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想说爱你也不易原创
金蝶云社区-刘作华身份
刘作华
4人赞赏了该文章 2,271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21年10月20日 15:19:48
summary-icon摘要由AI智能服务提供

文本讨论了如何根据人数和会议时间分配会议费用,首先介绍了平均分配法的两种计算方法,并指出在人员使用会议室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应按小时费用分配更合理。接着介绍了作业成本法(ABC成本法)的概念、步骤、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通过两家企业的例子说明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需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最后强调企业在决定是否采用作业成本法时需审慎评估。

      

       假设某集团公司在上海开会,广州分公司10人参加,北京分公司15人参加,上海集团总部20人参加,租用某酒店一间会议室2天,每天4,500元,每天开会8小时。那如何来分配这两天的费用9,000元呢?

 

      我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平均分配法,它又可以分成两种方式,其一是先算出每人分摊费用的比率=9,000/(10+15+20)=200元/人,则:广州分公司承担的费用=200*10=2,000元,北京分公司承担费用=200*15=3,000元,上海总部承担费用=20*200=4,000元。其二是按每人每小时费用率来分摊:9,000/8/2/45=12.5元/人/小时,则:广州分公司承担费用=12.5*10*8*2=2,000元,北京分公司承担费用=12.5*15*8*2=3,000元,上海总部承担费用=12.5*20*8*2=4,000元。可以看出以上两种的平均分配率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现在把假设条件改一下,假设某集团公司在上海开会,广州分公司10人参加,北京分公司15人参加,上海集团总部20人参加,租用某酒店一间会议室2天,每天4,500元。第一天全部人员参加,第二天广州分公司开会用了4个小时,北京分公司开会用了3个小时,上海总部人员开会用了1个小时,那又如何分配费用比较好呢?

      

       对于第一天的费用,由于人人都参加了,可以按人均费用来分摊,每人费用分摊率=4,500/45=100元/人,因此广州分公司承担费用=100*10=1,000元,北京分公司承担费用=100*15=1,500元,上海总部承担费用=20*100=2,000元。但对第二天的费用就不应该简单地按照人均费用来分摊了,这是因为来自于三个地点人员占用会议室的时间不同,最好的办法是按照每小时费用计算,再按照各自占用的时间承担费用。第二天的小时费用分配率=4,500/8=562.5元/小时,则:广州分公司承担费用=562.5*4(小时)=2,250元,北京分公司承担费用=562.5*3(小时)=1,687.5元,上海总部承担费用=562.5*1(小时)=562.5元。因此这三个地点共分担的两天费用合计:广州分公司承担费用=1,000+2,250元=3,250元,北京分公司承担费用=1,500+1,687.5元=3,187.5,上海总部承担费用=2,000+562.5=2,562.5元。

       

       可以看出在第二种情况下,虽然广州分公司去开会的人数最少,但由于第二天占用会议室的时间最长,所以分配的费用最多也就更合乎逻辑,如果仍然按照人数来分配费用,看上去貌似合理,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实际上是伤害了无辜而又浑然不知。我们在对待费用分配的问题上总以为是站在公正的立场来处理,把一碗水端的非常地平,但往往看的是事物的表象。所以要借一双慧眼,拨开覆在事物表象上的尘埃,把导致费用发生的本源看个清楚明白,其实这种理念是体现了作业成本分配的精髓。

 

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又被称为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到或分配到各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到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

与作业成本相关的几个概念:资源、作业、成本动因、作业中心、成本库。

资源:进入作业系统的人、财、物等资源。

作业:为特点目标进行的活动,当然这里不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完成功课这方面的作业。

成本动因:是指诱发成本发生的原因,我们有句成语叫做“追本溯源”,其实就是一个道理,就是要找到导致成本发生的内在的动因,不能仅仅看到事物的表象。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强度动因。如我们在上面所说到的按占用会议室时间分配费用就是成本动因。

作业中心:指具有同质作业动因的作用集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把相同的作用归在一起才能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如可以将材料采购、检入库及存储归类为材料处理作业中心。

成本库:也就成本池,归集了一个作业中心所耗用的全部资源,先有作业中心,再有成本库。

 

ABC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步骤:

步骤1:确认作业和资源成本。作业分析通过确定为每一项作业履行的工作,来确认实施特定作业所耗用的资源成本。根据详细列表,确认作业类别,划归若干作业中心。产品级作业:为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履行的作业、批次级作业:为生产每一批次产品而实行的作业、生产存续作业:为支持生产流程而实施的作业、设施存续作业:为支持生产而对整个设施实施的作业、客户级作业:为满足客户需要而发生的作业。

步骤2: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使用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各项作业中去。动因和作业之间一定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步骤3: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确定了作业成本之后,使用合适的成本动因,可以计量单位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有哪些优点?

一是能够提供各维度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定作业与改善流程、客户服务等决策信息的准确性;二是能够改善与强化成本控制,促进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完善;三是推进作业基础预算,提高作业、流程、作业链(价值链)管理的能力。


作业成本法有哪些缺点?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作业成本法也不是灵丹妙药可以包之百病。它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开发及维护费用比较高,有庞大的计算量及操作的繁杂,有“支”大于“收”的效果;二是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三是不利于通过组织控制进行管控;四是部分作业的识别、划分、合并与认定,成本动因的选择以及成本动因计量方法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操作较为复杂。也就是说在源头上划分不对,后续的结果也是随之将错就错了。 笔者曾经也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宝钢股份和中国远洋海运重工,一家用标准成本法核算成本,一家用非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来核算成本。两类企业虽然同属制造业,但两家都未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因为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客观条件与时机都不成熟。500强造船企业工艺特点属于短流程、生产周期长,因此成本分摊和结转次数少,到最终产品成本核算的路径更近,使用目标成本法更为接近成本实际发生情况;而500强钢铁企业工艺特点属于长流程、生产周期短,涉及大量工序间的分摊和结转,之后再分摊到最终产品头上,到最终产品成本核算的路径更长或更交叉,更容易误差和失真。使用标准成本法则粗细程度适合。仅从两种成本核算方式上看,标准成本制度从细化程度和接近实际发生上看,不如目标成本法。但就对两家500强企业的适用度来说,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不适合……

        由此看来,作业成本法的理念确实不错,看上去很让人心动。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玩得转的。所以每个企业需要审视及评估自身的实际业务状况,充分考虑得失以决定是否行动,然后是如何行动。 

 

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