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解了成本倒轧表的理论及其应用案例。作者通过详细的理论推导和案例演示,解释了如何通过期初减期末的存货科目以及本期投入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计算主营业务成本。文章还指出统计“流入”和“流出”时可能遇到的重复统计和非主营业务成本流出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高级筛选技术快速找出差异并填写成本倒轧表。
正文
一、理论
有好多小朋友叫我讲讲成本倒轧表,我说,这很简单呀。他们说,很难,扎了很久都没扎出来。好吧,我就出一期,谁叫我是审计小哥呢?
之前我写过一点点关于成本倒轧表的理论,估计大家看理论还是不明白,咱这次就结合案例来讲。
在讲案例之前,理论还是要讲的。
成本倒轧表的公式如下
主营业务成本=期初材料-期末材料+期初在成品-期末在产品+期初产成品-期末产成品+本期采购材料+本期投入人工、制造费用
推导过程如下,
因为
期初+借方-贷方=期末
所以
期初材料+本期采购材料-本期领用材料=期末材料
期初在成品+本期领用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本期产成品=期末在成品
期初产成品+本期产成品-本期销售的产成品=期末产成品
等号两边相加,本期领用材料一正一负,抵消掉了,得下面的式子。
期初材料+期初在成品+期初产成品+本期采购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本期销售的产成品=期末材料+期末在成品+期末产成品
本期销售的产成品,就是主营业务成本。所以,移项就得
主营业务成本=期初材料-期末材料+期初在成品-期末在产品+期初产成品-期末产成品+本期采购材料+本期投入人工、制造费用
简单地说,主营业务成本就是等于,各个存货科目的期初减期末,再加上本期投入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
如果还不理解,大家可以把整个生产过程想象成一条流水线,第一个岗位投入原材料,第二个岗位是在产品,第三个岗位是半成品…从最后一个岗位出去之后,就卖掉了,变成了成本。
假如这家工厂刚刚开业,所有科目的期初为0,本期投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截止期末,还没有完工产品,都只是在产品,那么期末的在产品就会等于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用我们刚才那个公式一算,两个相等的数一减就等于0。事实上都没完工,哪儿来的成本?成本也就是0。
再假如,完工了100万的产品,卖了。那么期末的在产品就会比投入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数少100万,按照公式一算,成本就是100万,也能和主营业务成本对上。
也就是说,只要投入的料、工、费在这条生产线上,无论它是在产品、半成品、还是产成品,这个公式都成立,成本都可以这么倒轧。
虽然是这样,但这个公式还有点问题,因为它是假设所有的产品都是通过原材料为起点,但是有些企业是直接购买库存商品,或者购买半成品,还有的是委托加工,还要支付加工费。凡是公司支付的“代价”,都要统计进来。
我们可以对这个公式进行改进一下:
主营业务成本=期初材料-期末材料+期初在成品-期末在产品+期初产成品-期末产成品+本期采购材料+本期投入人工、制造费用+ 本期外购的库存商品、外购的半成品、支付的委托加工费。
公式中的一大堆“期初减期末”表示的是本期消耗的,后半部分“本期采购材料+本期投入人工、制造费用 + 本期外购的库存商品、外购的半成品、支付的委托加工费”表示本期“流入”的。如无意外,只要把所有的“投入”都统计进来,经过这个公式一算,倒轧出来的成本就跟主营业务成本对上了。
那么,意外是什么呢?
意外一:“流入”重复了。
成本倒轧的核心就在于,所有的“流入”都要统计进来,但是不能统计重复。“流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料、工、费”,也就是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人工和制造费用容易统计,在“生产成本”的二级科目可以找出来;材料的话,就用原材料的借方发生额。一般情况下,把料、工、费统计进来,“流入”就完整了,但有些企业比较特殊,它们的库存商品有些是自己生产的,也就是从“料工费”中生成的,有些是外购的,如果有直接从外面采购的商品,还要把外购的商品加进来,如果有直接从外面采购的半成品,也要统计进来。总之,所有的“流入”都要统计进来。
但是,不能统计重复。比如,我们在统计“料”的时候,用的是原材料的借方发生额。生产领料时,生产成本的借方会有原材料,有人工,也有制造费用,只能把生产成本中的人工和制造费用加进来,不能再统计原材料,因为在原材料的借方已经加了一次,生产成本中又加一次的话,就重复了。实务中,经常出现差异的就是,企业把领用的原材料放到“制造费用”,我们在原材料的借方统计了一次,又在“制造费用”统计一次,就重复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企业做账错误,把直接材料放到了“制造费用”,导致统计重复。
意外二:“流出”并非主营业务成本
有些存货的“流出”并非流到主营业务成本,而是流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等。这些情况,都是需要剔除的。
倒轧出来的主营业务成本如果跟账上的成本有差异,不是“流入”没统计完整,就是“流出”到别的地方去了。把这些差异找出来,看看差异是合理的,还是企业做账错了。如果是企业做账错了,我们就帮他们调整过来。这就是成本倒轧表的意义:要么证明企业的帐没问题,要么证明他们有问题,然后调整。
接下来,我们看案例
二、案例
(一)简单填数
上图是科目余额表,主营业务成本6000多万,只涉及原材料和库存商品,比较简单,本来想弄个复杂点的案例的,奈何没搞到素材,后面有同学提供素材之后,再更新几个案例。
这个案例,导序时账的时候没有把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二级科目给显示出来,所以只能通过对方科目去弄了。
用高级筛选把生产成本借方的对方科目筛选出来,然后汇总,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发现,生产成本的来源有三部分,原材料、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那么,“料、工”的合计金额就是7,585,448.01。然后初步填写倒轧表。
下面讲一下数据来源:
1、原材料、库存商品的“期初减期末”合计数。
2、由于这家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面没有设置二级科目,所以只能通过对方科目去找“人工”和“制造费用”,就是上一步计算出来的7,585,448.01。如果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二级科目,就直接到它的二级科目中找。
3、原材料就的借方发生额。
轧出来的数,比主营业务成本大了493万,这个差额还是比较大的,要找原因。
倒轧出来的数大,就说明我们统计“流入”的时候多记了,或者有些“流出”不是流到主营业务成本。接下来就找差异原因。
(二)找差异原因
找原因:把主营业务成本借方、原材料借贷方、库存商品借贷方、生产成本借贷方、制造费用借贷方的对方科目,全部用高级筛选搞出来,看看“流入”和“流出”是否有毛病。
找对方科目的方法,要用到高级筛选,上一篇文章讲成本费用与薪酬、折旧勾稽就是用高级筛选。高级筛选能找出所有科目的对方科目。
比如找主营业务成本借方的对方科目,就在序时账中把主营业务的借方发生额筛选出来(贷方选空值即可把借方筛选出来),然后把“月”和“凭证号”复制到一张新的工作表(因为只有一个月,所以把月给省了,只要凭证号),然后用高级筛选把对方科目筛选出来,最后用sumif函数进行汇总,结果如下(不懂操作的,请看视频)
1、营业成本借方的对方科目
营业成本有59万是进项转出造成的,因为它不是来源于“料工费”,所以我们统计“料工费”的时候没统计到它,要加回来,之后差额为552万,如下图。
2、制造费用借方的对方科目
制造费用借方的对方科目没有原材料,那制造费用的来源没毛病。如果制造费用有来源于原材料的,那就有毛病了,因为我们统计的时候,已经在原材料的借方统计一次了,制造费用再统计一次的话就重复了。
3、制造费用贷方的对方科目
制造费用全跑生产成本去了,没毛病。啥时候有毛病呢?如果制造费用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与主营业务成本无关的科目去,那就有毛病。
4、原材料借方的对方科目
原材料借方的对方科目,全部来源于应付账款,没毛病。啥时候有毛病?来源于原材料就有毛病,比如企业调账,把A材料调整到B材料,他们的做账方法是:借B材料100万,贷A材料100万,这样原材料的发生额就虚增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5、原材料贷方的对方科目
原材料的贷方跑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去了。这些要剔除掉,剔除之后,差额还剩308万,如下图
6、库存商品借方的对方科目
库存商品的对方来源于生产成本没毛病,但是来源于应付账款,就得加回来了,原则上,这应该是个正数,直接外购库存商品嘛。既然是个负数,那么我们也照常把这个负数加进来,因为我们前面的公式统计“流入”的时候,只统计了“料、工、费”,没有把直接购买库存商品考虑进来,根据前面说的,所有的“流入”都要统计进来,所以这个负数也要加进来。加进来之后,差额为0,倒扎表就出来了。如下图
虽然平了,但对于这个负数,我们要找原因,看这笔业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因为负数是异常,对于异常的情况,都要找原因。看它是那笔凭证形成的,然后看凭证的摘要。因为提供素材的小朋友把摘要给删了,小编也不知道这笔是什么原因了。那就猜一下吧。
第一种情况是退货,买回来的库存商品,然后退货,做负数分录冲掉,这种情况是合理的。
第二种情况是商品不见了(管理不善丢失),然后通过这种方式给冲掉。这样的话,就是企业做账错误,要把它调整过来,调整分录:借管理费用 308万,贷 应付账款 308万。
至于是啥情况,反正我是看不到了。
原则上,倒轧到这里,差额为0了,就该收工了。但这既然是教学,咱们就把所有的科目都分析一遍吧。
7、库存商品贷方的对方科目
库存商品全都跑主营业务成本去了,没毛病。如果库存商品跑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去了,那就有毛病,就要剔除。
8、生产成本借方的对方科目
生产成本借方的对方科目,来源于薪酬、制造费用、原材料,没毛病。生产成本的借方,无论来源于什么,一般都是没毛病的。
9、生产成本贷方的对方科目
生产成本全都跑库存商品去了,没毛病。如果跑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去了,那就有毛病,就要剔除。
(三)填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
把差异原因找出来之后,就填倒轧表。
这张表的公式都是设置好的,只要把各个科目的期初、期末填进去,本期的“流入”对号入座,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则从生产成本的对方科目寻找(因为企业的生产成本没有二级科目,才不得已到对方科目中找,否则在生产成本的二级科目借方发生额找就行)。
在第六行放个“其他1”,金额是原材料结转到开发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的244万;在第29行放个“其他2”,金额是进项税转出的59万。-308万就放到本期采购的库存商品中,前面说了,这个负数是异常事项,要搞清楚原因,在审计说明中说明原因就行,该调整的调整。
最后,在审计说明处,说明这两个“其他”的意思,可以这样写说明:
其他1,原材料结转到开发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剔除。
其他2,进项税转出到主营业务成本,加回。
这样,成本倒轧表就大功告成了。
总结:
成本倒扎表的要点有两个:
1、把所有的“流入”都统计进来;
2、能熟练运用高级筛选,把各个存货二级科目、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借贷方的对方科目都找出来,然后分析哪些“流入”重复了,哪些“流出”不是主营业务成本。
总之,就是“两头堵”,堵流入,也堵流出。
第一点容易做到,把各个存货项目的数字填进来就行。难的是第二点,对于那些不会用高级筛选找对方科目的同学来说,很难找出差异,一笔一笔凭证去看的话,得看到猴年马月。无论企业多大的业务,用高级筛选方法,2分钟就能搞定一个二级科目,即使有10个二级科目,最多半个小时就能把对方科目全都找出来,分析用20分钟,填写用10分钟,最多一个小时就能搞定了。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所以说,只要把高级筛选用得溜,成本倒轧表就很简单。
高级筛选这个技能很重要,它可以勾稽任何科目的对方科目,在审计中的运用太广泛了!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它!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