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宽带薪酬的概念
所谓“宽带薪酬设计”,就是在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几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取消原来狭窄的工资级别带来的工作间明显的等级差别。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
二、人力战略与薪酬战略的关系
企业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战略将企业战略、核心竞争优势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以测量的行动计划和指标,并借助于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强化员工绩效行为,增强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有力地促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薪酬战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把薪酬体系和企业的经营战略联系起来,那么不同的经营战略就会具体化为不同的薪酬战略及方案。
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从薪酬策略的选择、薪酬计划的制定、薪酬方案的设计、薪酬的发放及沟通,均应体现对企业战略、核心竞争优势和价值导向对人力资源尤其是对激励机制的要求,否则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将得不到贯彻。对于符合企业战略和价值趋向的行为和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行动在薪酬上予以倾斜,以强化员工的绩效行为。
三、薪酬体系与行业和企业的关系
企业的薪酬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企业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对人力资源尤其是激励机制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生命周期。
首先,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竞争态势。
技术是用来使组织的投入转变为组织产出的工具、技能和行动。组织的水平技术有二种形态:制造和服务,这二种形态对企业的薪酬体系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IBM在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前薪酬等级为24级,转型后的薪酬等级为5级。企业竞争对手所提供的薪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所选择的薪酬模式和结构。
其次,企业就象生命体一样,也要经历从出生、成长、成熟直至死亡等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或者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不同的薪酬体系来适应其战略条件。
四、薪酬层级的变化
在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强调个人贡献的文化氛围中,往往采用等级制的薪酬模式,但随着组织的等级逐渐趋于平坦,强调团队协作而不是个人贡献,在组织中用较少的工资范围跨度很大的工资类别来代替以前较多的工资级别。在这种情况下,宽带薪酬模式应运而生,以此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
工作的性质对薪酬模式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例如,与工作较独立、环境较为轻松的工作相比,如果工作技术要求和工作的性质需要较强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平等型的宽带薪酬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如目前大多数IT企业的薪酬管理
五、宽带薪酬如何应用
1)首先,确定宽带的数量。企业要确定使用多少个工资带,在这些工资带之间通常有一个分界点。在每一个工资带对人员的技能、能力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2)其次,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的特点及不同层级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建立不同的薪酬结构,以有效地激励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再次,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及职位评价结果来确定每一个宽带的浮动范围以及级差,同时在每一个工资带中每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薪酬情况和职位评价结果同确定不同的薪酬等级和水平。
4)宽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经理在决定员工工资时有更大的自由,使用人力成本有可能大幅度上升。美国联邦政府的有限的经验表明,在宽带结构下、薪酬成本上升的速度比传统工资结构快。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抑制宽带薪酬模式的缺点,在建立基于宽带薪酬体系的同时,还必须构建相应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工资评级标准及办法,营造一个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
5)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从组织的层面看,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逐渐加剧,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变化也越来越快,从而要求企业必须打造并且增强核心竞争力。员工的能力日益成为企业能力最重要的载体,因此员工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技能水平,从而保持并强化组织的竞争力。
从工作层面看,组织更加扁平化、流程化和面向顾客,员工的技能和职能在工作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工作对人心智水平要求的提高,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基于职位说明书“照章办事”的工作方式,组织需要人们通过更多的学习来加强技能的深度和扩宽技能的广度,从而能够灵活地应对变化,并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组织中知识工作者逐渐增多,已经成为很多组织中比例最大的人群,而且对组织的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员工尤其是80后的一代已经逐步成为很多企业的中坚力量。与以往相比,员工更加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就业职位,更加重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加期望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