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赫尔曼·西蒙,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可学而至!原创
金蝶云社区-徐少春身份
徐少春
37人赞赏了该文章 5,078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3年10月23日 11:04:29
summary-icon摘要由AI智能服务提供

第十三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中探讨了中国“专精特新”企业与德国“隐形冠军”的异同与发展路径。金蝶软件董事长表示,中国中小企业应学习德国隐形冠军,强化全球化、专注、商业生态系统和数字化能力。论坛上,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等嘉宾分享了隐形冠军企业家的特质,并讨论了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化隐形冠军的挑战与机遇。

上传图片

导读

10月21日,第十三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盛典在深圳成功举办。作为中国管理模式事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我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在探索中国管理的路上同道同行15年的时光,深深地感恩,感恩我们的坚持和信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


此次C50+成员关于“专精特新与隐形冠军”对话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的内容,让我深有感触。金蝶一直关注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并助力其构建数字能力。所以特别与您分享这场巅峰对话和我在这方面的洞见,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上传图片


先前看了西蒙教授《隐形冠军》这本书,有三点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认为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学习的标杆。与“专精特新”不同,全球化是“隐形冠军”的最重要特征。我想在“一带一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到了强化全球化、更积极“走出去”的时候。


其次,中国中小企业要立志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隐形冠军”,还应重点强化全球化、专注、商业生态系统、数字化四个方面。我们要有追求卓越的战略雄心和企业家精神,树立全球化的战略和目标,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创造价值;现在和未来各个行业都充满竞争,我们唯有专注地把自己擅长的行业、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做得更好;同时,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当然,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也需要构建起全球范围的数字能力。


最后,我想金蝶未来不仅自身要成为云服务行业的“隐形冠军”,也要助力更多中国本土“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全球的“隐形冠军”。很高兴看到,我国已累计公示了1.2万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其中43%选择金蝶,我们也统计到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中,有39%是金蝶的老客户。


分享完我的一些想法,再和大家分享由马旭飞教授主持,赫尔曼·西蒙教授、陈春花教授、刘磅董事长作为嘉宾在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上围绕中国“专精特新”和西方“隐形冠军”展开的巅峰对话,他们对此又有怎样的想法?


巅峰对话 专精特新与隐形冠军

圆桌嘉宾(现场-从左至右)

主持人:马旭飞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

嘉宾:

刘磅 C50+2023年度轮值企业家召集人,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陈春花 C50+联合创始发起人,管理学者、教授

赫尔曼·西蒙 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隐形冠军之父”(线上参与)


马旭飞:三位嘉宾认为中国的“专精特新”和德国的“隐形冠军”有什么异同呢?


赫尔曼·西蒙:它们的战略是非常相似的,都想成为市场上的最佳、最卓越的公司。但是在全球化上有较大的差异:德国的隐形冠军通常有超过50个子公司在其他的国家,而中国的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初步的,少于10%的公司有海外子公司;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差异,就是中国的这些企业们更加有创新力,并且雇佣了更多的研发人员,比如蔡司是全球光学器件、照相器材的领导者,它有3300个研发人员,而同样大小的海康威视,则有9300个研发人员,这些研发的投资在未来是有巨大潜力的。


刘磅:中国企业的隐形冠军,我们叫做“专精特新”。在现在这个趋势下,中国优秀的企业必须走出海外,而中国的部件厂商也会伴随着这些优秀企业走向海外。所以我相信,这会促进中国企业成为世界企业,促进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变成国际的隐形冠军。


陈春花: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之间的差异,除了全球化的程度之外,我觉得还有三个不同的地方。


首先,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按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规模定义来讲,50亿以下营收其实挺大的,这是规模上的区别。


第二,现在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基本上还是用产品、技术去到全球市场的,而直接投资的部分,还不是特别明显。


第三,在西蒙教授讲的“隐形冠军”七个要素当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商业生态。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来讲,在细分领域是特别领先的,但是整个商业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还是由大企业在构建。我们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构建商业生态这方面,相对没有那么突出。谢谢。


马旭飞:分析完异同,那我们中国的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成为全球化的“隐形冠军”呢?


赫尔曼·西蒙:全球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出口,而且中国的中小企业出口还是蛮厉害的,因为实际上很多大的中国公司,比如移动通信、能源公司,并非很国际化。在2010年之后,中国向海外出口产品的增长更快。


后来,一部分这样的出口产品,被海外直接投资所代替。最近这两年,中国公司对德国的直接投资增长得非常明显并且到德国去搞并购。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指向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条路。并且德国开放性的文化,让我们有一种意愿,去克服各种问题,克服中美之间的问题,去走向国际化,所以我们欢迎中国公司到这里来投资。


刘磅:一个企业要想成为“隐形冠军”,一定要在企业成长的过程当中立下大志。中国的圣贤阳明先生也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企业家首先在心中,要有这个远大的志向,从“专精特新”成为世界级的“隐形冠军”。所以我自己在这一点当中也非常赞成西蒙教授的观点,这和我们东方的传统智慧也是完全相通的。


陈春花:其实这个话题还是很有挑战的。怎么加大企业全球化的能力或机会,首先我觉得挑战来源于几个方面:第一,其实我们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的规模还是蛮小的,当一个相对蛮小规模的企业要布局这么多市场,它本身的承受力是很困难的。第二,可能还有文化上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的市场,对文化上的要求会不同,这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第三,虽然直接投资并购是很好的路径,但有很多“专精特新”企业在这方面很难运用资本的维度。


所以这些可能是困难,但是讲到“隐形冠军”或“专精特新”,肯定就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要去全球市场,你一定要在这个细分领域里走到前三,可能这是个基本的要求。要进入全球,推动这个进程,其实还是有机会去做的。


首先,我觉得可以伴随中国很多大的企业往海外走。其实我们有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形成规模,它已经走到海外去了,我们就可以伴随着去,利用刚才说的商业生态的方法“走出去”,可以说是有机会的。


第二,我认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给了我们走向全球市场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很多新一代的年轻人,都有海外的留学、学习经历,所以他也会更了解这个市场。我最近在走访一些企业,他们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反而是二代去做,我觉得这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很多能够被评上“专精特新”的企业,其实它的历史都蛮长,因为它在一个细分领域领先,要有足够的时间积淀,这也是刚才西蒙教授说的“专注”要素。超过20多年的这些企业,其实都有了年轻一代成长的机会,这个或许也可以应对我前面讲的文化方面的挑战。


第三,我觉得数字化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在数字化、数字技术方面,有很多给到“专精特新”企业机会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多,整个市场历练的机会也多,所以构建数字化能力相对于很多地区和市场来讲,我们的成本是低的。我们在很多领域可以先历练出来数字化的模式和能力,这对于我们移到全球市场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承载基础。


这三个部分,倒是让我有信心去说,我们“专精特新”企业扩大到全球市场的可能性应该是变得更强了,谢谢。


陈春花:还想请教西蒙教授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您研究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企业家,最突出的特质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您的公司在中国也有3个机构,我想了解当您这3个中国机构服务中国市场的时候,您最大的两点感受是什么?


赫尔曼·西蒙:好的,非常有趣的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一般的答案是“隐形冠军”企业家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个性非常独特,但我发现了五个共同点:


第一个,人与目标的统一。他们完全认同自己的工作。


第二个,我称之为一心一意。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会分散精力。这就是与中国企业家的不同之处,中国企业家往往倾向于多元化,分散自己的能力。


第三个,无畏。那些不会说外语的人,那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敢到美国、到中国、到世界各地,在当地建立自己的企业。


第四个,耐力。全球化不是一个三年就能完成的短期过程,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他们平均掌管一家公司21年。


第五个,激励他人。作为一名企业家,你永远不可能单打独斗,你需要一个团队,你必须激励这个团队。


因此,人与目标的统一、专注、无畏、耐力以及对他人的激励,这些是企业家个性中的共性。


现在谈谈我们在中国的商业活动的两个感受:


首先,你需要耐心,与中国公司建立业务关系需要时间,这是建立在良好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信任。另一个与德国不同的就是员工的忠诚度,你必须吸引优秀的员工,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必须留住他们。在中国,我们的员工流失率高于其他国家,但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一支强大、忠诚的团队。


因此,耐心和员工的忠诚度是两个主要问题,能力反而不是主要问题。我们在中国聘请的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聪明、智慧、有上进心,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所有隐形冠军,这需要时间。


马旭飞:好的,谢谢西蒙教授,也期待有机会我们线下向您请教,一起来交流。今天真的是思想的交锋、中西智慧的对撞,最后我们请陈老师总结一下。


陈春花:我也不能说是总结,只是想讲刚才的环节让我受到的启发。


首先,我们真的是多样性、多元化、多机会并存的时代。我们看到大企业可能改变人类、改变进程,我们也看到广泛数量的中小企业起着支柱、推动作用。这些我们叫“专精特新”或者叫“隐形冠军”的企业,其实在各自的领域里,一直在创造价值,而且不可或缺,这也是整个商业能够生生不息和繁荣的最基本的状态。


西蒙教授致力于隐形冠军的模式、成长方式的研究,其实也给了我们管理学者很好的启示,我们的理论研究是可以和实践一起成长的,并且能够更好地推动实践。而且他最后的建议,我觉得也特别好,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一个地方,我们要关注更多的不同地区的管理实践;我们不能只关注大的企业,我们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中小企业。无论我们是从企业的视角去看,还是从全球化、数字化、商业的生态化以及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讲,它的领域会越来越宽,机会会越来越多,但实际也更需要我们的内在。所以我觉得他在介绍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家的几个特质当中,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坚持做研究,怎样做组合,怎样真正地沉下去,把时间和事组合起来。


今天这个环节,虽然很短,但收获满满,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们这条路一定是可行之路,而且也一定能够得出新的机会和新的成长。虽然逆全球化和全球市场有很多不同,但是我们中国企业的机会,也会像德国中小企业遍布于全球的努力一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可能性。再次感谢西蒙教授,很高兴我们有机会做这个交流,谢谢。

上传图片

中国管理模式50人+

中国管理模式50人+(简称“C50+”) 是由“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于2017年升级而来,由陈春花教授与徐少春先生共同发起,由致力于研究中国管理模式的管理学者,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共同组成,以“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为使命,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


中国管理·全球论坛

中国管理 · 全球论坛作为一年一度的中国管理精英峰会,是全球顶级商业管理大会,以研讨和交流最前沿管理智慧和实践为主旨,自2011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至今已有超过1.7万余位海内外政、商、学各界管理菁英莅临,与丹娜·左哈尔、彼得·圣吉、亨利·明茨伯格、拉姆·查兰、大前研一、龙永图、柳传志、董明珠等超过1.7万余位海内外政、商、学各界管理菁英,交流前沿管理智慧,碰撞思想火花,一同探讨中国企业管理发展之道。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是第一个针对中国境内企业管理实践成就的荣誉奖项。2008年,在成思危先生的指导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联合国内知名管理学院,以“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为志,发起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旨在发现、表彰及推广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及其管理实践。历经十余载,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已成为中国管理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图标赞 37
37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