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MRP漫谈系列之三)原创
金蝶云社区-郭奇
郭奇
6人赞赏了该文章 432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1年07月09日 08:46:40

笔者常常想,如果供应链(Supply Chain)生而为人,那它和谁可能比较像呢?笔者觉得至少有两个人可以进入候选名单。第一,曾国藩。曾国藩点将儒生,且战而能胜,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他的心腹,儒生战神罗泽南曾说“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在供应链管理中又何尝不是呢?第二,孙武。“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一位战神却崇尚“不战”,令人望尘莫及。我们当然应该尊重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们,同时,我们也往往忽视扁鹊的大哥、二哥这类大神,供应链管理也具有这种属性。为啥唠叨这么多呢,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主排程(Master Scheduling)中的工具/方法时间栅栏(Time Fences),从它能或多或少地看到前面几位的影子。

一、时间栅栏(Time Fences)是啥?

笔者记得第一次接触时间栅栏(Time Fences)这个概念是在《物料管理入门》(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Management)一书中,当时读完之后觉得和没读之前没有任何分别,更有甚者觉得还不如不读。现在,笔者向别人解释这个概念时,用一句话概括来说便是:

时间栅栏(Time Fences)是一个企业运营实践中的时间管理法则。

试想,如果把一条时间轴(Planning Horizon)用两刀分成三段,见下图。那么我们通常把离我们现在比较近的那一刀称为需求时栅(Demand Time Fence,简称DTF),把离我们现在比较远的那一刀称为计划时栅(Planning Time Fence,简称PTF)。

preview

被分成的三段,我们通常把第一段(上图红色)叫做确定区(Firm Zone),第二段(上图蓝色)叫做交易区/商谈区(Trading Zone),而最后一段(上图绿色)叫做开放区(Open Zone)。

注,在APICS知识体系中,被分成的三段分别被称为,Frozen Zone,Slushy Zone和Liquid Zone,而在《Master Scheduling in the 21st Century》一书中三者被称为Firm Zone,Trading Zone和Open Zone,笔者认为后者更浅显易懂、更实用,所以上文中便引用了后者。

二、时间栅栏(Time Fences)能干啥?

为啥要非得用刀切这个时间轴(Planning Horizon)呢?切完后,这三段有什么意义呢,能带来什么价值呢?

且慢,我们先来找找专业的定义看看。如果用专业术语来定义/解释时间栅栏(Time Fences),可能是下面这个样子的,以需求时栅(Demand Time Fence,简称DTF)为例,

preview

不得不说即使用供应链名词直接来解释也还是有一些晦涩,不妨直接打一个比方,其实这和我们自己做时间管理有点像(见下图)。比如别人来约我们的时间,我们可能会答复这周不行,下周二怎么样?有时候也不得不看事情的紧急程度或者看人下菜碟,取消已经确定的约会来应付眼前。

preview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进行个人时间管理,可能会使用一些方法论,比如史蒂芬·柯维提出的“四象限法则”可能会第一时间跳出来(见下图),它将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了划分,从而方便我们进行取舍。那么我们自己这样的原则(或者底线)就有点和时间栅栏(Time Fences)异曲同工。

preview

笔者认为定义需求时栅(Demand Time Fence,简称DTF)和计划时栅(Planning Time Fence,简称PTF)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价值一,明确决策时间点。

需求时栅(Demand Time Fence,简称DTF)和计划时栅(Planning Time Fence,简称PTF)两个概念代表的时间点不同,DTF往往代表的是制造提前期/装配提前期(取决于半成品是否模块化,是否可配置),而PTF代表的往往是累计提前期(见下图)。

preview

DTF和PTF代表的决策时间点不同说明两者所面临的业务挑战/场景不同,在DTF和PTF之间面临的挑战是备料(买原材料),而DTF以内面临的挑战是制造。

注意,确定决策时点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Master Scheduling in the 21st Century》一书中两位作者建议,PTF应该被设置在超过累计提前期(Cumulative Lead Time)25%~50%,大家觉得如何?PO提前/超前下达给供应商是不是有好处(注意是PO,而不是预测)?就像一项工作任务,总是被提前/超前告知,是不是更合理,让大家更有准备,更有的放矢?

preview

在这里笔者曾犯过错误,分享一下。笔者现在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这取决于供应商自身的管理水平。如果供应商供应链管理水平相对较差,就尽量不要提前/超前下达PO给供应商(是不是有点反常识?),因为有的供应商会将这些提前/超前PO直接和当期所需PO进行合并后排产,从而增大了生产批量并延误了交期(美其名曰成本更低)。当然如果供应商很棒,可能也就无所谓了,大家长期磨合后自然会产生化学变化。

价值二,决定需求来源及取舍原则。

其实上面用专业术语(不说人话)给出的需求时栅(Demand Time Fence,简称DTF)定义/解释的第一段就在说这件事,在DTF之内需求管理的对象应该尽量是“订单”,应该算是“重要紧急”,所以尽量不要再受其他因素干扰。同时,在DTF和PTF之间,需要回答的重点问题是备料(买原材料),需求管理的对象是“订单”和“预测”,应该相对来说算是“重要不紧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这时就有个权衡与取舍问题。常见的取舍原则有“订单”与“预测”两者的较大值,或者“预测”的抵消/冲减(Consumption)原则(比如,见下图,先冲减当前预测,再冲减前期预测,最后冲减后期预测)。

preview

注意,关于“预测”的抵消/冲减(Consumption)原则在技术上有很多选项,而且有点复杂,在这笔者稍微唠叨一嘴。笔者认为抵消/冲减技术(或算法)存在的价值是为了节省主计划管理者的体力,从而让主计划管理者更聚焦,更有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判断。注意,不要让“自动化”取代判断,到最后成了“自动化”的“奴隶”。要慎重选取合理的“预测”抵消/冲减(Consumption)技术,选取后也不要觉得万事大吉,运营环境和产品生命周期等等因素变化会使得之前的“预测”抵消/冲减(Consumption)技术不再适用。并且,注重预测的分析、沟通、清洗和更新,不要让一些“预测”占着茅坑不拉屎。

在这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啥搞得这么复杂呢?供应链的决策在不同的运营环境条件下可能相对保守,也可能相对激进,所以就会产生很多选择策略,到最后就这样让人云里雾里的,有时候内行也说不清道不明,更别说讲给外行听了。其实,在许多的ERP中添加了更多、更复杂的概念(注意,不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概念),比如Release Time Fence(发放时栅),它们存在的初衷笔者认为都是为了减少主计划管理者的工作量,然而它们的应用前提是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客户、供应商、销售、高层管理者等)达成共识,否则就只能是自己玩过家家而已了。

价值三,明确时间管理负责人。

上面用专业术语(不说人话)给出的需求时栅(Demand Time Fence,简称DTF)定义/解释的第二段其实就在说这件事。和个人时间管理一样,企业运营实践中时间越近改变越难,改变成本也越高。企业需要组织、流程来保驾护航。就像排队也需要有排队的规矩。注意,不是不能插队,大家想想在疫情严重时大家做筛查,有人替老人、小孩排队,大家是不是基本上都可以体谅?同时,不能随随便便插队,而且插队的概率/频次相对于总体来说应该是非常少的,否则到最后就乱成一锅粥,这就是不尊重供应链的稳定性/刚性,最后就要靠成本来买单。

preview

综上所述,我们解释了时间栅栏(Time Fences)能干啥这个问题。我们再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一家企业运营实践中的主排程标准作业规程文件。

preview

最后,想和大家说时间栅栏(Time Fences)这个概念虽然有点晦涩,但它的初衷是不难理解的,是为了增加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稳定性,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笔者觉得它体现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大家看看它是不是和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位先贤的处世哲学似曾相识?

本文系笔者原创,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

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