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最近很火的主持人大赛中看到了什么?
金蝶云社区-胖胖Adeline
胖胖Adeline
29人赞赏了该文章 263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12月21日 22:49:31


在看完《主持人大赛》第一期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看世界华语辩论赛的时候,林正疆点评辩题“网络新意词语”的一段话:

比方说“燃爆了”,你可能会在人民日报网络的报导中看到这个词汇,但你绝不会在人民日报的报纸里面看到这个词。为什么?当你面对的族群如果是无差别的族群时候,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应该使用网络中间族群,比如说18岁到35岁这个族群里面的惯用语。因为媒体有一个普及的任务,他在面对所有无差别人群时,应该是使用大家共同的语言,因为这样子才能够让观念、想法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同时这样才不会让特定的中产阶级及特定的年龄阶层自诩为社会上的霸权或者社会上的中坚力量,进而引发对其他族群的歧视。
如果官方媒体现在在面向全国媒体时,它使用的时中产阶级、18岁到35岁的人才听得懂的话,它会造成这个阶级的人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歧视其他不懂的阶级,自然而然的觉得其他不懂的阶级是不上道的,是比不上我们的,是跟不上时代的。可是媒体的任务真的是这样吗?


这就是这个节目和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综艺最大的不同点。节目最终要选出的是央视的储备主持人,面向的是全国无差别受众。

哪哪儿都在说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这些参赛选手肩负着主流媒体的责任,无论是三分钟还是90s,就是要讲故事给无差别人群听。

用无差别人群都能听懂的语言,最大程度的去传扬内容背后的观念和价值观,越会讲故事的人越容易让受众们记得牢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获得高分、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可能并非是那些用梗和段子逗得全场捧腹大笑的人,而是以理性的语言,讲感性的故事,不刻意煽情和搞笑,刚刚好讲进每个人心里,引人深思的人。

除了好的声音外,他们是怎么编排内容,讲好故事的呢?

以小见大!!!重点不在于小是多小,大有多大。而是在于:

■ 小的切入点好像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了解过的故事,大的立意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是能看见的大概念。

■ 小的切入点可以是不唯一的、并列或层层递进的,但大的核心却只有一个且发人深省。

这种以小见大的行文方式,通过最后的升华让小切入点更感人、更深刻,通过前面的铺陈让大的立意得到更具体、更生动的诠释。

而两者过渡的措辞更是“决胜”的关键,怎么才能避免生硬和俗套呢?在这个过渡的时候引入“我”这个概念啊。在由小到大的过渡中,“我“的这个概念真的非常重要,”我“所流露出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态度、宣扬的立场会让听众为之动容,进而产生代入感。刚好在听完小的切入点后也有了”我“所表达出来的这种感同深受,自然一起联想到大的立意。所以有阅历、有气度、有内涵的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会让我们听了以后深有感触,正是因为他们的见识能让他们很好的去表达“我”这个概念。而个别经历较少的人他们的内容会让人觉得尴尬、刻意煽情其实就是在个人感受的着墨和铺陈上不够多,无法从我看到、我听到,转变成我触摸到、我感受到,说别人的故事就是说别人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从这个故事中看到再大的立意也是白搭。引导真的太重要了!


举几个我印象深刻的正面例子:

1.姚轶滨:医生没能救回一个小女孩的遗憾+新闻主播没能带来废墟中生命迹象好消息的痛苦 →  工作的价值(医生总是陪伴、新闻主播用声音传递力量)。

父亲用四十年的时间用手术刀让这个世界上多了很多幸福的家庭,而新闻是我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也愿意用我的四十年,用新闻报道,去传递这个时代的力量。最后,祝你也能找到值得坚守一生的事业。


2.邹韵:美国小女孩和妹妹用中文说小秘密(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人)+爱喝中国茶的小伙子(亲近中国文化)+“我”在驻外采访中获得提问机会(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份额提升) → 世界的中国梦(中国对世界的融入以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

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这个融合的过程也让很多来自不同国度、有着完全不同经历的人却形成了一个跟中国有关的梦想轨迹。就像快乐罗杰斯的梦想是将来到中国当一名演员,麦杰飞的梦想是让更多人手中捧着一杯茶,的梦想是向国际观众呈现一个平衡客观的中国形象。我小小的梦想很走运地在中国和国际语境中不断成长、彼此护航。


3.高嵩:村名迎娶对岸妻子许下迟到20年的诺言(周庄古镇和青浦金泽间的通行) →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的互联互通)

而那个迟到了二十二年的诺言,真的实现了。当见证时代变迁的渡口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座新桥不仅让老张的诺言实现也让两岸百姓的生活更加紧密地相连。当然,撤渡架桥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期待长三角一体化能让三省一市的更多地方架起一座座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桥,让更多的蓝图变为通途。而作为一个主持人,也会继续奔走在长三角的土地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座通往观众的桥,而这要从讲好每一个长三角故事开始。


4.周瑜:在报道甘肃泥石流时大姐送饼的温暖+上海弃婴在户籍制度改变后得以落户、上学 → 新闻人工作的价值

我只是做我的本职工作,却让一个身处不幸的陌生人充满了感激,这份工作我得对得起它。我真的希望当年的那个大姐能看见今天的节目,告诉她,在您给我饼的那个瞬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明白了,新闻不只客观的数据和事实,那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温度、在努力生活的人,关注他们的境遇,是们的职责。一个又一个人的命运也确实因为我们的持续关注发生了改变。


5.田靖华:家里有两个电视人的生活故事(电视人的辛酸与幸福) → 为梦想而奋斗

我们的故事和奋斗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年轻人一样,有笑、有泪、更有爱。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人这是我们在校园里就一起许下的梦想,也将是我们一生都为之奋斗的方向。所以我们选择共同站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并且准备站到最后,因为我们有双份的梦想,也会付出双份的努力。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想跟您诉说电视人有多么不容易,而是想告诉您我们和所有的奋斗者一样,追梦不止步,因为奋斗的姿态最美。


6.蔡紫:太阳神鸟-自己小时候受母亲影响爱上博物馆+虎符-自己孩子做虎符确认幼儿园接送 → 博物馆的作用——文化传承

博物馆是收藏文明的宝库,人类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精华依然在那里默默流动、在那里轻轻呼吸。那颗种子曾经播撒在的心田,而今天,我真的希望它能传递到更多孩子的生命当中,让我们一起,我们一起亲近它、传承它、激活它,伴着星月辉印,让它成为我们人类的永恒。


7.孔皓:姥姥几十年如一日倾注在豫剧文化中匠心,以及一把扇子将“我”和姥姥的豫剧串联在一起 → 文化的传承

都说戏比天大,但这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坚守,咱家这根弦儿到了你这儿,不能断呐。知道,这把扇子背后,姥姥交给我的不仅是从初心到匠心的坚守,也是从传承到传播的重担。只身在海外的日子,这把扇子将陪我一同度过。不论是站在这个舞台,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要把血脉里的文化,讲给你听。


晋级的选手中最不会讲故事的人↓  千万不要和她学习写作文。

张舒越:寻找最美家乡人。...(青春故事、战斗故事)...而到了晚年,她拿出自己毕生积蓄,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工资和发明专利获得的报酬共一千万元,全部捐赠给家乡,那是传奇故事。这个人就是我的老乡,马旭奶奶。...(我看到她物质生活的贫苦)...这样一位把自己物质精神降到最低的老人,却把最大的爱奉献给了社会。大家知道吗?马奶奶她也有颗少女心...(梳两个羊角辫)...但一遇到原则问题,她也会以理据争绝不退让...(远亲做客劝把钱留给家里人)...您觉得马老什么时候最美?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老伴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她一直都是很美的。是啊,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浇灌一世的乡愁,您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我最美的家乡人马旭致敬。


自己给自己定了个主题:最美家乡人。所以为了讲最美家乡人而讲最美家乡人,从头到尾一直停留在马旭的故事中,既没有把“最美”的概念展开,也没侧重去颂扬为“家乡”做贡献这种的精神。

里面看似点到了很多立意,青春奋斗、晚年传奇;毕生节俭;奉献社会;做人原则-家乡人是我的亲人;高贵心灵;美....别人写这样一个传奇老奶奶都要分小标题一层一层去写,张舒越直接来了个大杂烩,哗的一下全倒给听众,你们自己体会。自己的大立意不明不清,结尾看似升华了,却只让整段话更乱七八糟。

正是因为没有屡清楚自己想讲什么,所以整个马旭的故事沦为了碎片化,马老的故事哪里都觉得高光想拿出来讲一点,但又哪里都没讲到位。哈哈哈哈哈,说起来就是没大没小!


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了一点主持人的表现,仅代表个人观点哈。总的来说,主持人大赛就是让我见识到了就是以小见大的讲故事能力!!!


本文转载自:知乎

作者:去火星种土豆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112912/answer/915902650

赞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