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模式50人眼中的产业互联网原创
金蝶云社区-徐少春身份
徐少春
33人赞赏了该文章 2,399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3月12日 14:20:33

导读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及要全面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这一系列举措,揭开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序幕。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简称C50+)成员曾对产业互联网有过研究和洞察,特此分享部分观点,期待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到产业互联网的建设中。后期,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并分享对这一领域的思考。


C50+闭门会议视频


C50+由致力于研究中国管理模式的管理学者,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共同组成。它以“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为使命,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本文观点来自C50+,特别感谢成员们的智慧贡献。


产业互联网背后更重要的,是被消费互联网教育的“互联网化”客户

企业转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早期对于企业转型,我们关注的是企业如何从以产品为主转向以客户为主。现在我们更关注企业如何从自我能力转向与外部互动的能力。这种转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客户的“互联网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客户关心的是性价比,现在他们则希望了解各方的评价。当“互联网化”的客户出现之后,企业的商业逻辑必须有所调整,必须从先调研客户需求再生产销售,转向“创造”需求而后向客户沟通。因此,目前企业转型与产业互联网的原因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更重要的是被消费互联网教育的“互联网化”的客户,是他们倒逼制造端转向产业互联网。展望2019年,产业价值会成为真正的关键。传统企业的机会来了,因为最了解产业价值的其实是传统企业。


——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春花



传统产业转型的本质不在企业内部,而在行业价值链的重构

产业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与消费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不在互联网,而是在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转型的本质不在企业内部,而在行业价值链,行业价值链的本质不在占有,而在链接。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建设者,我们不是开自己的轿车,自娱自乐,而是要到客户那里去开客户的卡车,重构行业价值链,成就客户。这就需要我们回归初心,直达共生。


——金蝶集团创始人 徐少春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构建对产业的赋能能力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互联网+”为特征的上半场,过渡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下半场。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唱主角的是消费互联网,诞生了中国最为著名的几家互联网公司;而在“+互联网”的时代,产业互联网将登上舞台的中央,成为企业角力的主战场。消费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是“B2C”或者“C2C”模式,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商业模式是“B2B”。“产业”是被赋能升级的对象,因此,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要想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获得竞争优势,核心是构建对产业的赋能能力。这就要求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者具备对产业特征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对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能力。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 曹仰锋



业互联网的三大战场

未来几年产业互联网的主要领域有三个:连接产业上下游产品买卖的交易型互联网,如找钢网;工业互联网,以某产业企业为核心,将其上下游企业从事的价值链和运营管理数字化互联的网络,如海尔的COSMOPlat生态系统平台、GE的Predix平台等;还有将工业企业提供的产品(设备)互联在一起为相关产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设备物联网,如比亚迪云轨系统。这三个领域核心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将多种多样:一类是各种SaaS平台,SaaS平台的用户可以是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用户;二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盛行的多边平台商业模式;三是单边市场(自营)特征的生态系统型商业模式,或商业生态型商业模式(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系统群,每个生态系统使用的网络平台是一样的)。


——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 魏炜



互联网的3.0——万联网

如果将消费互联网(B2C交易平台)与交易型产业互联网(B2B交易平台)视为互联网的1.0版(以交易信息为基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工业互联网”(包括“工业 4.0”)以及物联网可以被视为互联网的2.0版,或物联网1.0版(以资源匹配为基础,解决资源不对称问题);“万联网”则可被视为互联网的3.0版(也可被视为物联网2.0版;以赋能为基础,解决能力不对称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消费互联网与交易型产业互联网只是短期交易平台,其核心功能仅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部分解决资源不对称问题,以及提供部分价值链的有限赋能;“万联网”则是一个长期交互平台,更是一个全面赋能生态系统。“万联网”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网络技术将人类群体,以及无数智能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对其不断赋能,其长期交互和全面赋能的核心功能远远超越以前的短期交易、资源部分整合、有限赋能等功能。

——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首席教授 李平



产业互联网的趋势洞察

经济与产业触网已经历4个版本的迭代创新,即:工具网、模式网、结构网与智联网,反映了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塑造经济与产业版图的进程。互联技术与思维从信息工具演化为“产业工程”创新的发动机。从可预期的未来而看,一方面,产业互联创新仍处于高速爆发期,多路径机会窗口多、迭代快;另一方面,与用户共同创造用户价值成为任何创业创新持续成功的必然路径。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 乐国林


0012.jpg

↑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




000.jpg0001.jpg


图标赞 33
33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