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区乱象之——“物闹”
今时今日,“物闹”现象已经发展成为影响整个物业服务行业的生态灾难。
如果你还对这个词感到陌生,如果你还以为“物闹”只存在于部分小区,是少部分业主利用换物业的契机为自己获利的随机事件,那你的认知需要更新了。如今“物闹”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从对小区业主的渗透、到如何利用业主社群造势,从对流程精准的指导、到对街道、居委会等相关方的公关,从小区内对业委会的操纵、到小区外面向社会的发酵宣传,每一个步骤都已经非常完善,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绝不亚于“医闹”现象对医患关系的破坏。
“物闹”现象之所以存在,各方面因素非常的复杂,有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有物业行业的野蛮生长,但归根究底还是由于目前中国社区业主自治的生态还没有成型。也就是说,小区就像一个主人不在家的房子,自然会被各种势力觊觎,被顺手牵羊或趁火打劫也就不意外了。
起因很简单,是业主自治的觉醒加上物业行业市场化的化学反应,当物业服务企业不能再抱着开发商大腿享清福了,他们突然发现,原来各个小区基本都是房门洞开,天赐良机如何可以浪费,于是,先觉醒的物业服务企业就比着先下手为强。
02、“物闹”成长史
2014年以后,物业行业的市场化开始启动,早期的物业公司在“彩生活”物业的启发下,开始跑马圈地。由于各家企业市场化脚步有早有晚,最初参与“二手盘”竞标的物业公司还不多,大家边做边学,因为早期竞争压力小、对规则不熟悉、对业主群体也不了解,基本还算公平。当时有某物业公司针对业主群体做了一个PPT被爆出,但也仅仅是对内,用来防业委会而已。还没有意识到,“物闹”的真正战场,是物业公司之间。
2017年前后,物业行业开始扎堆上市,每年上市的规模多达几十家,这个时候,物业行业的市场化的第一梯队已经显现,积极参与竞标的物业公司增长迅速,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较好的响应,压力在物业行业内显现,无论是有没有上市计划的公司,都开始了自己的盘算。而最早的小区攻略,是由某所谓品牌物业发起的,在竞争二手盘时,每每利用小区内的业主群体,开始宣传所谓品牌的价值,顺利收割了第一波韭菜。明明是一个刚开始市场化的行业,物业公司彼此的服务品质其实差别并不大,但因为业主群体的稚嫩,导致宣传的作用出奇的好。而各个小区,也渐渐出现了“物闹”的早期雏形,有部分“关系业主”起到了类似“托儿”的作用,目的是强化品牌效果,提升中标概率。
2020年以后,物业行业的竞争态势基本形成,“物闹”几乎成为一个小区换物业的必经阶段,如果你还在为小区业主群最近为什么这么乱而感叹,你就是对“物闹”缺乏认识。无论是“撬盘子”还是“守盘子”,双方都以“闹”为工具。“闹”业主、“闹”业委会、“闹”政府,看似是小区业主在执行共同管理权,但实际上,都是有资本在背后的“代理人”战争。真正的小区业主反而成了“提线木偶”被各种忽悠,一个小区会换什么物业公司,往往在选聘前就已经基本明确了。选聘的流程如何设计,“秀”的作用远远大过实质。
03、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物闹行业”已经成型,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职业物闹”,有业主身份、有操作经验、和物业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人对此乐此不疲,胆大心细脸皮厚用在套路小区也同样适用。“代理人”、“专家顾问”、“第三方机构”、“自媒体”加上“操盘手”,“物闹”早已不是当初的单打独斗,妥妥的团队合作。如此重拳砸在了缺乏市场经验的物业公司或是新成立的业委会身上,效果都是摧枯拉朽。
“代理人”必须是业主身份,这是他们“闹”的正当性。他是小区内的组织者,也负责对接外部团队。他的功能主要是组建粉丝团队、控制小区舆论、操纵业委会,执行团队给予的任务。经验丰富的,也会主导整个战役。
“专家顾问”基本是业委会行业或者物业行业里锻炼出位的“高手”,他们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实操经验丰富,为“代理人”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或者取代“操盘手”主导流程。他们一般都隐藏在幕后,却对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民法典》对业主大会严苛的参与率要求,“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业主群体的话语权过于脆弱,很多“第三方机构”早已丧失了独立性,成为资本的工具。竞标时的低价不过是个数字,掌握了操作业主大会的权力,资本给予的利益才是大头。而当“代理人”打通了业委会这关,“第三方机构”根本无须公开竞标就能参与业主大会,为钱说话的特性也使得其专业度大打折扣。
相比其他,“自媒体”的变化更为明显,这些年,小区里的线上线下的宣传攻势,专业度陡然提升。从公众号的搭建,到线下海报、展架的设计,从精致的PPT,到结合各种动画、特效的视频轰炸,每一步都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美。而普通业主自然不会知道那些文章、设计的真实出处和报价。
“操盘手”自然是物业公司阵营的,一般是市场拓展部门或者直接由片区负责人担任,毕竟“物闹”的目的不是做公益,需要真金白银的为企业拓展市场,让其背后的资本流向小区,增值获利的。操盘手最大的作用除了协调整个团队,其实是公关。物业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它在维护关系方面得心应手,“闹”而不破是其精髓。
当一位普通业主还在电脑屏幕前扮演吃瓜群众时,早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拨弄着整个小区的未来。
无论你是否关注小区,是否了解“物闹”,它都是真实存在的。你或许会认为,不过是市场竞争中的内卷而已,选哪家物业,能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很遗憾,你可能并不了解“物闹”的真正危害。
“物闹”现象的真正危害,是只要它存在一天,就“锁死”了小区发展的未来。
“物闹”是一种病态,它和健康的市场竞争无关。
无论这种病成因如何,它的结果很清楚,它损害了小区的健康。现阶段中国小区之所以这么多的矛盾,其原因和物业行业无关,是因为业主群体的自我治理能力低下。简单的说,就是小区的业主群体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健康和谐的小区秩序。业主的自治能力,就是小区的免疫力,也是小区健康的基础。
“物闹”趁着小区脆弱的时候出现,用虚假、煽动、攻击的方式操纵业主群体。有多少个小区因为换物业导致了业主群体的分裂,业主们用举报、投诉、谩骂、暴力的方式互为寇仇。导致了愿意参与小区公共事务业主的减少,那些真心想要为小区做事的业主心灰意冷、麻木疲惫再也不愿过问小区公共事务。业委会就此消失,消失的不是业委会,而是小区业主的共同管理权。
04、“物闹”的成功,是整个小区的失败。
“物闹”因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而起,那物业行业会因此获利吗?那些因“物闹”轻车熟路,在“撬盘”路上高歌猛进的物业公司,会是最终的受益者吗?极端讽刺可笑的是,恰恰相反。“物闹”现象对于物业行业来说,也是一剂“毒药”。
物业企业以为的市场“良药”,恰恰是绝了自己转型之路的“砒霜”。为什么?因为传统物业服务模式已经和传统的开发商模式一样过气了,已经被高涨的人员成本和物业费天花板夹断了未来。物业企业因为资本市场的加持而疯狂扩张,但它们恰恰忘了,它们给资本市场许诺的不是规模,而是利用社区资源增长营收的空间。是的,你扩张的目的不是扩张本身,而是你未来的增长空间。没有增值服务营收的增长,扩张是无意义的。一个不挣钱的小区和一百个不挣钱的小区没有区别。
如何将社区资源变现?靠的是社区社群、社区社交、社区经济,靠的是业主关系的构建和沟通效率,本质上是信任。而“物闹”这个病毒,恰恰破坏的就是这个。现实是,不一定所有的物业企业都不清楚“物闹”的恶果,因为时间,物业企业的高管可以在灾难来临前套现离场。但留给小区的、留给业主的必然是无可挽回的灾难。
“物闹”根本不是一出闹剧,而是悲剧。因为悲剧的本质是有既定毁灭结局的冲突,一连串的偶然所引发的必然,任由主人公如何抗争,最后毁灭的结局都无法避免。简单的说,就是美好的意愿被现实碾压的粉碎。
最后,“物闹”是不可能永远持续的,但只要它存在一天,就是每一个渴望美好社区生活者的伤痛。而解决这个问题,还有靠我们业主自己。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物业管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3bTAlufP9JThavTIYg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