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户附注的固定资产常见的问题原创
金蝶云社区-审计实操身份
审计实操
1人赞赏了该文章 2,188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03月21日 15:27:12
summary-icon摘要由AI智能服务提供

文章讨论了固定资产附注复核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净值负数、本年减少列不勾稽、部分资产未计提折旧、原值或累计折旧借贷方负数、原值不合理增加、大额固定资产真实性、减值准备合理性、其他项金额过大及折旧异常等,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醒审计人员需细致复核附注,防范舞弊风险。

前两天刚好有人问了固定资产的问题,今天简单写一写,仅供参考,也欢迎补充。


情况一:固定资产净值出现负数

固定资产净值出现负数,用膝盖想一下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人不傻,眼睛够犀利,复核附注的时候看得仔细,这个一看就能看出来了,但是这在实务中却比较常见,原因可能是审计人员底稿做错了如资产明细分类分错了,或粘附注的时候粘数粘错了,另外也有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没解决等等。


情况二:“本年减少”列固定资产的原值和累计折旧及对应的明细之间“不勾稽”


“本年减少”这一列,也是我们判断附注有没有填错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填列的都是正数,虽然没有出现负数了,那是不是填得就没有问题呢?不是的。

本年减少这一列,机器设备原值和累计折旧均有减少的情况,说明本期有处置或报废机器设备,仔细比较就会发现,机器设备减少的累计折旧比减少的原值大,这个时候说明附注填得可能就有问题。


我们知道,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值-减值准备-累计折旧。而账面价值一般是不可能出现负数的,也就说明,累计折旧一般都是小于等于原值。上面截图中,出现大于累计折旧大于原值的情况,很有可能是附注粘数粘错了,或者做底稿的时候,将被处置的资产类别明细分错了,又或者是抵消的时候有点问题等等,反正是有问题的。


利用“本年减少”这一列,还有其他情况也可能表明附注存在问题,比如:

运输工具原值有减少,表明处置或报废了部分运输工具,原值减少,对应的累计折旧应该也会减少才对,但是从附注中,我们没有看到运输工具的累计折旧减少,表明附注很有可能填错了。当然,某些情况下,资产尚未开始计提折旧就处置的情况也可能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情况不常见。所以,复核附注固定资产的时候,出现上面的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关注一下是否披露有误。


接上面的例子,“本年减少”还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如下:

运输工具原值减少,累计折旧没有减少;电子设备原值没有减少,但是累计折旧减少了,这种情况绝大多数都是粘数的时候粘错了,应该把电子设备累计折旧减少的金额粘到运输工具对应的位置去。实务中,由于附注很多时候是人工粘数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当粘完数后需要做进一步的复核工作。


上面的几种情况,如果处置的固定资产对应有减值准备的话,可以结合“减值准备”的数据,根据同样的方法去复核。


另外,与固定资产减少相关的报表项目或者会计科目可能会有: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等等,互相之间有些是有关系的,可以联系起来。


情况三:部分资产未计提折旧


当出现部分资产类别本期累计折旧计提的金额为0时,需要适当关注一下,如下例子:

仔细一看,会发现运输工具,本期累计折旧的增加额为0,是不是就意味着填错了呢?还真不一定,有时候如果全部运输工具折旧已经提足了(注:可能部分资产存在减值的情况,应当考虑减值的部分),那这部分自然而然的本期计提的折旧为0,然而更多情况下是所填列的数据有问题。


此外,补充一点,上例中,如果运输工具本期累计折旧增加额为0是正确的,由于运输工具原值本年有新增15万元,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15万元的运输工具是最后一个月增加的(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并且除了这15万元的运输工具,其他运输工具在扣除减值部分的影响后已提足折旧。


情况四:固定资产原值或者累计折旧借贷方发生额出现负数

外币报表折算的影响出现负数倒正常,如果其他地方出现负数,那可能是有问题的,如上例,电子设备的原值本年增加额是个负数,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去了解一下具体的原因,再决定如何处理。累计折旧的位置也可能出现负数。


情况五:不太符合常理的原值增加


有时候,在复核固定资产附注的时候,会发现一些不太符合常理的情况,如下例:

房屋建筑物原值本年新增600元,怎么看都觉得奇怪,房屋建筑物一般价值会相对较高,增加600元是什么操作呢?搞点油漆刷一下墙?……因房屋建筑物价值相对较高,可以想一下,随便弄一弄都得成千上万元,增加的金额很小不太符合常理,即使增加的金额很大,还得去判断计入了固定资产成本是否合理、需不需要做审计调整。


机器设备等也是一样,如果原值增加了几块钱几十块钱,都是不太符合常理的情况。类似的情况还有无形资产,比如土地使用权原值有时候会增加很小的金额,这部分一般容易引起关注,有可能是企业补交的税款等等特殊原因。


6、新增的大额固定资产

新增的大额固定资产,一般是房屋建筑物、大型的设备居多,对这部分,一般更多的关注固定资产金额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计提累计折旧的金额是否准确。很多时候,企业有可能把应当费用化的支出给资本化了,那就虚增了固定资产。同时,企业可能通过调节固定资产折旧的期数,进而对利润进行调节。


固定资产的价值越高,每个月的折旧费可能相对就高一点,如果折旧的期数有问题,对损益的影响金额有时候会比较大。所以,当看到有大额固定资产增加时,自然而然第一反应是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金额准不准,什么时候开始折旧的,折旧的期数是否符合规定…有些民营企业,会通过从外头购买发票等形式虚增固定资产,后期通过折旧进损益等方式达到抵税的结果…还有很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等,出于业绩考核、退市等压力,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去造假…


当然,这个在做固定资产审计底稿的时候,会做相应的审计程序,但由于固定资产审计底稿很多时候是分配给实习生或者经验尚欠的审计人员去做,复核人员在复核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关注相关的可能舞弊的风险。


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有时候看到固定资产的金额那么大,减值准备的金额那么小,就要适当地关注一下资产是否存在减值。多问问自己,这么丁点的减值准备真的合适么?会不会存在减值的情况?

资产的固定越大,减值的风险可能就越高,像很多国企(特别是生产制造业),经常是横七竖八地堆着一片破铜烂铁,账上一直没有处理,还有很多年代久远、年久失修、被淘汰或者有故障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大型设备,表面都封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土,那是岁月的痕迹。然而,账上都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处理…民营企业也是超乎你的想象,上市公司很多也好不到哪里去…


8、固定资产的“其他”项

其他就是个垃圾桶,哪里塞不下就塞“其他”,然而,“其他”项金额过大,是很容易引起别人关注的,不论是“固定资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等,只要是“其他”项,只要金额比较大,别人一般就会问这里面是啥玩意。“其他”项金额过大,很多时候是有问题的…


9、大大的原值,小小的折旧

不同企业,不同资产类型,折旧的年限可能不太一样,净残值率等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往往不会巨大。在复核固定资产附注的时候,根据原值的规模,不同类型的资产,一年平均大概计提多大规模的折旧金额,可以简单地做个判断,再和本年计提折旧的金额进行对比,如果差异特别大的话,也可能是有问题的。


当然,这个不能很准确,因为可能存在当期新增的固定资产,新增的固定资产的时间点不同,期初固定资产可能存在减值准备,还有可能存在一部分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


关于固定资产附注的复核,还有其他不少需要关注的点,比如:通过特殊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接收捐赠等等,这些需要额外地关注;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消;合并层面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的调整…


文章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审计实操


图标赞 1
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