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简七新媒体组的畅畅。
上周末,跟朋友去周边古镇,来了趟短途游。
在某处凉亭休息时,发现了件有趣的事:在店铺林立的大街上,有一家店仅半小时内,出入就不下百人,跟一旁生意冷清的铺子,形成鲜明对比。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店的“卖货力”也超强,80%以上的客人,出门时手上都提了点东西。
跟当地导游打听了一下,这家看似普通的土特产店,竟是镇上的网红店,据说日入过万,营业额翻同类店铺3~4倍。
好奇心驱使下,我拉着朋友进了店。没想到,不仅成功被老板娘云姐安利了伴手礼,还探听了她的生意经。
总结一下,看似也不难,无外乎:
但听过云姐的详细叙述后,才发现,里面处处是学问。
01
学问一:盘点
天下的生意,都逃不开一个盈利模式——流量变现,尽可能多的获取流量是第一关。
但景区的生意,还真不好做。因为同质性高,店铺间竞争相当激烈。
就拿我们逛的这个古镇来说,从进门到出门,先后经过不下20个“枕水人家”、“风味家常菜”,像云姐开的土特产店,更是不计其数,大多连个招牌都没有。
以我的经验,游客在这类景区里消费的随机性很大。但云姐有她获得流量的办法:
“这卖货呀,不仅看地方,还得挑时间。”
看地方就是选铺面,不少人会抢古镇出入口,或是街头巷尾的显眼位置,但云姐偏挑了凉亭对面这间。
一来,这是古镇里最大也最靠近出入口的凉亭,不少导游拿这里当第一讲解点,和出门前的集合点。
二来,不少游客临出门前,会选这里歇脚。所以这间凉亭,名副其实是古镇的「流量池」。
那“挑时间”又是什么道理呢?
云姐解释说:“第一波客流高峰,在早上9、10点钟,游客早饭还没消化,又想趁中午品尝一下镇上特色菜,所以很少会有人买土特产。”
但上午这段「空窗期」,恰是揽生意的好时机,云姐会在店门口摆摊做些香气十足的当地美食,吸引人们驻足,再趁机推销一波店内特色,至少在客人脑海里留个印象。
等下午3、4点集中出园时,不少人就会寻着她店里的香味进门。
02
学问二:细分
景区这地方,光看不买的人太多了,但开了10多年店的云姐,向我夸下海口:“只要是进门的客人,大多都是满载而归!”
怎么办到的?她给我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一对小情侣,只要招呼女孩就行了:“那些包装精致的点心,就是为你们这些年轻姑娘准备的,自己吃送人都合适。只要说动了女孩,男孩就会乖乖掏钱。”
但如果进门的是6、70岁的老年游客,这类花里胡哨的伴手礼就不好用了:“上来先关心健康,就容易打开话匣子,高糖高盐一定要避开,实惠原生态才是关键词。“
连最难说动的中年人,云姐也总结了2种类型:
一种是拖家带口的务实派,要挑对孩子、老人好的特产,多数愿意买单;
另一种则是商务派,这类人大多不差钱,但也看不上小东西。这种情况下,就要强调特产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应酬场合上送礼的需要。
听她这么一说,我可明白了,所谓高变现背后的秘密,是精细化运营的结果。
摈弃千篇一律的“本地特色”、“统统10元”,云姐和她的伙计们,将目标用户细化分层,然后才能看碟下菜。
03
学问三:执行
最后一步就是执行,云姐会落实到店铺的每个细节上。
首先是选品,除了当地特色,她还会照顾一下不同年龄层的口味。
比如对中老年人,无蔗糖、五谷杂粮,最受欢迎;而年轻人的喜好,就要向家里小辈打听各种“网红爆款”。
其次,就是讲人情味。
虽说,景区内都是明码标价,做的大多是一次性买卖,但云姐也会为了部分顾客,放弃“原则”。
“一般人都知道,景区内的定价,比外面高一些。但碰上有些老人,手里捏着10块钱进门,就为买瓶矿泉水。虽然标价4元,我还是会2块钱卖给人家。”除了老人,小朋友也常会受到云姐的优待。
可能就是这多一点的体贴和人情味,让不少游客,在景区里成了云姐的“回头客”。
“只有了解你的客人,真正替他们着想,才能服务好他们。”做小生意,却能有这样的大智慧,我对云姐的佩服油然而生。
04
没有不赚钱的生意,只有不用心的人。跟云姐聊完后,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看似简单的「盘点-细分-执行」模型,却让她把手上的小生意越做越大。反之,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收获良多。
常有人问:存钱好难,如何做到?其实就能运用这一思路——
-盘点:清点现有收入和负债;
-细分:划分4类账户,并匹配自己的长短期财务目标;
-执行:努力落实开源节流,对照目标有节奏地储蓄
工作的目标和困难,也可以运用这个模型——
-盘点:个人现有资源和能力;
-细分:将一个困难的大目标,分解成可量化可执行的小目标;
-执行:现有资源匹配小目标,各个击破,如果不行可以考虑申请更多资源和帮助。
看似简单的“笨办法”,云姐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
要说,她的速度还真不快,按她的话说,开了10多年铺子,年过40才刚买下自己的一间屋,供出家里的一个大学生。
但我想,这才是普通人致富路上,该有的节奏。
想起巴菲特的一句话:慢慢发财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快速发财是很难的,可是多数人喜欢很难的事。
有时候,慢一点,基础才能打得更扎实;不走捷径,反而能更快抵达目的地,不是吗?
本文首发自简七读财公众号(ID:jane7ducai)。简七读财,深耕理财教育五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