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农牧退市板上钉钉,曾经的猪肉神股怎么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原创
金蝶云社区-江瀚视野身份
江瀚视野
4人赞赏了该文章 343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7月29日 22:10:09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一直有两支神一样的股票,一支就是以扇贝跑了而闻名于世的獐子岛,还有一支就是大名鼎鼎的把猪饿死的雏鹰农牧,这两支农业股可以说是支撑起了中国农业神股的江山,但是资本市场向来不相信神话,这两支股票也都面临着非常相似的困境,如今雏鹰农牧离退市仅有一步之遥,可以说退市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一个农业神股是怎么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一、雏鹰农牧退市板上钉钉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连续16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ST雏鹰,在第17个交易日收盘跌停。7月29日,*ST雏鹰收盘报0.81元/股,下跌4.71%。经计算,在接下来的3个交易日*ST雏鹰即便连续涨停也不能重回1元,这也意味着,*ST雏鹰成面值退市第二股几乎板上钉钉。

7月29日,*ST雏鹰跌停价开盘,开盘后虽曾几次冲高,但最终回落,全天最高上涨2.35%左右。午后*ST雏鹰封上跌停板且在大量抛单压力下,一度长时间未能打开跌停。之后经过一番挣扎,*ST雏鹰临近尾盘打开跌停。但最终收盘,*ST雏鹰还是被封死在跌停板上。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0.81元/股,下跌4.71%。

根据规定,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深圳证券交易所有权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截至7月29日收盘,*ST雏鹰已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由计算可知,*ST雏鹰即便在最后3个交易日涨停也不能重回1元。

数据显示,2018年中报,公司亏损7.75亿元,至2018年年报,这一数字扩大至38.6亿。而到了今年,雏鹰农牧业绩并没有好转,其一季度亏损达11亿元。资料显示,截至一季报,雏鹰农牧股东人数为18.42万人,较去年年底增长近20%。而券商对其兴趣也停留在了2017年。据东方财富显示,雏鹰农牧最后一份券商研究报告为2017年10月,当时国金证券给出了买入评级。

遥想去年,雏鹰农牧因为还不起钱被迫宣布“欠债肉偿”与部分债权人签订协议,涉及总金额2.71亿元,全部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偿付本息,可谓是引起了市场的惊愕,再到如今,如果因此退市,*ST雏鹰将成为继中弘股份后的第二只跌破面值退市股,也是猪年猪周期的第一只退市猪肉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28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猪肉价格近期连续上涨。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发布通知,通过政策性手段,保障猪肉供应、稳定猪肉市场价格,猪价保卫战打响。一方面猪肉价格大涨,另一方面著名的猪肉股却濒临退市,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二、猪肉神股是怎么沦落退市的?

根据启信宝的数据显示,*ST雏鹰成立于1988年,最初主营为养鸡,2004年开始肉猪养殖,开启规模化养殖。雏鹰农牧非常成功地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雏鹰养殖模式,成功地颠覆了传统一家一户养猪的小生产模式,开启了养猪业属于雏鹰的机械化大生产时代,正是凭借这个强大的商业模式,在2010年登陆深交所,被誉为国内“养猪第一股”。2013年,公司实控人侯建芳位列福布斯376位。2016年,侯建芳身价达85亿元,位列胡润河南富豪榜第四位。也是在这一年,*ST雏鹰实现营收60.9亿元,净利润达8.33亿元,各项财务数据达到上市以来的巅峰时期,对于雏鹰农牧来说,这个时代可谓是雏鹰农牧的高光时代。

但是,实际上雏鹰农牧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从高光时代之后才出现,我们不妨根据市场上各种公开报道来分析一下:

首先,逆市扩张速度过快埋下了隐患。基本上市场上的一致观点是从2014年开始,雏鹰农牧的问题就已经开始出现了,2014年面临着国内生猪养殖迎来历史低点,打破2006年的亏损纪录。生猪行情的持续低迷,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雏鹰农牧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当时雏鹰农牧出现了整体盈利下滑,从*ST雏鹰历年财务数据来看,2011年-201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3亿元、15.8亿元、18.7亿元、1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29亿元、3.03亿元、7562亿元、-1.89亿元。其中,201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350.54%。但是,雏鹰农牧却并没有想着如何赶快扭转下滑局势,而是做出了逆市扩张的策略,根据《界面》的报道,2014年*ST雏鹰开始发债,大规模新建猪舍以及加码电商,*ST雏鹰开始逐步推进养殖建设,2014年累计投入7亿元,建设猪舍296栋。当然,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称之为问题,毕竟冬天播种是很多大型企业都会做的事情,在产业面临问题的时期往往成本比较低,这个时候扩张能够用低成本提升市场占有率,这并不是坏事,但是后面雏鹰农牧的举动就让人看不懂了。

其次,扩张之后迅速轻资产化。对于农牧业企业来说,扩张养殖建设在中国消费不断增加的时候是没有错的,即使这个时候企业利润水平出现了问题,但是只要资金链能够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稍微亏点钱也不算个大问题,2015年5月,*ST雏鹰又提出养殖模式升级,以实现轻资产发展,开始转让猪舍资产。2016年10月公告数据显示,*ST雏鹰对部分地区猪舍进行转让,交易金额高达25亿元。这就让人完全看不懂了,好不容易在2014年大建特建的扩张,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转向轻资产化,这样朝令夕改的玩法实在不是一个传统农牧企业该有的情况,仔细看雏鹰农牧的模式是:以合作社作为养殖场的投资主体,公司方负责供应仔猪、饲料、屠宰以及销售,在这个过程中,*ST雏鹰需为合作社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并向金融机构缴纳30%-50%保证金。其实,这种所谓的轻资产模式很像一种类金融的商业模式,如果这种模式玩好的话,的确很赚钱甚至能够实现业务收入的跨越式发展,但是金融毕竟还是金融,一家农业企业玩供应链金融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第三,玩金融最终还是玩崩了。这套业务模式如果想要实现良性运转有两个具体条件:一是养猪产业要能够实现稳定发展,不能有大规模的市场波动;二是雏鹰农牧作为资金的提供方,要有足够雄厚的资金实力从而能够支撑起巨大的资金占用。然而,雏鹰农牧这两点都没有,根据公开市场资料显示,2017年至2018年9月3日,*ST雏鹰及子公司合计为合作社提供财务资助11.99亿元,占2017年度净资产的24.15%。2018年10月底,因生猪养殖合作社资金缺位,*ST雏鹰及子公司借款予合作社,用于养殖场建设及相关业务,待融资到位后,合作社归还借款。众所周知,农业想要实现市场稳定运行难度极大,特别是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之后,整个养猪市场风险极高,而作为农业企业的雏鹰农牧毕竟不是商业银行,资金实力实在难以说得上雄厚,2014年雏鹰农牧负债合计为43.61亿元,2016年则为102.7亿元,2017年为164.2亿元,2018年为185.2亿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雏鹰负债合计达182亿元,资产总计196.4亿元,已在“资不抵债”边缘。最终这种类金融模式彻底玩崩了,这才出现了雏鹰农牧提出的让人啼笑皆非的用猪肉抵债的现象。

而到如今,雏鹰农牧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边缘,一家如此资金实力雄厚的农业企业沦落至此,真的需要让人好好反思一下了,有的时候步子迈的太大真的不行,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上游财经专家顾问,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jianghanview)


图标赞 4
4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