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得趁早原创
金蝶云社区-湘凌
湘凌
17人赞赏了该文章 277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0年02月15日 17:12:18

image.png


        诚然学习是终生的事情,但读书与学习是有一点点差异的。读书有最佳时期,也许年少的你对读书这样一件事情是如此

的厌倦,可是读书确宜早不宜晚。有规划的人总会在毕业前夕抑或毕业初期拿到该拿的证和出得了手的学历。曾经看到一个

贴子中的一句话:没经历高考拿到本科学历的人自制力和毅力都属于比较差的。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

道理的。是的,不经历高考,怎么会知道百忍成柔、钢铁成丝呢?学习可以是一朝一夕、一丁一点的细水长流,但为往后生

活打下基本、基础的敲门砖,还是要越早拿下越好。


image.png


       显然,越晚开始读书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古人曾经有过一句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古时候,这句

话应属于煲义词吧,形容读书忘我的境界。而换到了现代,它已然演化成为一句贬义词。说明了这个人的书呆子属性和不懂

人情世故的属性。然而,我想说:真正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也是一种本事。不然呢?即便到了夜深人

静,那样读书好时间,却仍然有那么多的鸡毛蒜皮的事儿一会儿一件冷不丁的冒出来,一会儿一件冒冒然的闯进脑海里,全

然无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的好境遇。当然人在年轻时候注意力是更加容易集中的,心无杂念。这是很难得很难得的事情。不

是所有人也不是所有年龄都能心无旁骛。因此读书是愈早愈好。


image.png       
       

       再则,越往后的读书带的功利性越强,会逐步的失去读书的乐趣。或许有人会说读书有什么乐趣,只是苦差事。如果要

这么认为,也干脆不要读书得了。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有时这个乐趣是天然的,一气呵成,有时候这个乐趣是需要

挖掘的。但当我们在思考,需要想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如何分步骤并且集中满心思在里面的时候,那就是一种乐趣

了。是的,带功利性去读的书显然是少了不少乐趣的。我想,读书首选是喜欢的,感兴趣,并且是持续着的,孜孜不倦的。

这一种自然而然的读书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也会是有最好结果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在学生时代或许更为年轻的年龄中显

得更为突出。 举个例子,为什么初恋会让人永生难忘?主要还是因为它的无功利性和自然而然还有年轻性。读书也是这样

的,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只是缘着喜欢兴趣的并没有功利心,这样子的状态,最佳。所以说读书得趁早。



      还有呢,年纪越大的人去读书然后还要去考试的话,在考场上,看着形形色色的年轻人,是不是有一种相形见绌,羞恼

的感觉?仿佛时光大师跳出来说:咳,早干嘛去了?咋一个汗颜可形容?除了汗颜,是不是会有点对岁月流逝却不曾留下岁

月印迹象征的惋惜?
      
      岁月慢慢流淌,光阴一去不复返。张爱玲曾说过:成名得趁早。同理,读书也真得趁早。所有还处于学生时代或者刚出

社会的人们,好好珍惜这样的时光吧。 

 

image.png

   

       而要读书就得沉得下心呀。当我们被各种凡俗锁事牵绊的同时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下降的时候,我们应该试着找回属于自己的好记忆: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转瞬即忘。关于提高记忆力可以从几点着手:

      首先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东一下、西一下;比如某个记忆点:可以在一天当中的任何个瞬间从头到尾加忆一遍,累积从

多,自然也记忆深刻了;

     其次要记忆,先理解:不理解的事务强行记忆,记忆自然很快失效。因此在对一些知识点的记忆上,首先要加以理解,

明白这些知识点的枝节、盘综,这样就能在记忆上有所顿悟,能长久的记住这些事务;

      最后要记忆,图象化:人家说:看了电视后学习是学不进去的,注意力是会下降的。为什么呢?因为电视很直观地给到

一个画面,而且可能是一个完全不用动脑筋的画面。而读书则不然,一长串文字,甚至是专业上的艰涩隐讳。这个时候,就

特别需要把这些知识点模拟场景化、图象化、可视化,只有在脑海中有这样一幅具体的图象,记忆方能长久。


image.png

 

  

       读书得趁早,因为趁早读的书那可能是一种纯天然、自然而然的状态,就像一块玉,在未被雕啄之前;就像一张白纸,

未被画画之前;在我们的脑海尚未存有杂念之时,趁早好好的读书,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喜欢,这就是一种特别美好的

温暖。

 

 

 

 

 

 

 

 


赞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