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向过去说再见:潜在人口危机与中国制造业的变革
金蝶云社区-制造小宝
制造小宝
1人赞赏了该文章 310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1年11月12日 09:50:18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多,常年都保持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人口问题也成为了各路网民极度关切的事件之一,但网民的态度却往往呈现出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双重标准”



增加了——完了,内卷又加剧了。
减少了——完了,中国要衰退了。

我无意去剖析这种担忧的背后心理原因,但很明显,几乎所有的网友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人口总量”和“新增人口数量”两个指标上。

对“人口总量”的关注,实际上是对当前国内局面的关注。而对“新增人口”的关注,实际上则是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关注。

对于人口问题,我的看法可能略显悲观:

对我们来说,坚持现代化建设是不会更改的方向。但古今中外,只要是坚持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基本上都会面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和人口规模缩小的问题。只要中国走现代化的道路,那么,中国人口也必然会出现萎缩。

人口规模缩小和相伴而来的“少子化”“老龄化”就意味着:在未来某天,中国劳动人口和年轻人的数量将低到一个今天难以预料的程度,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许多产业势必将会退出中国市场。

我所担心的事情就在这里:时间不等人,我们应该如何在人口规模变小之前,尽快让中国的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一、关于人口数据的解读



人口总量方面,根据本次普查数据,中国人口总量突破14亿大关,继续保持增长。

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有足够的人口。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接近10亿人口,且其中有超过70%属于劳动人口。那时候,中国的劳动力几乎是无限量供应的,价格异常低廉——这才使得东南沿海省份发展出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

微信图片_20211112094425.jpg



时至今日,以加工、装配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中国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门。



中国人口总量目前仍然在缓慢增长,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目前仍然是较为充足。但长期来看,中国人口规模必然下降。

这就意味着:产业升级是一种事关生死存亡的“必须”——当人口规模缩水到了一定程度而我们却仍旧像以前那样依赖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么我们就危险了。



微信图片_20211112094429.jpg


中国注定不能仅仅只是依靠低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仅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也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语境下,本次普查公布的另一项数据——“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目前,中国有超过两亿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平均每10万个中国人中,就有15467个人拥有大学文化水平,占比15.467%。

看上去似乎还不错,但和世界先进水平比起来就有一些难看了。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德国具有大学及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资格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8.4%,几乎是中国的两倍。



和日本相比,我们的差距就更大了。2012年的数据显示,日本有超过35%的人口接受了Tertiary Eduation,可视为有35%的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全日本范围内,低于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口仅有5%。



而出于历史原因,在中国,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的占比接近60%。

尽管我们年年都在扩招,年年都在哭喊着“大学生研究生过饱和”,但冰冷的统计数据仍旧给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的大学生的人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则是“少子化问题”——新增人口(新生儿)越来越少了。

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只有1200万人,相比2019年下降了265万人,降幅达到了18.2%,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2016年下降了32.8%。从长期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自2016年后开始逐渐下降,2020年的人口出生率仅有8.54%,是195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句话就是:中国人不愿意生孩子了。

官方对此的解释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的数量在持续下降,生育的时间推迟,生育养育成本提高。

纵观全球,较为发达的国家基本都遇到了“少子化”问题,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尤甚。

通常,我们认为人均收入越高的地区,人口出生率应该更高,但现实却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多的地区并不是富足的北欧,而是较为贫穷的西非和拉美。由此可见,只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然会发生类似的问题。

长期的“少子化”将导致在未来青年人口占比过低,相应地也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以及更严重的“劳动人口下降”。

本轮人口普查就传递了一个非常令我担忧的信号——尽管中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仍然“年富力强”中国劳动人口的比重只有60%左右了。

本轮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少儿人口数量增加了,比重也有所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六普”的时候多了3092万人,增加了1.35%。全国31个省份中,有9个省份相对较为“年轻”,超过20%的人口都低于14岁。但也有5个省份的少儿人口低于10%,显得有些“老迈”。

从整体来看,相比于2010年的“六普”结果,中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余万人,劳动力的供给在减弱——为了维持足够的劳动人口,退休年龄也就相应地越来越高了。




二、对上述数据的思考



对以上数据的思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

总量问题 和 少子化问题
 
总量问题,是一个短期问题。少子化问题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最终,两个问题都会作用到一件事情上——劳动力供给。尽管目前中国劳动人口高达8.8亿,供给非常充沛,但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中美贸易摩擦、中美科技竞赛、“新冠”肺炎疫情......近年来的种种国际事件让我们充分地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中国不能没有制造业,制造业离不开劳动力。

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中国的劳动人口在减少,制造业劳动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既然中国不能失去制造业,那么就一定要想办法来弥补失去的劳动力。西方国家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给出的解决方法非常粗暴——要么直接把工厂搬到第三世界,要么直接引进外国移民。

目前,中国有一些企业也将自己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了国外,但这种企业并不是主流,中国也不能接受制造业逃离后的“空心化”。作为没有移民传统的东亚国家,中国也不具备大规模引入移民的意愿和条件。

因此,在我看来,“中国制造”想要挺过人口危机,一不能靠引进外来移民,二不能依靠产业转移,只能依靠技术升级——智能制造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市场上的大热门。

简单通俗的来说,智能制造就是将人类专家和智能机器结合在一起。在生产制造的活动中,它可以实现包括分析、推理、判断、决策在内的各种智能活动。而且,由于人机结合,计算机将会分摊人类的脑力劳动,使得整个系统减少对人的需要。

依托智能制造,即使是在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可以压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能力。

中国已经不再是80、90年代的那个中国了,我们不能再依靠粗犷、土味儿的方式继续发展了。从传统粗放制造业向精细的智能制造业转型,是中国必须抓住的机会。



现实情况也“大差不差”——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产值越来越高,2014-2018年之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未来的年复合增长率也预计将超过12%。


从融资角度来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每年的融资额也在暴增,2014年到2018年之间,年复合增长率已经夸张到了58.8%的程度。这表明,资本市场是非常认可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前途的。



另外,在应对“少子化”问题对制造业影响的时候,智能制造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少子化”本质上影响的是未来劳动力的供给——2020年出生的娃娃越少,2040年的青年劳动者也就越少。2015-2020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中国制造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但创造这个时代的中国劳动者则出生于60-90年代。在2050年的时候,中国的劳动者则必然都是00后乃至10/20后。



今天的“中国制造”,背后是1960-2000之间出生的、整整五代中国人的努力——他们加起来总共9.7亿人。



同理,支撑2050年的“中国制造”的,则是1990-2030之间的五代人。按照目前的统计数据和预期,即便是最为乐观的情况,这五代人的总数也仅有7.7亿人

说句有些耸人听闻的话:如果我们仍然保持着现在的产业结构,在未来,中国劳动力的缺口很可能会以亿计。

劳动力稀缺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生产能力下降,甚至还会造成“技术倒退”——年轻的劳动者太少了,那些身怀绝技、掌握各种技巧的老师傅后继无人了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但我们不妨也考虑一下“技术倒退”的可能性。

美国人的教训就在眼前:今年三月,美国军方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美军如今必须对自己的B-2隐形轰炸机的部分零件进行“逆向工程”(测绘仿制)了——因为长期停工,美国已经丧失了B-2轰炸机关键组件“热交换器”的生产能力。

产生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一是因为B-2轰炸机很多的图纸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纸质图纸,难免出现破损和遗失。二是因为长期停工,熟练工人相继老去,生产技艺已经失传。

但如果依托智能制造,情况则会大为不同——电子图纸和技术文档让机器掌握了各种生产技巧,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失传”的问题。


三、尾声



中国必然坚持现代化建设,那么中国的人口萎缩也就不可避免。

中国的发展太快了,所以遇到的问题也就越频繁,我们没有西方国家长达100多年的调整时间,我们甚至30年都没有。

人口萎缩和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产业结构将出现剧烈动荡,以年轻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密集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将离开中国,如果我们不能在老去之前完成产业升级,占据有利战略地位,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未富先老”。

老一代的劳动者相继老去,新一代的劳动者数量不足,此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辅助,让新一代的劳动者能够保持或超越老一辈的生产能力,那么我们也极有可能会遭遇美国人所遇到的问题。

你能想象有一天,我们再也造不出J-20战斗机、055驱逐舰和DF-17导弹么?

对中国制造业来说,那样的局面几乎就等于末日来临。因此,面对未来的人口总量下降和“少子化”趋势,中国制造业必然也必须变革。

中国的智能制造,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如果你有(即将有)制造行业客户,加入【智能制造】行业社群,帮助你快速学习提升。每周都有精选制造&PLM行业知识、客户案例推送给你,还能与行业专家交流攻克方案、实施等各类常见问题、疑难杂症。


社群地址:https://vip.kingdee.com/ifinclub/204889121830289920(PC端打开),点击右侧蓝色按钮【加入社群】



本文经星海情报局(微信号:junwu2333)授权转载。我们关注“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之路,转载请联系(ID:junwu2333)授权。


微信图片_20211109095306.jpg


本文转载自:星海情报局

作者:老局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ytXtmJ3PAtLzFzqwrAIFQ

发布于 智能制造(中型企业) 社群

图标赞 1
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