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第四次管理革命》是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博士的一本管理研究新作。目前,企业正面临来自战略、组织、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压力。本书选取了来自中、美、德、日的六家领先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在物联网时代,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抢占先机的战略路径。这本书也启发了我对管理的新思考。近日,我有幸受邀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总裁读书会”节目中领读这本著作,并与作者曹仰锋先生、罗兰贝格的纪纲先生进行交流。本期借这档节目,与您分享我对21世纪“心管理”的思考。
主持人: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现场的同学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总裁读书会,我是大伟。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展开,企业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能够占领未来的制高点呢?今天我们就请到一位大咖,他将用一本书跟大家做一个深度分享。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的分享嘉宾徐少春。 徐少春:谢谢。 主持人:欢迎徐总来到我们的总裁读书会的演播室,您今天带来的这本书是什么? 徐少春:这本书就是《第四次管理革命》。 主持人:为什么是这本书? 徐少春:因为中国过去改革开放40年得益于管理,未来中国要继续改革开放,我们更需要管理,这本书揭示了管理一百年历史的演进,更揭示了第四次管理革命的命运。 主持人:好,接下来有请您带着这本书和这本书里的秘密开启您的“总裁说”。 徐少春:好的,谢谢! 我觉得曹老师不愧是中国知名的管理学家,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感触特别深,特别是对它里面提到的“V+”管理模式。“V+”就是价值共生,那怎么能够践行和做到“V+”?我提出来一个“心+”的概念。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心+”,21世纪的管理模式》。 我们来回顾一下管理在一百年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从1901年到1940年,这个阶段是第一次管理革命,它的代表人物是泰勒,这次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肢体的标准化来提高效率。第二个阶段从1941年开始,当时有一个著名的霍桑实验,这个实验的假设是:在一个工厂里头把灯开得更亮,那么是不是生产效率会提高?实验进行了八年,结论是“没有提高”。它揭示了一个秘密,那就是除了肢体效率的提高以外,我们要注重人的内心,人的社交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到了人本管理。 1971年开始的管理革命的背景是:很多企业规模变大了,特别是全球化企业组织越来越庞大,效率却越来越低,离客户越来越远,怎么能够让每一个企业成员牢牢记住客户要在心中?这个时候,“精益管理”的模式被提出。 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关注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管理模式呢?其实就是曹教授提到的“V+”,它强调价值共生,是让每个人通过与他人的连接,通过利他,一起来创造一个更大的价值。它的本质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开发自己的心灵宝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这个心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宝藏、开发这个宝藏,我们每个人可以焕发出无穷的能量的话,那么一定会开启一个新的管理革命,那么就会让新的商业文明在这个21世纪得到彻底绽放,我把它称之为“心+”管理。 我特别欣赏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一句话,他讲“客户永远是不满意的,但这种不满意是如此的美妙和精彩”。我的理解是,其实每一个人内心都有无限的需求,我们只有开发了自己的心灵宝藏,才能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另外一个生命,让它激发出无穷的能量,这个过程是美妙的。也就是说,回到我们自身,我们的工作原本不该是那么枯燥,那么让人焦虑、纠结的,我们应该是开心的,我们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提高我们的境界和格局,这个过程是美妙和精彩的。 我倡导的一个理念是“企业经营者对成长的渴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金蝶作为一个企业服务的提供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客户满意,就是要帮助客户成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这个企业里头的每一个人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追求的过程是美妙和精彩的,也是一个开发心灵宝藏的过程。 曹老师在这本书里头讲到,企业转型的方向就是构建生生不息的生态平台,构建一个企业命运共同体。我非常赞同,因为金蝶在26年的创业历程中,经历了IT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PC时代,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现在我们走到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怎么更好地管理?怎么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不是一个孤立的金蝶,我们跟客户、上下游以及很多利益相关体构成的是一个价值共生的企业命运共同体。所以,我想这可能就是企业转型的方向。 我们再来看这个战略转型的路径,就是“心、道、德、事”,“V+”价值共生其实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战略生态、平台赋能和价值共创等使命、价值观、愿景其实就是“道”。在外围这一层就是“德”和“事”,企业转型的过程即是文化、哲学、战略和执行的这样一个路径,一个企业没有文化是走不远的,没有哲学、使命、愿景,没有这些根本性的理念,你的战略也会偏离方向。没有战略,执行也像无头苍蝇。 但是,企业的战略转型要求企业里头每一个人要转型、要转心。如果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瓶颈,在“事”上求收效甚微,再往上走一步,往“德”上求,你就收效颇丰。“德”是什么?“德”是我们心的妙用,就是仁爱、智慧、胸怀、勇气等。其实我们很多人做事的时候,他首先不是想着这个事情本身,而是说“你交给我了,你放心,我一定要把它干好”,这是什么?这就是“德”。在“德”上求固然收效颇丰,但是如果我们再往“道”上走,那就更不得了,这个“道”是什么呢?“道”就是境界和格局。所以,要提升领导力,其实要提升的是境界和格局。我们无需在“事”上求,只要在“心”上用功。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就有怎样的“德”,就会成就怎样的“事”。所以,企业转型的过程是文化、哲学、战略和执行。我们曹老师讲的“V+”管理模式实际上对每一个人来讲就是要遵循“心、道、德、事”。 我们讲了个人转型,作为一个组织来讲,要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这就是我们曹教授在这本书里头提到的“端、云、网一体化”,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导者要提高管理水平,有两个力量一定要使用,第一个是人格的力量,前面我讲到了“心、道、德、事”就是让我们塑造人格的力量,另外一个力量是什么呢?就是真理的力量。“端、云、网一体化”就是利用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让你的组织更有力量。 就像《道德经》里一句话说的那样,“天地之间,如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你连接了天地的能量,可以快速运。只要抓住了那个“势”,这个企业就会变得不得了。这就是“端、云、网一体化”的力量。另外,对于未来的组织结构是“前中后台模式”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这样的组织是什么样的组织?就是椋鸟组织。在欧洲有一种鸟叫椋鸟,它们自然地飞,没有领导,但是它们始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组织的变化在不断地演进,只要我们回到价值共生,回到“心、道、德、事”,各种各样的组织模式还可以层出不穷。 “V+”价值共生是21世纪管理模式的特征,它的本质就是“心+”管理,就是用心管理,就是开放每一个人的心灵宝藏,激发那个无穷的能量,让这个企业的管理像一个风箱自动地运转,迅速地爆发。在21世纪,如果解放了人类的束缚,解放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桎梏、枷锁,无形的能量就会展现出来。这是什么?这就是21世纪的管理模式。谢谢各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