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只能叫老滕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01912/answer/623170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说说财务思维,个人觉得这是个很泛的叫法,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比较难给它定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分工日益细化,财务工作包含的内容被分解到各个不同的岗位:收银岗,资金岗,融资岗,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总账会计,报表会计,还有分析岗,税务岗,成本岗,费用岗,甚至专门的开具发票岗,稽查岗,等等不一而足,都是财务工作范畴,这么多的不同岗位,很难想象他们会有一致或者雷同的思维。
当然,泛泛而谈,财务思维也是可以给个定义:财务思维的人应当有成本概念,有资金和税务风险意识,并牢记资产=负债+权益,这是财务工作管理的明确范围。 财务思维可能会是企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需要的一种思维或习惯,但绝非全部,就像使用电脑和开车一样,如果你仅仅局限于使用电脑或汽车,那可能你就只能是个操作员或者司机了。
第二,再说说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有哪些思维惯性。在我还是个会计的时候,每面对一笔业务,我的想法是应该怎么做账,应该借什么,应该贷什么,科目明细是否会有错误或重复,辅助科目是否恰当,月底是否需要结转或者分期,对资产负债和损益会有什么影响。当我做主管时,我面对一笔业务会考虑什么时候需要资金,什么时候收回资金,可能面临什么样的税务影响,对接的业务部门需要什么样的财务支持和数据反馈。当我做财务经理时,我在看财务报表是否与公司业务匹配,公司当前阶段是否有不可控的资金和税务风险,下属是否及时完成了日常工作,他们的工作分工是否平衡协调,是否饱和,工作状态是否稳定,是否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他部门对财务部门有哪些看法和要求。当我是财务总监时,我开始要求财务经理和业务部门配合开分析公司的资金回流情况,公司的经营状况,银行和税务部门的关系是不是到了要去维护的时候了,部门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当下的业务工作需要,公司的架构是否有调整的需要…
综上,我要说的是不同阶段和的财务工作者应当会有不同的思维惯性,才能与时俱进,并完成好相应的工作。当然,一路走来,我能感觉到自己这么些年保持如下的一些习惯:1.关注数据,因为财务工作很多时候总是用数据说话;2.要求准确,因为数据是确定的东西,除非分析和评估,绝大多数时候,财务数据应该是准确的,这样,才影响了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之外对数据和准确率的要求,属于副作用范围,可好可坏;3.检查,也源于数据准确性,面对数据和报告,总要检查下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是否相符,否则,总觉得不踏实;4.分析,业务做的好或者不好,都要从财务角度分析一下,分析多了,就影响到生活了。在我看来,现阶段,局限于大数据收集和使用的有限性,很多老板等真正的决策者并不最终靠数据来做决定。分析多是建立于过去的数据,而未来是是一个趋势,不确定性非常大,如果一个财务人员过于相信自己的分析,那么,犯错的几率就大了。5.不够了解业务前端,在预算做的不充分的情况下(即使预算做的比较细也难以避免)财务工作者很多时候是在与业务发生的结果数据相伴厮守厮混,真正全链条接触和参与业务的财务工作者非常之少。而这,我估计是马云不希望找个CFO来做CEO的重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