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易音乐听歌报告看,工具如何向服务升级?
金蝶云社区-刘小鸢
刘小鸢
46人赞赏了该文章 616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1月07日 14:49:06
封面

上周,先是被招行年度卡片刷圈,接着又被网易音乐听歌报告刷圈,一方面喊着保护隐私,一方面乐此不疲的分享着自己的音乐品味,人类真的是很矛盾的生物啊~趁热乎,咱们细聊聊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报告是小折射出来的现实才更值得深思~

 

一、“听歌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没错还是熟悉的画风,清新的味道,网易依旧给人小众文艺的视觉设计,听歌报告整体有三部分组成:“遇见你,真好”欢迎首页 + 听歌画像 + 音乐社交。

image.png

“听歌报告”内容结构


1、 欢迎首页:“遇见你,真好”

这次的主题非常巧妙,到底who遇见了你?网易云音乐?最爱的那首歌?品味相似的TA?暧昧的刚刚好。画风依旧是熟悉的文艺小清新,纪念碑谷的艺术风。

2、 报告主体:听歌画像

网易的听歌画像主要抓住音乐类型、歌词主题和时间频度来进行描绘。首先,对用户的听歌行为进行总体定性,“你听了XXXX个小时,你喜爱爵士乐,而且爱分享”。接着就是,用户的听歌画像了,网易对音乐标签还是打得很细的,而且非常有场景画面,触达人心,比如某一天单曲循环了某首音乐XXX次,那么这一天大概率对用户有特别的意义;再比如某个深夜依旧在听的音乐,也是非常容易触发用户回忆,引起共鸣的;再比如那首曾经你宠爱后又被遗忘的歌曲……Anyway,选择的标签文案很有感染力,触达人心。

image.png

听歌报告的主体就是用户画像


3、 音乐社交:一首歌的时间,浪漫你我它

这部分嵌入的非常和谐,一首歌的时间,与品位类似的TA来场说聊就聊的尬聊。网易音乐的尬聊属性,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了,一个用耳朵听的音乐产品能引起一票人尬聊接龙,也是非常棒棒了。这场音乐邂逅,有三个角色,用户、品味相似的TA和气氛缓解M2小可爱。整个场景,浪漫还是挺浪漫的,但是尴尬也是挺尴尬的。

 

Share几个遇到的TA

情况1 对方压根就没进入

情况2 不停机器人提问

情况3 “我第一次玩这个”

“我也是”

“我不太会,我是不是在跟机器人聊天啊?”

“......”

情况4 对方需要重新开始配对

情况5 “快下班了”

         “我还没工作”

image.png

M2聊天机器人的提问list


这个音乐社交问题还是很多,最突出的问题,①机器人小可爱的使用门槛还是有点高,产生三方会话的错乱感;②用户匹配标签太单一,小哥哥小姐姐可能是还没毕业的初中生,也可能是不太会使用APP的叔叔;③话题引导不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谁想的那么宏大的话题,初中生小哥哥会了解这么深刻的主题吗?不如以共同的背景音乐为话题,进行引导,双方也有个共鸣。

 

二、“听歌报告”背后的业务逻辑——工具到服务的升级

 

网易云听歌报告背后明显的趋势就是个性化的崛起,玄幻点说法,就是对人对自我认知的追求和对身份认同的追求。个性化使得产品有了那么点点“人味”,网易云你懂我,你给我提供就不在是简单的歌曲,而是为我提供了音乐服务,一种生活态度。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工具向平台服务升级的例子,对比下会更明显,比方说收音机,它也可以放歌,但是就是个工具,跟喇叭筒、手电筒没啥区别,你不会有点开它的期待,它也不会给你任何回馈,更不会让你有尬聊的机会。

 

AI/ML技术的发展,所谓的ABC技术为千人千面提供了技术实现路径,千人千面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追求,满足了身份认同感,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体验。在这个持续以用户为中心的跟踪过程,产品和运营深度融合,实现了工具软件向服务平台的升级,网易播的是歌曲吗?不,是你的音乐品味。那么后续的基于身份认同的社交推荐、歌曲推荐,就变得更容易接受,那些事后的活跃率、粘性、转化率等指标也必然会得到提升。

 image.png

工具向服务升级的演进路径

 

上图的演进路径,是典型工具向服务升级演化路径,工具产品都有这种演化痕迹。举个例子,微信读书,电子书阅读器本身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工具产品,微信读书根据用户偏好标记出喜好相同的好友,显示出网友对某句话的标注,正是以阅读内容为锚进行人群分类,后续在进一步转化为书籍推荐 or 书友社交,社交并不一定需要即时聊天,更广泛点的定义是交流思想意识的活动都可以定位成社交。

 

那么这个路径在B端产品是否也行得通?当然是OK的。举个例子,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比如说差旅报销,B端产品以用户(员工)实际报销行为,进行分类,假设分为高频出差、偶尔出差和基本不出差。以高频出差用户为例,根据其经常出差的目的地进行实时票务的推荐,根据报销周期提醒进行报销,根据报销流程默认带出审核人员组织。再大胆想象假设一下,根据出差目的地、频次、岗位、行业,可以进一步推荐同行好友,撮合商机。B端产品多是付费产品,目的不是在于提升活跃转化率,增强变现能力,B端的服务目的是客户为中心的体验和持久的忠诚度,最佳是创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常说的数字化创新。

 

国外2B SaaS领域有个新兴的投资方向——为职场员工赋能,本质上这是一种工具导向,比如一款公文软件,教你如何写公文,甚至帮你写公文帮你纠错,给你打分,背后的技术依旧是ML对全网优秀公文的学习。这也是对于个性化崛起趋势的捕获,2B向2C的进军,不一定必须通过企业组织来圈定用户,个体是会随着流动,而他所拥有的技能和从事的业务却不会短时间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与其追求组织内职员,不如去围绕个体职业角色去突破。最后,要再强调下,2B向2C延伸不一定非要依赖企业组织这个实体,2C做社交也不是只有聊天一种选项,意识交流的形态千千万,聊天只是其中一种,关键在于意识主题。

 

 

怀着一颗我要做多多少规模的心去做2C,结果一定不顺利,关键在你帮助C端用户做了什么,先有价值,再去追求价值传播带来的规模,看似简单且经常不被重视的基本逻辑。从这次听歌报告中,多少听友们或多或少窥视到了真正的自己,甚至惊讶网易早已看穿了一切,很玄的背后是AI/ML算法加持,期待技术的进一步的演化。

 


赞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