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感谢贫穷”没错,但美化贫穷无意义
金蝶云社区-云社区用户oiV73227
云社区用户oiV73227
5人赞赏了该文章 202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09月23日 15:20:51

2个月前,河北衡水18岁的王心仪以707高分成绩考入北大,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的她发文“感谢贫穷”,引发网友热议。


有的人为之动容,而有的人则认为她应该感谢自己而非感谢贫穷。


我们的社会长期以来有一种苦难崇拜的情感,“多难兴邦”、“苦尽甘来”都能随口道来。王心仪以“感谢贫穷”作为自己心路历程的总结无可厚非,但美化贫穷、宣扬苦难崇拜则是没有意义的。


美化贫穷、宣扬崇拜苦难造成人们对贫穷与苦难的误读。如周国平所言:“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都是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都是做作。”美化贫穷,使其变得高尚、道德、泛华着光环。


贫穷成为理所应当,会让处于贫困的人们失去斗志,以自我催眠的方式沉溺于贫穷而不做出改变。贫穷就是贫穷,直视贫穷所带来的丑恶、痛苦、无奈才有价值。


美化贫穷还会掩盖背后真正存在的问题,营造“只有贫穷才能催人奋进”的假象,殊不知贫困阻碍了多少人的前进的步伐。越是宣扬贫穷下的鲜有成功,就越是忽略了多数早早因贫穷就辍学打工养家的学生。美化贫穷实则掩盖了“寒门难出贵子”背后的社会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深层次原因。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高校的农村学生占比率的不断下降,贫穷的结构性、制度性原因,最终被归因于个人不够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筋骨,劳其体肤”的长期洗脑深入骨髓。战胜贫穷者有权利感谢贫穷,但要警惕对贫穷的美化、苦难的歌颂。“逆境出天才”属少数,在贫穷中胜出更是难以复制,直面贫穷、积极克服贫穷才有价值。

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