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组内部复核说起
金蝶云社区-陈静怡
陈静怡
2人赞赏了该文章 112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8月28日 20:26:46

今天拿出一点时间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项目组内部复核的一些心得,说起复核工作,一般是高级别复核低级别,经验丰富的复核经验欠缺的,这样才能把问题在项目组内部全部揭露出来。

个人的一些理解,复核工作不能仅从事后复核,虽然复核属于质量监管,但前期的培训,项目组内部会议这些都会帮助后期复核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和误解,所以,我们往往事前沟通,做好前期工作的培训和准备,这样很多低级错误或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情况都可以避免。

还有就是事中的复核工作,往往工作底稿,尤其是实质性工作底稿一般在年审开始后才能做,比如函证、监盘、检查、重新计算等等,由于企业提供资料的快慢以及企业的复杂情况各异,所以各个工作底稿完成的程度也有差异,有的底稿1-2个程序,几个证据就搞定,有的底稿,比如收入存货等等要搞好久都不能搞清楚。所以,这时内部复核就要有一些节奏的变化,部分实质性底稿应该分阶段复核和督促,做好事中的督促和复核工作,因为部分重要底稿在事后复核如果缺少程序或证据,再去补充可能时间已晚,无法去实施或实施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在证监会处罚的案例之中,我们经常看到部分函证是在审计报告后回来的,报告都出来,函证回来实际已没有意义了。

事后复核工作,如果事前、事中复核工作安排妥当,进度安排和质量安排合理,在出具报告前的复核实际应该是很轻松的,我理解就是查缺补漏,而不是重大问题还没解决现在才去想着技术咨询或者重新实施审计程序,这样的审计策略实际是失败的。

我们复核的时候都看些什么,实际要跟具体的底稿来说,但无非就是这么几类,看看底稿数据逻辑,分析数据变化合理性,审计程序实施是否到位,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底稿完整性等等。最起码的函证、监盘都做到位了没有,该检查的是否都检查到位了没有,该重新计算的数据都计算了吗?是否一致了呢?重大问题是否都解决了没?也就是这些,做到了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实际工作中,我们大部分时间实际都在是复核那些底稿的逻辑问题,这个数据填错了,那个数据逻辑不对了,实际很多风险问题都没有体现在底稿里,为了填底稿而填底稿,很机械,很茫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我相信还是有很多有思想,有灵魂的小伙伴能够把风险导向审计与审计工作底稿结合起来,越干越有劲,觉得审计思维和审计底稿能够知行合一,融为一体,通过做相关底稿真正能够反映出企业的问题来。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无论担当什么角色,一直坚持做底稿的理由,而且每年做都有不同的感受,激励着我去进步,去更加有效的设计一些底稿,而不是机械的做底稿,仅此而已。


本文转载自: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作者:复制忍者卡卡西

原文链接:http://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1908/193621.shtml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