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生完孩子后重新回归职场,然而,在普遍的社会文化中,女性依然被认为应该承担更多的养育责任。职场妈妈常常是一边要相夫教子,一边又要征战职场,她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外界对职场妈妈的评价却从来都是不留情面的:
“错过了他的成长,你不遗憾吗?”
“等你有时间了,孩子早就长大了!”
“连孩子都照顾不好,你创业还有什么意义?”
“你们女人,安心在家照顾孩子就得了,整天瞎折腾啥呢?”
“你老公那么有能耐,干嘛还这么辛苦出去赚钱啊?“
……
职场妈妈,当你做得好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当你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却说:“看吧,就说你没那么多精力吧!”“这下好了,孩子生病了,看你还要不要吵着去上班?”“要不是你天天加班,孩子放学会没人接吗?”“早就说了不让你去创业,现在孩子发烧了,你高兴了吧?” ……
这个社会,对职场妈妈,有太多的偏见。
(二)
为什么那么难?还是有那么多的女性义无反顾选择做一名职场妈妈?
有一天,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隔壁小朋友的妈妈不用上班,而你要上班呢?”
我告诉孩子,妈妈去上班,不是迫于生存的压力,不是不想跟你待在一起,也不是想要证明什么,而仅仅是因为,那是妈妈自己的选择。你知道选择是什么吗?就像你去超市只能买一种零食,你必须在棒棒糖和饼干之间选择一个。选择了棒棒糖,你就失去了饼干;选择了饼干,你就失去了棒棒糖。没有人能得到所有的礼物。等你长大了,你就会面临更多这样的选择,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就像你选择吃一个冰淇淋就要承受肚子疼的后果,妈妈选择了去上班,就要承受见不到你的后果,但是妈妈依然是爱你的。
职场妈妈,是一种选择,是一名女性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三)
如何做一个有态度的职场妈妈?
1、职场妈妈,做好自己,才能做个好妈妈。
在跟一个职场妈妈聊天的过程中,她说“每天下班后,在地库里把车停好,我不会马上上楼,而是在车里待一分钟,这一分钟我什么也不想,就是放空自己,但是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是每天1440分钟里只属于我自己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我完成了身份的切换。”
我想,每一个职场妈妈都需要这样的“一分钟”。在外面,我们的角色是职员,是老板,是女强人或是别人眼中的女魔头;回到家里,我们的角色是太太,是妈妈,是儿媳,是女儿。我们有太多的角色要扮演,但是也要留给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或许是一个忙里偷闲的下午茶,或许是一场闺蜜趴,或许是一次宿醉,或许是每天一个小时的健身时间……
很多职场妈妈都会特别纠结:“我有没用把工作的焦虑带回家里?“”我今天没忍住,在孩子面前发火了怎么办?““工作了一天太累了,但是回到家面对宝贝又不能是一副僵尸脸,该怎么办啊……”其实,一般来讲,正常的家庭很难养育出一个不正常的孩子。所以妈妈们不必过于焦虑,只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展现自己真实的情绪就好了,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妈妈不是超人,妈妈也会生气。孩子是能够理解大人的情绪的。
2、职场妈妈,你快乐,孩子才快乐。
职场妈妈,如果你根本不快乐,根本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么你的焦虑,你的坏情绪,你的所有不爽和负能量都会传染给孩子。天真无邪的孩子对情绪的感染力是很强的,一个忧心忡忡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往往不怎么快乐。
职场妈妈,请不要把你的委屈绑架在孩子身上。妈妈进入职场是自己的选择,如果因此道德绑架孩子:“我是因为你,才错过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你要记得我的好。”“为了你,我在职场和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回报我。”“我在外面累成狗,回来还得伺候你,你就不能心疼心疼我吗?”……
如此,让孩子有一种负罪感,不如不给ta陪伴。
好妈妈的标准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一个小时也好,15分钟也好,只要能让ta感受到你的爱,那就够了。
3、不做完美妈妈
(1)不做“直升机妈妈”,只要孩子一张口,妈妈立刻空降。
研究显示,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创造力。职场妈妈已经很累了,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为何不偷个懒儿,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即使ta拖地刮坏了地板,即使ta把厨房搞得乱七八糟,即使ta浇花浇得满地是水,没关系,让ta去感受,去体验。很多小孩子非常乐于帮助妈妈做家务,因为在做家务的过程中,ta能体会到跟妈妈互动的乐趣。做个会偷懒的职场妈妈,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2)爱孩子,更爱老公。
很多职场妈妈会觉得,自己要工作,本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少,于是只要不工作,剩余的时间就全部留给孩子,殊不知,老公也是需要陪伴的。
妈妈爱孩子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女性在家庭中得不到丈夫的关爱,或者自认为生完孩子已经完成了婚姻关系的使命,于是对老公不闻不问,把所有情感都转移在孩子身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妈宝男和公主病。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当我们努力经营婚姻的时候,才能避免掉入中国式亲子关系的陷阱。
本文转载自微米职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