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系统的财务分析架构?如何快速敏锐的找到问题所在?CPA证书是否真的那么神?原创
金蝶云社区-云社区用户i78H9507身份
云社区用户i78H9507
14人赞赏了该文章 826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3月28日 13:59:47

在征集粉丝意见中,有粉丝回复到希望聊一聊如何建立系统的财务分析架构。结合日常部分粉丝的咨询问题,本期做一个干货集锦,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以下内容来自笔者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总结,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财务分析不是空中楼阁


公众号的粉丝和笔者的朋友经常会问到一个问题,“我并不懂会计,也不从事财务工作,纯粹是炒股需要,怎么样可以迅速让我看懂报表,学会分析公司的业绩好不好,有没有作假。”

 

笔者对此的答案是——财务分析不是空中楼阁

 

很难教会一个借贷都不懂的人,去做好一个全面的财务分析。

就像我们无法教一个还只会爬的孩子,一下子跑起来。

 

首先,简单科普一下财务工作的流程(脱水版)


瑞雪.png


财务工作从业务发生为起点,经过记账、报表,然后事后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最后意在支持决策

 

也就是说,想要形成系统的财务分析框架,首先要了解公司有什么样的业务,这些业务涉及怎样的会计处理,会在报表的哪些项目予以体现,最后才能谈如何分析。

 

所以,无论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看报表,了解基础的会计知识、记账原则、报表规则,都是有必要的。否则,财务分析都只会是片面的泛泛而谈。

 

那么,如何学?

 

市面上有太多的相关书籍,笔者建议,结合自身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具有时效性、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具有一定可读性的书籍。

 

谈到财务分析,基于决策的需求不同,我们对报表的关注和分析的方法也有不同。

 

是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扩大规模的决策,还是债权人考虑是否给予授信、股东考虑是否给予增资、股民考虑是否买这只股票所作出的决策,他们所关心的内容都不相同。

 

内部财务分析,因行业和公司不同,无法一概而论。本文侧重关注外部财务分析。

 

作为外部人士去看报表,除开特殊行业,财务报表都是通用的。所以,方法可以被学习,运用却需要灵活贯通


一切以业绩为中心


接下来,谈谈笔者本人如何去做财务分析的。

 

概括:一切以业绩为中心,以业绩真实和业绩稳健为两个基本点

 

当我们看到财务报表时,首先看到的是业绩。

 

业绩是什么?

 

是收入,是毛利率,是归母扣非净利润。

 

收入由什么构成——主营业务是什么,各类业务贡献了多少收入


产品盈利能力如何——分产品的毛利率怎么样


归母扣非净利润怎么样——净利率多少,业务是否赚钱

 

业绩真实是什么?

 

业绩是否合理——收入规模、毛利率、净利率跟你的常识、跟公司的实际情况、跟你认识的这个行业比如何


业绩是否含金——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怎么样,收入跟应收账款比怎么样,存货占用了多少资金

 

业绩稳健是什么?

 

拉长期限,看3年5年,公司的业绩是怎么波动的


再看未来,是会保持稳定,还是继续增长

 

接着,再来看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关注点:

 

资产规模如何、资产结构怎样、核心资产是什么。


资产负债率多少、负债结构如何、金融负债有多少。


近几年的现金流情况怎么样,三大活动现金流如何。

 

基本上,通过这些基本点的关注,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再针对其中大额、异常、特殊的项目进行关注,结合公司的实际业务和发展阶段,基本可以得出对一家公司财务状况的整体认识。


财务指标是什么


当我们打开众多财务类书籍,翻到财务分析这一章的时候,通常会按照如下的套路展开。

 

关注企业的三大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

 

接着每个能力列出一大堆指标,最后指标指向净资产收益率。

 

诚然,财务指标的方法和逻辑,没有问题。

 

更多的问题,在于对指标的运用。

 

财务指标是一种工具,帮助我们去识别问题在哪里。

 

在指标的帮助下,找到问题,接着分析问题,追根溯源。

 

通过运用指标,做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而需要用什么指标,则基于分析的目的在哪里。

 

所以,在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扮演着工具,构成财务分析的一个环节。

 

财务分析报告,是利用财务指标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指标本身。

 

切记,指标不是分析本身,指标是分析中需要用到的一个工具。


CPA,你怎么看


在众多场合,笔者都被问到,“我要不要去考CPA,我考过了CPA能做什么?”

 

接下来,谈一谈个人对CPA的理解。

 

CPA(中国注册会计师),被誉为财务领域顶尖证书,一直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和追从度。

 

在校大学生、工作人群,做财务的、不做财务的,满大街都在考CPA

 

而笔者却要泼一盆冷水——千万别神话了CPA的作用

 

考过了CPA,不代表可以做一个财务总监;不代表可以月入几万;更不代表可以挂靠挣大钱!!!

 

CPA是一门考试,一门6科专业课+综合课的考试,具备相当的难度和广度。

 

考过CPA,意味着学过六门课程,对当时的六门课程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意味着具有一定的毅力和学习能力,在持久战中坚持完成了考试。

 

CPA给予的是知识——而当一名财务总监,除了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力。


CPA是职业认证——部分高薪工作需要CPA,并不代表有了CPA就能够获得高薪工作。


CPA挂靠,更是可以被忽略的问题——挂靠证书需要在事务所缴纳社保、挂靠证书并签字存在的风险,都不值得为了少许的报酬去挂靠这个证书。

 

除了CPA,理论知识的基础、实务能力的运用,以及对于宏观形势、大环境的认识、把控和思考,更为所需。

 

所以,想清楚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决定是否要辛苦的去考这么一个证书。


如果一时半会想不清楚未来究竟要干什么,想先多做一些储备,去考CPA,也没毛病。毕竟考试,是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巩固和更新的强有力方式。



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都是笔者的肺腑之言。


总结起来——



财务分析不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的分析始终停留在片面一切财务分析都以业绩为中心,以业绩真实和业绩稳健为两个基本点财务指标是分析工具,并非财务分析本身CPA不是万能的,万万不能将其神话


希望来自笔者的亲身感悟,能带给你启发。





*文章首发来源:微信公众号瑞雪如是说

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