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看待财务指标,洞察背后真正的原因。原创
金蝶云社区-刘作华身份
刘作华
1人赞赏了该文章 256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06月03日 16:56:39

今天看到一篇报道:标题叫做“没回过湖北的湖北人,隔离他们凭啥?”。讲的是一个湖北人,哪怕他已经很长时间没回过湖北,但因为身份证号以420打头,他可能会被通知不许出门,甚至被拉走强制隔离。这是不是很荒唐?然而,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地方发生。这两天,微博上反映类似遭遇的帖子不少,地域指向也很集中,可信度比较高。即便这样做并非当地统一要求,只是个别基层人员胡来,它透露的信息也足以令人不安……


在当期严峻的抗击“新冠”肺炎的形式下,谈到湖北、武汉时,大家就不由地多多予以关注,针对从疫区归来的湖北人包括武汉人按照要求进行隔离这是情理之中,但如此文所说的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湖北人就强制隔离未免就做的有些过了,没有科学地运用好政策,有用力过猛之嫌。其实还是忽略了普遍与特殊,没有合理地采取分类管理。


由这篇文章我倒也想到了有关财务分析指标诸如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也要科学地分析、判断:


1.资产负债率。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高是企业经营高风险的体现,这只是一般的理解,但也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妨来看看资产负债率的公式,它是负债/总资产,而负债又分为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即(有息负债/总资产+无息负债/总资产)。如果资产负债率高是由于有息负债导致的,这个肯定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如果是由无息负债导致,也就是说没有短期及长期借款,这个比率高绝对是好事,说明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店大才能欺客,对供应商及客户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能够通过“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无息负债占用上下游的资金。当然这些企业是行业的领头羊,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这样,但毕竟是众多企业学习的标杆。


2.存货周转率(次数)。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是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一般认为存货周转率(次数)较高、周转天数较少时比较好,说明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存货占用的资金比较少。体现出的是一个精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我们也要科学地来看不同行业,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白酒行业的产品生产出来后,要储存几年再卖,“酒是陈的香”,年份对于白酒的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看看茅台的存货周转率,2019年3季度是1659天,相当于是4.6年。这个要是在别的行业存货周转要这么多年的话,肯定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了,货还是那个货,但价值不是那个价值了。


3.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的计算公式是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计算原理同存货周转率(次数),都是表明企业资金被占用的量。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时,该指标较高较好。但有时也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蒙蔽,比如在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时扣除了坏账准备,导致分母减少;或者是应收账款年初数比较低,到期末时变得很高,但两个期间的数额平均后又变得较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看起来都还不错,但实际是问题隐藏在管理之中,只是玩弄数字游戏就是自欺欺人罢了。当然我们对于应收账款金额突然上升,也要动态地来分析,孤立地看问题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可以将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营收增长率来做比较,如果是小于营收增长率,还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则是不好的信号。


对于财务分析,这个就好我们生病到医院与看病,医生给我们开了一大堆的检查单,我们拿到检验报告给医生诊断时,有经验的医生会从多个角度来比较,还要更详细地问我们一些相关情况,以便更准确的对症下药。故我们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要以为一把尺子量天下,也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掌握基本方法只是前提,但不迷信一般原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分析背后的原因予以施策才是达到管理的目的。

(本文转自“刘作华说财税”微信公众号)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