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有位著名作家写道:“寰宇之间,地球之上,目之所及,最为富有、最为珍贵和最具权威性的商品,非珍珠莫属。”巴林不仅盛产珍珠,而且其珍珠质量之佳举世闻名,巴林王国被誉为“海湾珍珠”更是名副其实。
巴林有位著名作家写道:“寰宇之间,地球之上,目之所及,最为富有、最为珍贵和最具权威性的商品,非珍珠莫属。”巴林不仅盛产珍珠,而且其珍珠质量之佳举世闻名,巴林王国被誉为“海湾珍珠”更是名副其实。
波斯湾的36颗珍珠
巴林王国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的多岛之国,由巴林岛等36个岛屿组成,面积为706.5平方公里。从飞机上鸟瞰,巴林群岛犹如撒落在波斯湾洋面上36颗大小不等、晶莹剔透的璀璨珍珠,在碧波荡漾的大洋里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巴林王国不仅所处的海域外形上酷似数颗闪烁的珍珠,而且其出产的珍珠在国际珠宝市场上更是久负盛名。
如今,在国际珍珠市场上按照地域分类,共有三大名珠之分。欧洲产的叫西珠,巴林产的叫东珠,中国产的叫南珠。巴林王国所产珍珠之所以名声显赫,主要是巴林珍珠颗大粒满、晶莹圆润、色泽艳丽,因而亘古至今,成为全球至尊、最负盛名,享誉世界的“收藏级珠宝”。据介绍,巴林国家博物馆中现存一颗古老粉色珍珠。这颗珍珠直径为4毫米,呈粉红色,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据悉,这颗稀世珍珠是英国与巴林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挖掘发现的。
祖祖辈辈从事采珠业
远在4000多年前,珍珠的光辉便把巴林人的视线引向了了巴林国内众多的海岛。他们祖祖辈辈进行潜海捕捞珠贝的作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巴林《中间报》记者哈马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珍珠是巴林人的民族之魂和文化象征。珍珠在巴林已经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了,在发现石油之前,巴林人祖祖辈辈都是靠下海采捞珍珠和捕鱼为生的,甚至不少人还未成年,就跟着父亲和长辈下海了。发现石油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变,巴林人不再靠采珍珠吃饭。
巴林人按照珠宝商划分的工艺规格,将珍珠分类评级。留在第一级筛碗中的是头等珍珠,巴林人叫“达那特”,价格昂贵;留在第二级筛碗中的称为“白特那”,用来制作项链、耳环、戒指和手腕链等各种首饰;第三级珍珠称“宰耶拉”,这一类珍珠数量最多,多用作点缀帽冠和服装,装饰家具等。其后依次为“萨太白”“纳伊姆”“布卡”,最末一级是“哈卡”,只能研磨成珍珠粉用来配药。
在巴林,珍珠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也受到重视。古今巴林药典均有记载,珍珠具有清凉解毒、止咳化痰、明目止痛和镇惊安神等功效,特别是对于创伤收口生肌很有疗效。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1900年间,巴林德勒蒙城遭受到阿迦底国王塞古率领的军队进攻。当年的巴林军队同其作战交火时,医治伤员所使用的药材,便是人们用自产自销的珍珠粉配制而成的。
珍珠形象无处不在
巴林人说,收藏珍珠就是收藏巴林历史、收藏巴林文化与艺术。如今,巴林首都麦纳麦的工艺品市场,以珍珠为载体,以独具特色的蓝天、碧海、渔船、沙滩等海洋珍珠文化为切入点,集海洋珍珠之灵气,纳航海捕珠艺术之精华,相继开发出上百种海洋珍珠贝类工艺品,已成为旅游者的首选礼品。
现代巴林人,上至国王,下至民众,除了热爱“油珠”(石油)之外,更热爱给巴林王国带来繁荣、富裕、名誉与幸福的珍珠。在巴林全国,特别是首都麦纳麦城,到处都可以看到珍珠的踪影:历史名胜古迹中“德尔蒙文明遗址”、巴林王国历史博物馆馆藏、麦纳麦宾馆大堂、 巴林国际展览中心展区、巴林王宫、巴林国际金融大厦等象征巴林王国的标志性建筑物内或墙壁上,都饰有珍珠的雕塑、图画或是影像。就连巴林人家庭客厅里摆放的饰物、旅游画册上,满目皆是珍珠流光溢彩的形象,珍珠可以说无处不在,成为巴林人幸福、美好的化身。
巴林人的“珍珠情结”可以说深深沉淀在心底深处,挥之不去。哈马德说,巴林人靠珍珠缅怀曾经的苦难岁月。现在小学、中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上,都有关于珍珠的部分,珍珠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巴林穆哈拉格省穆哈拉格市,是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的采珠业遗址,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巴林人的自豪。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责任编辑:周圆_zho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