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从5000涨到3万的我,终于失业了…”原创
金蝶云社区-简七身份
简七
2人赞赏了该文章 108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11月06日 22:17:13

大家好,我是简七新媒体组的畅畅。

 

上周末,参加了一个饭局,席间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和讨论。大致说的是一位朋友A君,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干得不如意,想要跳槽又频频碰壁。

 

别说,这很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算是当下不少职场人,共同的焦虑。

 

所以,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说说我自己的思考。



1.jpg

 

先说这位朋友,看简历可算是不折不扣的人才——本科是上海的985,研究生更是远赴海外名校,学的又是计算机专业。

 

这样优秀的背景,让他刚毕业就进了一家业内领先的商业银行工作。

 

一般来说,跟他同专业的同学,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位,都要从基层技术岗做起。

 

但银行的技术部门,逻辑有些不同,技术上的活都外包给了第三方机构;行内员工,只需以项目经理的身份,统筹管理、把握大方向就好。

 

所以,A君工作才满1年,就挂上了「管理岗」的名份。再加上,当时行内规矩,工资与工龄挂钩,这些年他的收入一直是稳中有升。

 

这样稳定又高收入的工作,怕是不少人心中的理想了。但最近,事情发生了变化。

 

一来,行内把原本的薪酬制推翻了,改革成了同工同酬。这也意味着,靠工龄加薪的机会没了。

 

二来,是A君明显感到晋升路径的狭窄。身边相熟的同事,同一个位置坐了5年,都看不到升职机会。

 

他当然知道不能坐以待毙,所以这半年间,他一直不断在寻找跳槽机会。

 

但现实是,工作这些年,他的技术能力,基本荒废了;而在管理上,也没有太突出的优势。

 

如今,A君也难免懊悔:曾经贪图的稳妥,成了拖垮他的包袱。


2.jpg


3.jpg

 

听过这位朋友的故事后,我难免感慨,「舒适区」的背后,可能是温水煮青蛙的麻木。但是不是说,抓住风口的人,就一定更成功些呢?我看也未必。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的另一位好友L,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名校传媒学院毕业的她,最初进了广告行业,还是国际知名的4A公司。

 

做文案创意的她,在写作上有些天赋,也很受领导器重。所以,工作没多久,就担当了不少大牌甲方的文案编写。

 

其中不少作品,在业内都算小有名气,她也因此得到了加薪机会,月薪直接就过万了。

 

但与此同时,L开始琢磨起第一次跳槽。当时,她明显感受到广告行业在走下坡路,反倒是互联网带起的新媒体,成了风口行业。

 

所以,她在工作才满1年时,就果断跳槽去了一家新媒体公司,月薪也猛增了50%。

 

尝到跳槽甜头的她,突然发现:换工作可比坐等升职加薪快多了。


4.jpg

 

于是,在随后的2年间,她换了3家公司,每次工资涨幅都在20%左右。

 

但她仍不满意,这不1年多前,她再次跳槽,选择了一家「区块链」公司。

 

入职时,她连区块链是个啥都不明白,只因公司承诺她3万月薪和双薪年终奖,她就进了公司。

 

别看现在,区块链是重点扶持行业,但在当时,不少创业公司都在初期摸索阶段,而L所在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最后,这家公司在她入职后不到7个月,就关门大吉,还拖欠了部分工资,改用虚拟币结算。

 

L只好另寻出路,但她此前过于频繁的跳槽经历,和在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背景,都成了她后续找工作的阻碍。

 

回头看,反倒是她当初不看好的广告公司,如今转型向电商渠道发展,据说效益连年增长;

而她最初离开的那家新媒体公司,如今拥有数个百万粉丝量级的大号,她也早就高攀不起。

 

如今,她选择了一份收入远不如前的工作,也不敢轻易再提跳槽:风口可以把你捧上天际,但摔下来时也一定更疼。


5.jpg


6.jpg


 

说来,这2位朋友,算是两种极端。

 

前一位求稳,所以才选择了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但稳定,也可能是固步自封的同义词;


后一位求快,想靠跳槽、追风口来实现收入的指数增长。但薪水上去了,能力却未必跟上。

 

你要问,这两种方式,到底哪种更好?要我说,是都不好。

 

这就像在投资中,不能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过度保守或过度激进,都可能“死得很惨”。

 

原来听过同事分享过这么个故事,一个人本着分散风险的原则,把自己的钱平均分配在股票、基金和P2P中。

 

看似是不同产品,但本质都是高风险。也难怪,最近一波雷潮,和震荡的股市中,他接连亏损。

 

所以,投资也好,工作也罢,都该找一个风险的平衡点。具体怎么做?

 

我想起《反脆弱》中,提到了「杠铃策略」:

风险和保守,就像杠铃的两端,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成某种微妙的平衡。

 

打个比方,之前听一位著名基金经理人的讲座,在分享他的家庭投资经验时,说自己把全部资产,都投资在了利息4~5%的固定收益产品上。

 

之所以作出这样配置,是因为他的工资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太大,是所谓的「高风险」职业,因此他选择在家庭投资上保持保守。


如此一来,他既能在熊市,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也不会错过在牛市赚钱的机会。


我想,这才是最接近「反脆弱」这一概念的配置:不惧怕危机、波动和风险,甚至能从中受益并茁壮成长。

 

这对我们普通人,也是个启发:贪图安稳或全力冲刺,都不可持续;抓住这两头,并构建起自己的杠铃体系,才能更沉着的应对波动的人生。




本文首发自简七读财公众号(ID:jane7ducai)。简七读财,深耕理财教育五年

赞 2