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财】
企业理财战略认识误区
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财战略应当受利润驱动,尔虞我诈是可以理解的,投机、钻政策空子、善于避税是精明的表现;企业理财战略应当有充分的自由;要在市场经济中获胜,应当舍得花钱造舆论、做广告、树金字招牌,甚至不惜做假广告以提高所谓的知名度。
其实,上述企业理财战略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企业任何理财战略都应当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展开,应当明是非、讲正气、有原则。
企业理财战略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所关心的应是人类对其环境的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投资者是企业理财战略主体
笔者的看法是,由于投资者可以采取各种策略(也是一种理财战略)去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可以在企业重大理财战略方面最后表态,他们就是企业的理财战略主体。
至于经营者能否成为企业理财战略主体,也要看经营者的力量能否左右企业。经营者可以拥有一定限度内的财务决策权,但他们还是以执行企业的重大财务战略为己任,因此不应当成为企业的理财战略主体。
重占有还是重生存?
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是什么?虽然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利润最大化。简而言之,传统观念下的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是重占有。企业只有越来越多地占有物质财富,才算是成功的,才更有价值和社会地位。如果企业理财战略不以占有更多的财富为目标,那么其生存也就一文不值。应当说,虽然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重占有,但重占有的企业理财战略目标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笔者认为,企业理财战略目标应当重生存,即使企业更健康地发展、运转下去。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有生命的结构的话,只有健康地发展才能生存下去,只有变化才能生存。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所固有的特性就是,使企业更好地成长和变化。单纯地占有,无助于企业健康地成长和变化。重生存才能和谐一致,才能更好地发展。事实上,一个重占有的企业,其弊端是很多的。一个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很难说是一个理想的企业。
贫困还是富有?
企业理财战略思想是制定和实施企业理财战略的思维成果,是完善企业理财战略的精神资源。通过对中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史,特别是企业理财战略思想演变的深入研究,企业理财战略思想还是比较贫乏的。
1、企业理财战略思想单一。翻开各种财务管理教科书,很少有专门介绍企业理财战略的,虽然国内有少数学者以企业理财战略为题出版过专著、发表过论文,但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单一性格局并未改变。各种财务管理教科书中也零星介绍过一些企业筹资战略、投资战略、资产组合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但其指导思想只有一个,即如何实现最大的收益,也就是重占有、轻生存。
2、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层次仍然较低,并未上升到经济学,特别是哲学的高度。企业理财战略思想应该是各种经济学、管理学观点的具体体现,应该上升为理财哲学。但现在许多教科书中所介绍的理财战略思想似乎只是某一种经济学的思想,并不能体现为各种经济学思想,更没有从哲学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总结。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层次仍然不高,其内容也显得比较苍白。
3、企业理财战略思想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研究。教科书上讲到企业理财战略时,实际上就是假设制定企业理财战略的决策者们是纯粹经济动物,其目标就是如何去赚钱,如何去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企业理财战略关注的是资金、成本、收益等财务指标,很少关注人力资源及人本身的生存质量,人并没有成为企业理财战略关注的热点问题。
4、企业理财战略思想只重视价值分析,不重视行为分析。所有有关企业理财战略的教材,在介绍企业理财战略时,都陷入了纯经济的价值分析的误区,忽视了理财战略的本质对象是企业及活生生的行为人,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改变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结果和方向。
侧重战术性还是战略性?
战略应该是和市场、社会、人联系在一起的,是市场、社会和人的变迁导致竞争。企业理财战略是对市场、社会和人的一种积极反应,是降低企业生存风险的一种策略,需要企业内部和社会各部门及有关人士的支持。
传统的企业理财战略侧重于战术性,仅仅对各种财务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忽视了市场、社会、人本身对理财战略、战术的影响。整个企业理财战略过程显得平淡乏味,缺乏整体感和生动性,也缺乏社会价值。企业理财战略应该在战略分析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战术分析,应以市场、社会和人为导向,使理财战略真正上升为动态的、发展的、统领企业理财全局的导航系统。
分离还是融合?
传统的企业理财战略理论给人一种“独来独往”的感觉,有自己界限分明的研究对象,有确定的战略主体和分析手段,它是财务管理人员自己的事情,似乎与企业其他战略问题无关。其实,企业理财战略是无法从企业战略管理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融合于企业战略管理才有前途。只有当企业理财战略与其他管理战略相配合、相融合时,企业理财战略才能得到企业管理当局、其他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也只有当企业理财战略得到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时才有希望取得成功。
优化决策还是满意决策?
传统的企业理财战略理论在论述战略决策时,往往强调决策的最优化,无论是筹资战略,还是投资战略、成本战略,利润战略。分配战略,要求企业从方案初选、论证、终选上都要按照最优化原则办事,选择所谓最优方案。
但是,“最优化”的提法本身就不够科学。按照哲学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相对的,并无绝对化的“最优化”,有利也必然有弊。按某一指标实现的“最优化”,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许更糟糕。其实,真正的企业理财战略决策是选择决策者较为满意的方案。
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选择满意的决策方案,则是在不同方向上简化真实情景,它保留了较多的真实情景细节,但试图做出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优的决策。决策者为了进行所谓的最优决策,往往要大刀阔斧地简化真实世界的情景,使之达到决策者能够处理的地步。这种最优化决策的结果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