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老会计找我聊起,辞职后发现找工作好困难,也不知道如何给公司创造价值,继续这样混下去会不会被社会淘汰,面试了几次都没有下文,首先会计想创造价值,要理解挣钱的本质是什么?
我是农村出身的,家境一般,父亲以前是国有企业,工资不高,贵在稳定。一直对挣钱有着渴望,但搞不懂怎么挣钱,脑子里只有钱的欲望,只是看到金钱的表象,没有看透本质。
读大学的时候,把《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丛书,都看了好遍,但就是理解不了。就像小学生背诗一样,只会读,不得其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为了打工而打工,但具体该如何去改变,也没有思路。
实习期时,卖过电脑配件,跑广州写字楼推销过短号集群网,过春节时,摆摊卖过花。但对挣钱,还是没什么认知上的改变。
再后来转行做了会计,换了很多工作,每个会计岗位都做过,但不喜欢读书考证,从这个坑跳到哪个坑,转了一大圈,实操方面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做过成本会计,总账,税务会计和预算,混到30岁,有点慌了,没能混到财务高层,工资一直那么低,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养家都不够。
于是开始在公众号写文章,写了四年多,直到现在35岁了。挣钱的思维,慢慢开始形成了,很多普通人脑子里,只有钱的概念,很空洞。挣钱的本质,其实是资源交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某个服务,虚的。
以前不理解的,不要为了打工而打工,其实不是说不要去打工,而是打工的同时,积累可变现的资源,行业资源,工作技能。
会计要想为公司创造价值,首先要自己能为自己挣到钱,自己都不懂挣钱,如何帮公司挣钱?经常讲业财结合,是什么意思。我个人的观点,是业务决策与财务信息的结合,利用财务信息来进行业务决策。
十几年的老会计,其实会计知识都储备的差不多了,该会的都会了,很多会计一直在做账,报税方面转圈。对如何挣钱方面的思维认知,却没有改变,连自己都改变不了,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
会计的优势是什么,掌握了整个公司的财务信息,但如何只是记账,报税。研究使用哪个会计科目,对公司经营挣钱是没有帮助的。要利用财务信息去做业务决策才有意义。
比如说,有朋友想拉一车西瓜去卖,1斤西瓜挣0.5元,100斤才50元,卖1000斤才500元,一个人买10斤,需要100个客人,一般是1%的购买率,那需要10000客流量,就是说你要跑到有100000人的街头去卖。
需要请一部车拉货,花200,那自己卖一天,累死累活才挣到300。
运用到公司,每个月卖榨汁机,扣掉材料成本后,收益是260万,但请员工要60万,管理人员要100万,固定厂租,水电费,折旧费,伙食费,模具费等要140万,经营管理费用要40万,合计就是340万,这不就亏损了吗?
亏损怎么办?很现实的事实,裁员,或是提高生产效率,原来需要1.5个月生产完工的,在1个月完工,省下半个月的固定开支。
反过的思维,是很什么?没有这么多的订单量,就不要养这么多管理人员。但通常一个公司管理人员会越招越多,说简单的一点,就像一个大家庭,有钱之后,主人懒了,请保姆,请司机接送,公司也是这样,经理级别的请助理,车间主任配生产文员,领导只想动嘴皮子,只想指挥别人做事,自己不想做事。
这其实就是决策分析,没什么高大尚,但多数会计只会思考用哪个会计科目,都没有想过这些事。
为什么不会思考这些。因为公司不是自己的,请多少人都没感觉。
去年我自己投资了一个工厂,20万入干股。我最担心的是,这家公司产品到底挣不挣钱,投资款,对方是怎么花的?这时,我就想要是投资的这家工厂,有个自己人盯着就好了,能随时关注动态,了解销售订单情况,为什么亏损,到底值不值得继续投资下去。
反而来,那会计的价值是什么?
是替老板盯着啊,老板投资了几百万,特别是一个月亏上百万,一年下来就亏上千万,谁顶得住啊,盯着钱怎么花,花得合不合理,管理人员是不是请得太多了,生产效率能不能再提高,材料是不是太贵,能不能找到更便宜的材料来替代?
可是会计都盯住会计科目用的对不对,税务报了没有,这些对公司经营挣钱没有帮助啊。
很多老会计,像我一样学历不高,读书考证又不行,想着搞份副业支撑一下,其实副业的项目真的很多,总有一项是适合你自己的,关键是要了解自己所长,十几年的老会计积累了哪些行业资源,疏理一下。
像我自己主要是疏理制造业成本核算,把自己十几年在工厂使用过的成本计算方法整理成工作笔记,今天就卖了3单,有富二代的来购买,说是学成本核算,将来接管自己的家族企业作准备。
老会计,可以疏理房地产税务笔记,电商会计工作笔记,重点是要深耕一个行业,有人喜欢读毛选,把毛选的思想运用到工作生活里,当作是副业,有人喜欢道德经,把解释道德经当作副业,有人喜欢读奥修文章,专门翻译成中文当作副业。
说简单一点,就是你经常关注的细分领域,就是你的优势。
作者:刘福进,资深财税实战者,微信公众号:会计人上岗手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