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达到成功?
摘自知乎
【“贷”表示钱的来源,即钱从哪儿来,“借”表示钱的去向,即钱去了哪儿。】
新会计准则里确实是将会计科目分为6大类: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三、共同类(新增)
四、所有者权益类
五、成本类
六、损益类
新会计准则中的共同类科目包括5个科目:清算资金往来(银行专用)、外汇买卖(金融共用)、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多为金融、保险、投资、基金等公司使用。个人认为,这5个科目的借贷性质应与其实际业务相联系,除了外汇买卖科目期末无余额,其他4个科目的期末余额,借方都表示资产,贷方都表示负债。可以变相地理解为借增贷减。
如果觉得按会计准则的科目理解借贷方向比较麻烦,那就还是老套路记吧,基本不影响日常使用:
首先,记住会计科目有5个分类:
1、资产类科目
2、负债类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4、收入类科目
5、费用类科目
(不要求熟背具体明细科目)
其次,记住只有"资产类" 和"费用类"是"借增贷减",其余全是"借减贷增"。
最后,多做会计分录题,熟能生巧。
其中原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整个会计的核算过程,可以看作是资金的一种运动。通过借贷来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借,可以理解钱的去向,贷,可以理解钱的来源。
如,存钱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库存现金 10
两个都是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就是钱从现金箱存入了银行,来龙去脉很清晰
如,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 5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费用类,借增贷减
负债类,借减贷增
就是应该发给职工的钱放到管理费用了
后续支付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5
贷:银行存款 5
这下应该能猜到答案了吧
割____
应该发给职工的钱发到了,钱从银行来的
例子很多,自己开开脑洞
分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理,不多解释
( 补充:资产类科目有一特殊的备抵科目是借减贷增 )
备抵科目,只有资产类科目有。
主要有累计折旧和八项减值准备。
即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原材料),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债券投资),长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股权、长期债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房屋、机器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标权、专利权),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