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吴秋生:30年会计教育工作 领悟成功会计人的制胜法宝
金蝶云社区-金蝶云社区
金蝶云社区
34人赞赏了该文章 1940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11月20日 11:34:00
封面

本期访谈嘉宾是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秋生老师,他是省级优秀学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发表过1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过3部专著,主持完成了12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5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获得过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回顾吴秋生这三十年教育生涯,就像见证了一部会计行业变迁史。今天他想告诉我们的是他对如何培养和成为成功会计人的心得体会。

 


- 01 -

一路深造教书育人 与会计结下不解之缘


初见吴秋生老师,他在台上作演讲,讲的内容是关于财务人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对行业发展、社会热点的点评,自带几分学者的严谨与威严。等到坐下面对面聊天时,严谨学者瞬间又变成了亲切和蔼的老师,自然随和地跟人聊天,还时不时来几句调侃,如此反差,实在可爱。


在吴秋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会计人形象,而这与他一路走来的成长轨迹不无关系。


80年代初期正赶上高考制度恢复热潮,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热招,吴秋生就成为了较早期的一批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尽管那时的会计行业还不那么受重视,大多数人未意识到会计的重要性,吴秋生却挺看好这一行业后续的发展,于是就报考了安徽财贸学院的会计专业。


毕业分配的时候,吴秋生作为交流生被分配到了山西财经学院,也就是现在山西财经大学的前身,成为一名老师。直到1987年又回了母校就读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回到山西财大执教,并于本世纪年初晋升为教授,2003年又考上了天津财大的会计学专业博士,2006年毕业之后还是选择留在山西财大当老师。


回首这些年,吴秋生坦言感触颇多。“运气比较好,赶上好时候了,有课上,有钱挣,名气也提升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92年新会计制度改革之后,社会上对会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会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职业,想接受会计培训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时间,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也成了抢手的人才。借着这样的契机,吴秋生有了很多外出授课的机会,也因此跟许多实业界财会人员有了交流,甚至参与到企业中去,担任顾问、独立董事等工作,了解了更多关于企业审计、企业管理的实践内容。而在实业中得到的认知,吴秋生也会用于科研课题研究、学术论文撰写,为科研注入更多实践支持。


有了理论和实践这两手加持,吴秋生对会计学术问题的研究持之以恒,不断取得成果,每年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获得了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教育部、财政部、全国供销总社、山西省等科研课题十多项,企业委托研究课题多项。


三十年来,吴秋生一直以教师的身份,坚守在会计这条道路上,一路深造、钻研。


中途就没想过放弃吗?吴秋生却说,他总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个老师,还是应该留在学校教书,做研究。


结果证明,吴秋生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今身为山西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的吴秋生,同时也是会计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这些年来培养出的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精英人才,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绝对称得上是财会界的权威代表。


照片1.jpg

 


- 02 -

能力魅力双全培养 考证为自我提升服务


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吴秋生直言自己是很遵守纪律的,不管什么课都认真听,不会分心去做别的事。该学习就学习,该做研究就做研究,从本科到后来读博,他一直坚持写作,积极学习新知识,将自己所学、所钻研的成果转换成报告、论文。学习之余,他的业余生活也挺丰富。羽毛球、乒乓球……运动、读书、社交,这些大多数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他都喜欢做。


哪怕工作之后,吴秋生也会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在出去讲课、交流的时候也会积极跟各行各业工作者多聊天,也经常跟自己的学生交流,了解新事物,与时俱进。


吴秋生说,他很喜欢看中央二套的《大家》栏目,里面介绍的科学家、艺术家、人文社科学家,都是中国老一辈功勋人物,他们获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可当他们谈起中国历史、哲学这些文史知识时,也能侃侃而谈,散发的个人魅力令人心生敬佩。他认为这才是一个成功人士的魅力。


在对待学生教育问题上,吴秋生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课余时间多去参加活动,学院里举办的歌唱比赛、书法大赛、知识竞赛,等等,提升个人魅力,培养健全人格,还要去学更多专业之外的内容,多看课外书,提高分析、表达能力,拓宽视野。“我们主张少上课,业余时间要多自我学习。专业课要读,文史艺术、哲学经济、体育这些更要学好,别认为没用,书到用时方恨少。”


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完本科,如果不选择继续深造,也就进入了社会。那么,本科阶段的学习自然是为进入社会服务的。社会是个复杂的构成体,在这个环境里工作、生活,除了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懂得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维护关系,如何建立圈子,如何成就事业……所有这些,很大程度上倚赖大学时期的学习。


而对于想要考硕博的学生,吴秋生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坚持在写中学,将本科广泛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更专业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寻求创新突破。“本科阶段发散性学习,到了研究生阶段再去收敛学习,去解决更专业的问题。


身为博士生导师,吴秋生经常教育他的学生要坚持做研究,坚持写论文,通过这种方式不断锤炼自己,去理解论文课题背后的实践意义,他会协助学生出题目,针对写好的论文作修改、提炼、提升,帮学生挖掘论文价值。经过指导,学生对研究课题的理解更透彻,完成的论文质量更高,不断获得各种学术论文奖项。


至于考证,吴秋生则建议应该循环渐进。他不主张低年级考证,这个阶段更应该将基础打扎实,等到高年级、硕博或者就业之后再去考证,这样一来,知识运用更灵活,对考证内容理解也更透彻,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工作之后考证其实更好,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工作之余去学习,另一方面有了社会实践,对政策各方面有更立体的认识,也能提升考证效率。”


吴秋生也提醒,考证只是一种方式,虽有必要,也不能占据工作之外的太多时间,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持之以恒的自我学习。社会与时俱进,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所以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与周围的人多交流,多了解新政策、新资讯,才不至于掉队。

 


- 03 -

智能化不会是威胁 管理会计大势所趋


回顾这些年社会经济的变迁,吴秋生坦言,变化太大了。


从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能考大学了,年轻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到80年代中期价格改革,使市场活了,商品种类变得丰富多样,生活变好了;再到9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市场经济改革、会计制度改革,一下与国际接轨了,会计的价值也提升了;后来加入WTO,走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了。再到现在,智能化时代来临,高科技渐渐渗透进了生活方方面面,大数据、区块链、AI等智能技术也对于财务领域也引发了重大变革。


面对这些变化,吴秋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而对于不少人担忧的,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财务人员的就业,甚至在未来取代财务工作的情况,他觉得没必要太担心。


吴秋生认为,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财务会计确实会产生影响,但这个影响不一定全是负面的,更多的是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一方面,手工记账或简单的电子记账工作转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解决,会计从业人员可以解放双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会计管理上;另一方面,会计管理所需的庞大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可以用大数据解决,可以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做预算管理、资本运作、风控管理等许多工作。可以说,智能化让会计工作真正从一个基础核算工具向会计管理工作转变。


至于如何做好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吴秋生总结了五点:


第一,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维护,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依然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核算虽然可以借助智能工具完成,但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运用仍旧掌握在会计人员手里,这是一个企业保持活力运转的基础。


第二,切实做好会计管理各项工作,包括预算管理、风控管理,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身为管理会计人员,对数据、政策要始终保护高度敏感,对外界变化要做出及时反应,把握好企业经营大方向大战略,才能让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第三,发展以资本运作、金融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会计经营体系,为企业创造价值。会计本身也是企业的价值创造者,除了要懂得实际业务经营相关的内容,还要懂资本运作相关的业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经营好这两者,才能为企业获取更多的价值提升空间。


第四,建设好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搭建企业的财务共享体系,这样有利于信息共享,既提升了财务会计的工作,也顺应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第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随着财务智能化,会计的工作重心从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移,促使会计从业人员加快步伐去提升自己,磨练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才能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企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吴秋生用实际行动一直践行着这一点,一如他传递的信念那样,使我们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魅力全面培养,或许正是一名成功会计人的制胜法宝。

赞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