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新规今起实施 推行实贷实付制
金蝶云社区-广隶九日
广隶九日
2人赞赏了该文章 359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05月03日 13:54: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10-23
10月23日,《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将开始全面实施。当月18日,《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也已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银行业内奉行多年的实贷实存,将被实贷实付取代。  
  实贷实付: 贷款获批后,银行按合同约定,由贷款人通过借款人账户直接即时划至借款人交易对手。
  10月23日,《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将开始全面实施。当月18日,《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也已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银行业内奉行多年的“实贷实存”,将被“实贷实付”取代。  
  
  这是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还是一颗“小男孩”原子弹,一时恐难以判断。
  10月14日,2009年第三次大型银行风险分析会上,银监会明确要求大型银行,“严格按照新的办法管理贷款,在银行业中发挥排头兵和表率作用”。多位中小银行人士也告诉记者,他们均已就《办法》开展培训,严格执行。
  2009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次强调,改进风险管理流程,全面推行新的贷款管理办法。
  《办法》和《指引》倾注了监管者的良苦用心——通过加强贷款支付的管理,强化贷款用途管理,堵塞一些贷款环节的漏洞,增加挪用贷款的操作成本,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
  不过,对于《办法》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银行业内存在不同声音。
  大行的反应较为平静,但多位中小银行人士认为,“实贷实付”将对银行的对公存款业务带来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中小银行的扩张,尤其是近年来以跨区域经营为主的城商行。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实贷实付”将进一步约束信贷冲动。对于资金紧张,并已习惯于实贷实存的企业,其信贷融资将受到影响。以今年的情况来看,此类企业主要分布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筑类、房地产等行业。
  银行似乎更着急。目前一些银行已开始“做企业的工作”,对已审批的贷款,让企业尽快提款;有些项目贷款原本是为明年1月份做储备的,也尽量赶在《办法》实施前发放。
  影响:新设分行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办法》的实施,将减少贷款挪用风险,并确保信贷资金有效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但对于会否影响到银行的业务发展,业内存在不同的声音。
  “对存量的影响应该不大,但新设分行会受到较大影响。”一位上市银行管理层人士称,因为新设分行都是以资产业务带动负债业务,即通过发放一定的贷款,形成存款的来源。
  实际上,大多数资金紧缺的企业,首先看重的是能否拿到贷款,而非财务成本,他们担心的是货币信贷政策会否变动。加上银行也有拉动存款业务的想法,所以,此前实贷实存之下,贷款派生存款的做法比较普遍。
  而《办法》实施后,采用实贷实付,要求借款人根据需要进行提款,由于并不能保证借款人所有的交易对手都在贷款银行开设结算账户,所以,资金不能有效归行,从而影响到对公存款业务。一位中小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对此表示担忧。
  如此一来,中小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将受到影响。近年来,一些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飞速增长,“正是依靠对公派生存款。”一家股份制银行投行人士称。不难理解,中小银行普遍缺乏网点优势,传统的扩张路径是依靠对公贷款派生对公存款,不断放大,其实就是货币创造的一般原理。
  以中信、浦发、民生、兴业等4家股份制银行的情况来看,今年6月末,对公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分别为83.53%、67.01%、79.54%和 70.18%。工行同期的对公存款占比仅为49.5%。与此同时,这4家股份制银行对公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更高,分别高达90.1%、86.14%、 86.21%、79.39%。
  相对而言,大行更加乐观。
  10月20日,一位大型银行财务负责人则表示,《办法》的具体影响暂时还很难判断。他认为,对大行的影响应该会小一些,一是大行的资金量大,二是目前大行的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业务已有较好发展,可以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串起来。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以前借款人拿到贷款后,又存入银行,主要是配合贷款银行,解决一个时点规模的问题,但“也不可能让借款企业的(信贷)资金长期存在银行账户上”。
  不过,企业方面,似乎还没有感知《办法》的影响力。
  一位银行监管人士称,实贷实付、分步提款的做法已被一些客户接受,银团贷款便是如此。一些对财务成本更为敏感的强势客户,也会在授信额度内,分步提款。
  而在银行授信额度下达后就急着提款,不考虑融资成本的,今年较为典型的是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因为他们担心货币信贷政策变了,银行不再放款。”多位银行人士称。
  对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面对潜在的影响,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要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测算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以及期限匹配的严密性。”前述上市银行管理层人士建议,银行不能看到资金就发放贷款。现在非常典型的是,期限错配严重,短期资金被长期化使用。
  今年1-9月份,个人和对公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17万亿元和4.3万亿元,累计占全部8.67万亿元的63.1%,剔除票据融资,占比更高达70%。
  在2009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刘明康强调,要始终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水平,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结构。
  但“如果对公派生存款的路径受阻,将会导致银行的资产缩水,存贷比攀升。”前述银行投行人士担忧,所以,银行在承诺贷款时,需要高度关注实贷实付的问题。最新的同业交换数据显示,9月末,12家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约为78%,已整体越过75%的监管红线。
  前述上市银行高管称,过去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存款,现在多样化,如协议存款、发行金融债等,核心是资金的期限匹配要严谨。截至10月21日,今年新发金融债(含次级债)规模达到10206亿元,逼近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同比多增1904.5亿元。  


转自:会计知识网

作者:zongchang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