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们收益跌破1.5%,资产荒时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原创
金蝶云社区-江瀚视野身份
江瀚视野
64人赞赏了该文章 381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4年07月16日 22:20:03

2013年以来,伴随着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开始在市场全面普及,买货币基金作为家庭理财的选择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就在最近各家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持续下跌,余额宝更是率先跌破了1.5%,面对着如此低的收益水平,一种资产荒的说法也开始出现,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又该怎么办?


一、余额宝们收益跌破1.5%?

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收益已经跌成这样了?余额宝还能买吗?”近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收益明显下滑,7日年化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半数产品7日年化收益跌破1.5%。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投资者晒出投资账单,“微薄”的收益给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货币基金的“信仰”开始松动。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有业绩记录的364只(各份额合并计算)货币基金中,有182只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1.5%,占比五成;此外,绝大多数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字头,收益超过2%的产品屈指可数。

规模逼近7500亿元的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仅有1.478%,万份收益不足4毛钱;而在今年年初,其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曾达2.453%。

“余额宝太差劲了,7万块钱每天收益才两三块。”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晒出余额宝投资截图,表达出对投资收益的失望。


对于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与国内宽松货币环境有关。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同业存单和短期债券等资产,由于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整体都在下降,所以导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降。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和蚂蚁理财智库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2023)》显示,在投资理财行为方面,2023年居民期望收益逐渐降低,理财产品配置偏好更加集中和偏于保守,公募基金配置继续降低。其中,权益类配置降低、固收类增加,体现出避险的特征。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类资产仍然是2023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

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率滑至低谷期,记者注意到,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寻求替代投资产品。“余额宝已经跌破1.5%了,作为韭菜的我只能愤然离开!”“余额宝收益越来越少了,大家的小钱都放在哪?基金有推荐的没?”


二、资产荒时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自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以来,货币基金市场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涨跌潮。然而,近期余额宝们的收益水平再次跌破1.5%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重点关注,在这个资产荒的时代,面对货币基金收益的下滑,我们该如何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呢?

首先,当前货币基金收益水平下滑是市场的必然。货币基金作为一种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的投资工具,其收益水平的下滑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现金、期限在 1 年以内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同业存单和短期债券等资产。

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对货币基金的收益起着关键作用。当市场资金链比较紧张时,资金的稀缺性使得其价格上涨,从而带动货币基金投资的相关资产收益上升。例如,在经济过热、信贷需求旺盛的时期,企业和金融机构对资金的需求大增,导致资金市场紧张,货币基金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然而,当前的市场情况则是资金宽裕。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促进经济复苏,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这使得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充足,资金成本下降,进而导致货币基金投资的各类资产收益降低。比如,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短期债券的发行利率也随之降低,这直接影响了货币基金的收益。


其次,货币基金的周期性波动已经成为常态。自 2013 年余额宝的出现以来,整个货币基金市场已经历了多轮的涨跌起伏。在其发展的早期,由于其新颖的模式和较高的收益,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然而,在前几年也曾出现过余额宝收益大幅下降的情况。例如,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余额宝的收益率也曾出现明显下滑。但随着金融环境的逐渐稳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其收益又会有所回升。例如,在2017年前后,受金融市场去杠杆、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一度攀升至较高水平;而到了近几年,随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市场流动性改善,货币基金收益率逐渐回落。

这种动态波动的过程是金融市场的常态。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不必对此过度担心。因为货币基金的本质是提供一种相对稳定、流动性较好的资金管理方式,而并非追求高额的收益。在市场波动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静,认识到货币基金的收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同时,投资者也应该通过长期的投资视角来看待货币基金的表现,避免因短期的收益波动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三,货币基金虽热收益下滑但是市场吸引力依然较强。其实,在我们研究货币基金的时候就会发现,货币基金虽热处于当前收益较低的状态,但是货币基金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之一。这是因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在中国,央行通过多次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有效释放了市场流动性,使得资金成本持续走低。这种背景下,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自然难以维持在高位。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尤其是A股市场持续震荡,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下降。为了规避风险,大量资金涌入风险较低的货币市场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货币基金赎回压力,但也使得其收益率进一步承压。

在资金充裕而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资产荒现象日益凸显。传统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如房地产、信托等受到严格监管,风险上升;而新兴的投资领域如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尚处于发展初期,难以承接大量资金。这使得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成为资金的重要避风港,但同时也加剧了其收益率下行的压力。

第四,货币基金未来依然有收益下降的可能性。从目前货币基金配置的资产收益来看,三季度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预期可能还会进一步下行,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家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一定的宽松态势,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将继续保持充足,资金成本难以上升,从而对货币基金的收益形成压制。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企业的融资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融资成本的上升幅度可能有限。这将使得货币基金投资的债券等资产的收益率难以出现明显的上涨。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国际贸易、地缘风险等因素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导致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可能会更多地流向低风险资产,进一步压低货币基金的收益。


第五,面对资产荒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我们的策略选择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一是寻找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在资产荒时代,投资者应首先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除了货币基金外,还可以考虑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蓄存款、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等低风险产品;而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来说,则可以适度增加对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乃至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二是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投资者不应该将所有资金集中投资于单一的理财产品或市场,而应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平衡风险和收益。例如,除了货币基金外,还可以考虑储蓄存款、债券型基金等多种投资渠道,以此来提升整体的投资收益。

三是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投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环境和个人情况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投资者需要定期回顾自己的投资组合,评估其表现和风险状况,并根据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定期回顾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在回顾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关注投资品种的收益情况、市场趋势、自身的财务状况和投资目标的变化等因素。如果某一投资品种的表现持续不佳,或者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投资组合的风险超出了可承受范围,投资者应果断采取止损措施,减少损失。

因此,面对货币基金收益跌破1.5%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理性,认识到这是市场流动性宽松背景下的正常现象。同时,通过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以及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实现自己资产的保值增值。


图标赞 64
64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