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操盘,必备十种顶层思维
金蝶云社区-Teddy身份
Teddy
0人赞赏了该文章 464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2年06月24日 10:14:29

导读:园区操盘必备的10种思维,学会终身受用...


      产业地产作为一种复合型产业,其综合性与复杂性经常给操盘手带来诸多挑战。在园区工作中,如何有序有效推进工作,积极影响企业与地方政府,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与招商成果,「思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本文归纳了园区操盘者必备的十大顶级思维,供交流探讨。


全局思维


       评判一家园区成功与否,从来都不仅仅算简单的「经济账」。


       这里不是说「经济账」是不重要,而是作为园区操盘手,必须要抓住园区发展的本质。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承载着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园区用资金、土地、订单等内部资源置换企业投资,在获得租金回报的同时,带来税收、带动就业、刺激消费,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才是园区首先要算明白的一笔大账。如果只算「经济账」的话,直接卖地就好了,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做产业呢?


       正因如此,做园区必须有全局思维。要暂时放下租金回报这笔小账,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支持具有原创和颠覆性技术的企业长线发展。这样做虽然短期收益不是最大,但企业成长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却是无法估量的。而对于民营园区来说,构建创新生态,打造示范效应,本身就是一笔大的「政治账」。


       所以,做园区工作要会算账,既要算好项目经营的小账,更要算好宏观经济的大账。


政策前瞻性思维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产业布局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写在纲领性文件中的产业,一定是各地政府领导主抓的项目,各类政策和资源也将向该产业倾斜,而这个过程一定会诞生大量的机会。


      对园区操盘手来说,除了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政策敏感性,还要能够从政治角度分析和处理复杂的社会现象,准确了解政策、把握政策、运用政策,才让园区时刻处于政策的风口之上。反之,如果政策敏感度太低,动不动拍脑袋决策,园区则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战略思维


       园区操盘不仅仅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与房地产靠卖房子赚钱不同,园区租售只是手段,帮助企业成长,获取增值收益才是核心诉求。


      然而,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迫于短期生存压力,产业地产一直以传统地产开发模式为「正统」,而这也在无形中把园区运营从一个战略问题降为「如何卖房子」的战术问题。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园区也一直未能回归其本来属性。


       如今,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原有模式有了变化。靠卖房子赚钱已经很难持续,深耕产业链,获取持续回报成为了行业共识。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园区除了关心一家企业能带来多少产值和税收之外,更要从全局角度观察这家企业之于园区的战略意义。比如,这家企业是否与园区主导产业相契合?企业能为园区带来多少技术和人才?能为产业链做出哪些贡献?能否与园区现有企业嫁接?企业供应链是否可以通过以商招商的形式引进?企业落地之后,园区能为企业提供哪些增值服务,如何赚到第二层、第三层的钱?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就离成功不远了。


产业思维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根本,一个优秀的园区,自始至终都要把产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要塑造产业思维,需要从顶层设计、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几个环节入手。顶层设计上,要求操盘者具备全局意识,从长线经营的角度,对园区未来5-10年的发展进行系统谋划;产业规划方面,要对园区产业进行系统分析研判,最终确定产业方向;招商引资上,需要操盘手拥有全产业链思维,能够跳出具体项目、事件,立足整体,以全产业链视角推动产业发展;运营管理上,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服务,助力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投行思维


       园区在线(ID:YQZXGZH)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本质是投资行为,而非租赁行为,作为园区操盘手,必须拥有投行思维」。


       楼新平在《投行思维》一书中提到,投行思维是一种多维度的商业智慧。在园区工作中,投行思维最直接的应用是资本招商,即以产业基金为主线,串起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


       作为园区操盘手,将投行思维和园区工作相结合,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投行思维的五大要素和四大能力,即金子(价值洼地)、地图(操作方法)、自行车(金融技术、牵线搭桥等中介服务)、你(客户)、我(投资银行家);画图能力(目标+路径+时点)、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文案+口头)、金融能力。


增量思维


       增量思维与存量思维是对应关系,简单来说,增量思维就是把蛋糕做大,存量思维就是把蛋糕保存好。


        产业地产和房地产一样,都属于受互联网冲击比较小的行业。过去的几十年,园区通过吃房地产红利,形成了一套固定且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很多行业老兵也因此形成了思维定势。在他们眼中,自己过去的认知都是完全正确的,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已经尽在掌握。


       然而,房地产的变革给园区泼上了一盆冷水,那些长期存在的弊病全都暴露了出来,那些赖以生存的经验成了阻碍园区转型的绊脚石。很多老兵不愿改变,或者无法改变,最终只能沦为平庸;而那些拥有增量思维的操盘手,凭借着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敢于创新的勇气,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然,在园区工作中,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存量思维,因为存量能够稳定园区的基本盘,也为增量提供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增量思维创造新价值、获得新资源。


双边思维


       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入驻企业,大家在谈判桌上博弈,都会习惯性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比如运营商拿地,不仅要求低价,还要求政府给配住宅、出政策,建好的园区最好还能回购。政府呢,恨不得运营商一毛钱都拿不走,土地条件苛刻不说,价格还不便宜这样的谈判方式往往会让另外一方感到利益受损,最终只闹得大家不欢而散,生意呢,也就谈不成了。


       事实上,在合作共赢的时代,政、园、企、金各方早已并非单纯的「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用双边理念设计合作机制,完全可以达到「正和博弈」的效果。比如,政府主动让渡部分利益和权力,力争让运营商和投资商获利,自己也能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而运营商则要用「类政府」的思维去调配资源,吸引企业,帮当地政府促进某个产业的发展,自己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企业从政府和运营商处获得利润,再以税收、拉动就业等形式回馈政府、回馈社会,最终达到各方共赢的目的。


用户思维


       做过招商的朋友都知道,企业选址是一个理性的、目的性极强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是不能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在双方的交流谈判中,企业一定会撇开你的形式,认真倾听你的内容,分析你园区的优/劣势。这就就要求操盘手必须具备用户思维,也就是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企业需求还分为显性和隐性,仅仅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的需求,往往都是一些诸如「好地段」、「高颜值」类似的显性需求,把收集的显性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获取用户的隐性需求,再针对性制定策略与说辞。


辩证思维


      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合二为一,才能尽量防止片面性,做到客观性。


     园区的建设与运营,要做到几个方面的「统一」。一是要做到给予与索取相统一,和企业算总账,舍得拿出最好的资源、最优厚的政策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和运营商有钱可赚,再吸引更多投资;二是做到大企业与小项目相统一,不仅看项目大小,更看项目潜力,以产业链思维选择项目,以小引大,以大育小;三是做到政府与市场相统一,该放给市场的权一定要放,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果断出手,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用好;四是做到新和旧相统一,园区建设既要「守旧」,也要「用新」,既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又要把数字经济融入到园区建设和运营当中。


底线思维


      古语云:「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坚持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当下疫情延绵不绝、经济持续下行,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坚持底线思维,不仅是面对当下复杂经济形势的需要,也是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调整的根本方法。


社区推广图.png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园区在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eTl_117dsM5pf0zgpmvuw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