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在现代依然适用,特别是5G、互联网等新技术引发制造业变革,促进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新技术升级基础设施,提升制造过程与工艺要求,改变企业管理模式,促使制造企业向技术依赖转变。同时,新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协同创新,形成融合发展生态圈。
邓小平早在1988年就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时过境迁,三十多年过去了,但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当前,5G、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识别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与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进而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同时,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从而促使制造企业从根本上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制造原材料的变化;2)制造工艺过程的要求;3)管理模式的转变;4)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多个方面。在多个方面里,除了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因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而进行经营主业的改变外,其他均涉及到企业制造转型升级与管理过程的变化,即便原材料的变化,最终也会落在企业制造的工艺要求与管理模式的转变两个方面:
制造过程与工艺要求的提升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制造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基础设施的升级带来的制造过程与工艺要求的提升,而这种变化给制造企业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和视觉冲击。制造过程与工艺要求的提升,将可能更大规模的改变人工生产方式为自动化机器设备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更大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产能标准、产品生产的精度以及质量等多个方面的经营指标。而这种转变,导致制造企业将需要的是高层次的技术工人,而不是低端的作业工人,也将会使制造企业从原有的人力依赖转变为技术的依赖,从整体感觉上给外部一种更高层次的直观感觉。
管理模式的变化与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从基础设施方面带来企业的变化,还通过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带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与转型升级,特别是当前5G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会给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更多更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融入到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制造企业的发展变化有可能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制造行业,从需求、生产、供应等各方面对制造企业及产业链产生影响,“不生即死”成为制造业一种普遍现象,转型与重塑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将灵活地为制造企业打造“透明化生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厂设施整体协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促进企业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生产更优质的产品,从而奠定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另一方面,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制造行业产业链,促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积极融入产业互联网,实现企业横向、纵向和端到端集成,不断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创新,由多个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共同构建协作系统,形成融合发展的生态圈,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融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