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错2套房,损失500万原创
金蝶云社区-简七身份
简七
7人赞赏了该文章 464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3月19日 14:03:17

4.jpg


不少年轻人,都选择在大城市打拼。努力几年,手上有了些积蓄,难免要考虑买房这件事。


但在一线城市,努力工作几年,凑个首付估计都勉强;回家乡的话,却宽裕了不少,没准能买个3室2厅。


所以,经常有朋友在后台留言:到底是该回老家买房,还是削尖了脑袋争取在大城市扎根呢?

简1.png

这问题,可没有标准答案。不过L先生的故事,挺值得参考的。


早在10年前,我的朋友L先生就遇上了同样的问题。


那时的他,看中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潜力,还有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所带来的归属感,带着妻儿一同来这座城市创业。


作为被引进的创业人才,一家人的户口,很快都落实了。再加上那两年生意做得还不错,L先生的手头也宽裕了起来。


到09年的时候,加起来能有个200万左右的闲钱。


不愿炒股、也没啥投资渠道,这笔钱该怎么用呢?L先生想到,给家里的两个孩子一人买一套房。


一来保值,不怕通货膨胀。二来,也是想给孩子们留个产业。


但是,到底该买回老家,还是买在深圳呢?L先生犹豫了。


1.jpeg

简2.png

L先生的老家,在江西九江,算是个三线城市。


背靠庐山和长江,有山有水,是个挺宜居的小城市。


当地人也是安逸惯了,过着朝九晚五的舒坦日子,也因此不论工业还是农业,都没有大的发展。


也难怪,L先生当初会选择离乡创业。


但买房这事就不一样了,L先生先是对比了一下当时两地的房价和政策:

       

       深圳:

       当时L先生看中的南山区靠近蛇口的位置,均价在2.1万/㎡,首套房30%首付;


       九江:

       L先生所在的浔阳区房屋均价在3500元/㎡左右,首套房20%首付。


两座城市,价格差了整整6倍。


同样是100平米的房子,如果在深圳就必须贷款买房,到了九江就能轻轻松松全款拿下。


除了价格因素外,家庭因素也是考量的重点。


L先生和太太,双方父母都在九江需要赡养,未来举家搬迁到深圳的可能性也不大。


与其负债买房,不如衣锦还乡,L先生最终下定决心回乡置业。


2.jpeg


时间一晃就是10年。


这两年,L先生的生意不那么好做了,用工成本、技术成本都提高了,公司在盈亏平衡的边缘挣扎。


想要寻求新的突破,就需要更多的投资。


只可惜,L先生这些年,把手头的钱都花在了子女教育、公司发展上。


身边的亲戚朋友,能借钱的都借了一遍,现在只能抵押自己的私家车从银行贷款。


也就是这10年的功夫,深圳南山区的房价涨到了近10万/㎡,价格几乎翻了5倍


而他们买在九江的两套房,虽说价格也是翻倍了,但至今仍不过是8000元/㎡。


现在,L先生一家人仍然在深圳租房打拼。这些年的房租也是水涨船高,眼看着每月要破万元,他们也不得不离开南山区寻找更便宜的出租房。


而深圳的房价,早已不是现在的他所能企及的了。


留在九江的两套房,想要出租或转卖都不容易,因为没有人接手,所以这几年一直闲置着。


据说100平米的房子,在九江的月租金最多也不过2000元,即便租出去对L先生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3.jpeg

简3.png

L先生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也是后悔万分。


如今,即便把九江的两套房都卖了,也不见得能凑齐深圳一套房的首付,里外里差了500万都不止。


L先生的故事,的确令人唏嘘。


很多人买卖房子的时候,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价格上,而忽略了“流动性”这个重要要素


什么是流动性?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把手上的房子快速转换成合理价位现金的能力。


一般来说,流动性越好的房子,越容易卖出高价,道理很简单:


流动性好,想买的人越多,卖得越快,同时也越容易形成价格竞争,为卖家争取理想的价格。


说白了,越是在需求>供给的市场上,房屋的流动性就越好。


以深圳和九江为例,前者的优势不仅在于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发达,对人才引进的宽松政策,更在于未来作为大湾区一员后整体的发展潜力。


这些,都让深圳在过去十年里,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人口流入。


而九江这一类的三四线城市,乃至更小的县城,在过去这些年里,都是劳动人口的输出地。


大批的青壮年出走,到更大的城市去打拼,留下来的人口少了,参与房地产市场的更少,也难怪流动性也带不动了。


有价无市,是房产交易,非常大的风险


5.jpeg


回过头来,当年的L先生,出走创业,就是看中了深圳的机遇和发展。但在后来的买房过程中,价格因素成为他最终选择回乡置业的主导。


另外,我们很早就提过一个观点:房产交易,也会越来越走向“个股时代”。一定涨、疯狂张的思维定式,首先要打破。


大白话说,有钱了就买房保值的惯性,也得调整了。


我们看看现在的整体环境:


        - 政策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

        - 市场上,印钞机印钱的速度,越来越慢;

        - 经济整体增速,逐渐放缓。


在这些大背景下,房产增值的整体逻辑,其实跟投资好公司的股票挺类似的,买的是对房产所在地的未来预期。


L先生的故事,虽然挺戏剧化的,但这个10年500万的教训,却离我们没那么远。


买房虽不易,但普通人的大原则,并没那么复杂:


先看自住需求和自身发展,再评估自有经济实力,再次才是投资。


最后,想跟大家聊一聊,对比10年前,你家乡的房价涨了多少倍?欢迎留言告诉我。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记得点赞给我鼓励~




本文首发自简七读财公众号(ID:jane7ducai)。简七读财,深耕理财教育五年,助力千万理财小白实现财富进阶。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赞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