要求某工序的工艺参数保持稳定。其实,这个要求早就是业内常识,关键是现实中做不到。事实上,在不稳定状态下生产出来的绝大多数产品是合格的、用户也是接受的,也不可能全部报废或降级。所以,真正的问题是:这次为什么用户不能接受?其特殊性在什么地方?所以,上述整改措施其实是敷衍了事,也不能杜绝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导致上述问题的可能性很多。比如:这次参数波动太大;产品特殊或客户要求特别高,对稳定性要求高;工序协同有问题等。要确认具体的原因,要从多个方面分析:不仅涉及到多个工序,还可能涉及工艺、产品、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来源于多个地方,取数据、整合数据的工作量就非常大。某些关键数据可能没有记录下来,即便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也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所以,人们采用上述“敷衍了事”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要真正落实一些管理原则,关键是分析问题的效率要足够的高、付出的(时间)成本要足够低。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找到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本降下来、把工作效率提上来。在工业大数据时代,人们有条件把生产相关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提高追溯能力。在此基础上,把各种源头数据自动地集成起来,让机器自动分析问题。这样分析问题的效率就会有本质性的提高。

 

在某电子企业出现质量问题时,需要3~7天的时间才能找到原因。后来让计算机按照人的经验进行自动分析,15分钟就找到了原因。

 

如果同类问题反复出现,现场技术人员就成了“救火队员”,每天忙于一些具体的问题。有些人看起来很忙,其实是做无效劳动:今天遇到一个问题,修改了一个做法;明天遇到另一个问题,又恢复过去的做法。这种做法俗称为“翻烧饼”。如果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企业的技术一定会遭遇“天花板”,持续改进的进程就会受阻,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往往就逐渐拉开了。

 

有一天,某炉钢材的性能不合。原来钢包在盛放这炉钢水之前,盛放过含Nb的钢水。这样,上一炉残余钢水就混入了这炉钢里。而这个钢种对Nb元素特别敏感。此后,该工厂规定:钢包盛放这个钢种之前,不能盛含Nb钢。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人们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形成了规章制度。但是,却难以保证以后不犯相同的错误。这是因为:操作工每天会面对大量的规定。但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有其他事情的干扰,就难免忙中出错。对于这类问题,如果把人的工作交给机器去做、让机器在必要时给出提醒,犯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不犯二次错”就是有可能的。

 

让机器提醒人的做法,特别适合处置一些重要却偶发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常常由一些变化引发的。变化发生之后,规章制度没有改变,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为了平衡耐材腐蚀带来的风险和钢包的使用成本,钢厂一般会规定钢包的使用次数。某钢厂钢包的使用次数在规定的范围内,却发生了钢包烧穿事故,导致2个人的死亡。原来,耐材的腐蚀速度与钢种和温度有关。当时冶炼的钢种特殊,腐蚀速度比常规提高了4倍。


最近,某发电厂的除尘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了6个人的死亡。原来,由于煤价上升,电厂开始使用廉价煤。廉价煤的副作用之一是烟尘多。使用廉价煤以后,设备维护的制度没有变化,从而导致了事故。

 

在上面这两个例子中,相关知识其实早就在技术人员的脑子里,事故发生后很快就能意识到原因。但由于这种知识没有放在计算机里、计算机就不会及时提醒管理和技术人员,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想:如果把制度制度的原因说清楚,关要素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管理和技术人员,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了。这种识的软件化的使用频度不高,但只开发一次,就可以被许多企业长期使用。故而是有经济性的。





来源: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蝈蝈创新随笔,作者郭朝晖,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本文转载自: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k_ZzoJW6eGvHSI0Iee-FA

发布于 智能制造(中型企业) 社群

图标赞 0
0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